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六七十年的香港影星,大部分脑海中可能想起的都是赵雅芝,王祖贤这种女星。但在1960年代前后的香港,夏梦可称风头最健的女明星。尽管她33岁就急流勇退彻底息隐,但无意留下的两个标签,却一辈子都去不掉了:“东方的赫本”,与“金庸的梦中情人”。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这是词作家乔羽著名的《思念》。歌词的灵感是上世纪80年代乔羽与电影明星夏梦的一次偶然相识。之后的几天,夏梦的倩影一直在乔羽脑海中挥之不去,真就如同一只蝴蝶飞进了乔羽的窗口。而比起乔羽的一首歌词,被夏梦惊艳的另一个男性金庸,则更是为了她创作出了笔下最得人心的三个女性角色——王语嫣、小龙女和黄蓉。“我不知道西施长什么样子,我想她应该是像夏梦一样才不为过。”这是在坊间最广为流传的金庸对梦中情人夏梦的描述。香港导演李翰祥则评价“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
似乎从哪个角度来说,夏梦绝对是上天的宠儿,她的好命陪随终生。那么,她到底有什么成就和魅力,让多位名家和名导对她念念不忘?
一.“长城三公主”之一
夏梦原名杨濛,1933年2月16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7岁那年,为了躲避战火,夏梦随家移居香港。夏梦从小爱看京剧,是家庭戏班的旦角。课余时间爱看电影,喜欢唱歌、跳舞、演话剧。校园里她是初露锋芒的文艺骨干,深得大家的赞赏。
当时夏梦在香港玛利诺修院学校读书,与当年的电影界巨擘(bò)袁仰安导演之女毛妹是同学。袁仰安要拍片,问女儿的同学里有没有适合演戏的,毛妹推荐了当时身材高挑、容颜姣好的夏梦。进了长城公司,袁仰安依着莎翁《仲夏夜之梦》的灵感给杨濛起了后来的艺名。这个名字也恰好印证了夏梦端庄精致、温婉灵秀的气质。她的一双丹凤眼流转着属于中国古典美女的风韵,立体硬朗的五官又令整个人带着几分活泼与俏皮。至今说起夏梦,影迷们更愿意将她比作“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一代传奇影星夏梦去世 系金庸梦中情人_手机新浪网
夏梦初出茅庐便被导演李萍倩起用,与韩非主演其荧幕的处女作《禁婚记》,虽然影片之女主角当时是为另一个女星量身打造的,但初出茅庐的夏梦却把少妇角色演绎得极为生动。后来,回想第一次当主角的经历,夏梦笑言自己从来也没学过演戏,但到片场也从来不会紧张。她说:“导演和观众也都觉得我很自然。” 因此,后来谈及一个好的女演员的标准,夏梦依然把天赋归为第一要素。
影片推出后大受欢迎,夏梦因此蜚声影坛,受到公司及导演们的重视及栽培,在那时相继主演了《娘惹》、《都会交响曲》、《姊妹曲》等影片,都获得成功。从此,她变成香港左翼国语电影公司的台柱,与石慧,陈思思并称“长城三公主”。
二.金庸的青睐
1957年,已经小有名气的金庸加盟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化名林欢,为长城写剧本。据当时的一位知情人士说:金庸当年爱夏梦如痴如醉,但由于在生活中很难见到夏梦,才想到了改行入电影公司,以此接近梦中情人。金庸还开玩笑说:“当年唐伯虎爱上了一个豪门的丫环秋香,为了接近她,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我金庸与之相比还差得远呢。”
夏梦_360百科
不过可惜金庸追求夏梦之时,夏梦已经与商人林葆诚结婚。据传金庸对夏梦有过一次表白,而夏梦也表达了对金庸才华的欣赏和对他人品的仰慕。但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让两人的缘分仅止于仰慕。后来,有人问她当年坊间关于她的“才子佳人”的种种传闻,她也只是以一句“陈年旧事”淡淡略过。”并坦然与他没什么联系了。
金庸不仅为夏梦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剧本,后来还亲自当了导演。由金庸编剧、执导,夏梦主演的戏曲电影《王老虎抢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掀起了中国戏曲电影的热潮。不过后面和夏梦提起这部电影,她淡然表示“我一点也不喜欢这部电影。可是观众们都喜欢。我觉得那部电影不够分量。”不仅如此,夏梦对于自己拍过的所有电影都表示“不满意”,她说自己是“出门不认货”,拍完也没有再看。倒是后来监制的几部电影更对她自己的胃口。
