为什么光凭着“身为未成年人”这一点就能够减刑,为什么死于未成年加害者只收的那一刻起,被害者的生命价值就此降低。————《恶魔少年》
《恶魔少年》是日本的社会派推理作家药山丸的一部著作。以上这句话就是关于未成年犯罪的陈述与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残害他人生命,却因未满十四周岁,从而不具备负担刑事责任能力的案子。
在2019年,在大连发生了一起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个小女孩被人残忍杀害,虽然凶手身高已经170,体重超过了150,但是因为不具备负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仅被收容三年,当时此案件,震惊全国。
就书中的观点而言,犯了罪的孩子被过度的人权意识无微不至的保护着。那么,遭遇杀害的人就没有人权了吗?死了就算了吗?失去的生命,受伤的心,再也无法想黏土一样重新来过。
未成年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的合法权益,让未成年在品德,智力,体力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如果未成年犯罪了还要得到过度的保护,那就是纵容犯罪,纵容只会让犯罪不断地延伸,只会使犯罪更加的残忍。
在书中,最令人吃惊的人物就是丸山纯,他都不仅没有认错,而且继续犯下了更可怕的罪行。相泽是以掩盖既往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并视此为改过自新。
他们成为了受《少年法》保护逃过罪责后,并未真心改过的典型。他没能正视自己曾犯下的过错,还在不断为更多的少年犯争取权益。
当他感觉自己受到被害者威胁时,马上匿名挑唆其他人向受害者复仇。也正是在他这样的一批人的教育和庇护下,以丸山纯为代表的少年犯对再次犯罪毫无顾忌,一错再错,越来越嚣张。加害者更是心理扭曲,仗着自己未成年,对于屡屡犯下命案有恃无恐,把《少年法》当成了他的保护伞。但加害者终将为他们犯过的所有错,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然而在有的加害者家属面前,既然认为孩子受到法律保护,所以有恃无恐的袒护着自己的孩子,任由孩子在外为所欲为,仅仅因为孩子犯错而遭受别人非议感到委屈和不满,还把这种委屈和不满怪罪到受害者的头上,这让本来就已经收到不公的受害者家属,心上再一次受到了伤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也遇到过这种熊孩子和熊家长,孩子犯错,一句轻飘飘的“他只是个孩子”就掩盖了孩子犯下所有的错,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往往都会联想到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方式下,以后指不定会犯更严重的错误。
所以在犯错面前,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及时的让加害者认识到错误,及时的给予他们适当的惩罚,他们才有可能纠正错误。
这样不仅是给加害者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给受害者一个交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