三.左派电影代表人物
夏梦在香港加入的长城公司是当时最大的左派电影公司,是来自大陆的进步人士在香港的“文艺战线”。相比右派的邵氏等公司,左派公司无论是在资金、市场占有率上都不占优势。而左右派电影也各有侧重。左派制作的香港电影早期突出国家意识,同时兼顾香港本土殖民地文化,作品主要以社会写实、家庭伦理为主,悲喜剧都有,重教化,也重娱乐;右派电影以邵氏、电懋[mào]为主,引进西方现代电影思潮,思想西化,以开放姿态审视社会新阶层,拥抱新潮爱情。由于两派在政治上和艺术理念上的分歧,作品呈现不少差异。
后来,夏梦接受采访时说,她当时之所以会加入左派的电影公司倒并非因为大陆移民的背景,而是因为“左派的公司更规范正统。右派的公司的管理则是乱糟糟的。
据说夏梦与公司约法三仗:“不为人剪彩、不应邀外出吃请、不拍内容不健康的戏。”夏梦走红以后,曾有很多右派的公司重金来挖角,但都被她拒绝了。
但在当年,左派公司比右派电影公司要穷不少,支付给演员的薪酬也有差距。而夏梦等公司的当家花旦们,有时也要要去外面接些商业活动,倒贴给公司拍电影。
中国内地百年电影见证人,也是女演员的秦怡曾表示:“我认识夏梦是解放后不久,她来上海,我们见面,非常高兴。那时候我知道香港也有我们同志,非常高兴。”
解放后,长城电影公司邀请上海电影界人士去拜访交流,二人又在香港遇到。秦怡在那时很高兴,后来和记者表示:“当时我们在解放的土地上,香港还未回归,他们在那工作,比我们困难更大,但香港的创作力比我们旺盛,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过当时香港的百姓还没有习惯我们的语言和行事方式,香港的同志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我很佩服当时的左派电影人。”
秦怡:中国百年影史见证人
秦怡的发言,带着浓重的时代印记,她也曾表示:“现在想来,我和夏梦都是一个大时代里的,虽然接触不多,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所以在感情不陌生。我比她大十岁,但我永远是她的影迷。”
而夏梦,于1967年隐退,后来移居加拿大,但一年后就返回香港。1979年1月30日,时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廖承志,在北京宴请了夏梦夫妇。在这之前,夏梦去北京是1966年的国庆,之后香港左派电影因内地局势受到重创,她因此退出电影圈,十多年没有回内地。后来时势已变,廖承志希望夏梦能够重返香港影坛,继续发挥两地电影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作用。
于是,在1980年代初,夏梦在香港创立青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但由于夏梦并不追逐市场,不靠拍电影谋生,对剧本精挑细选,因此青鸟最终只完成三部电影。她的这次回归,造就了两部香港电影中的经典——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和严浩的《似水流年》。《投奔怒海》获得第二届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影片。《似水流年》更是获得了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而这两部电影也视为香港左派电影的一次回潮。
夏梦是谁,夏梦原名,夏梦简介_大山谷图库
2016年10月30日,夏梦在睡梦中结束了完美的一生。
“人不能要求太多,要学会见好就收。”
这是夏梦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夏梦的一生颠覆了红颜薄命的宿命,她用自己的智慧成全了美好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