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姐姐来诊所扎针灸,她从加拿大回来,之前陪读了六七年,如今儿子已经进入实习期,马上就大学毕业了,她在去年十二月份回国来照顾父母。
她见我还待在国内,关心我什么时候回加拿大。
我掐指算来算去,要完成陪妈妈回趟安徽的心愿,要再分担一段陪侄子过暑假的时间,要等哥嫂的房子装修得七七八八,要等机票再降降……如此算来,我估计得十月底才能考虑动身。
从春天到夏天,又错过了秋天,我挑了加拿大最冷的时候,看冰天雪地去。
分身无术的苦,在相隔一万公里的两国都有亲人的我,体会至深。
随便瞎聊,姐姐说起她在加拿大住院的经历,对加拿大医疗系统的盛赞有加。
平时听到吐槽最多的也是加拿大医疗系统的慢,急病能拖成慢病,要做个手术得排队几个月几年的。
姐姐说,她的住院经历,颠覆了她以前跟大家差不多的想法。
她是因为胃出血去看了急诊,急诊等了三个小时(这大概是比较慢的环节),看到医生之后,立刻安排她住院。
住院的治疗、吃饭、照顾统统都是医院搞定,即使家属想陪护都不允许。
作为病人的家属,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在国内根本别想,自己不陪就要请护工,吃饭也得送,或者外卖。
曾经看过一张照片,一个独生子女在一间病房里同时照顾左手的爸爸和右手的妈妈,他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疲惫,那个背影体现得淋漓尽致。
言归正传。
姐姐说,她最推崇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她觉得更好的是出院后对病情的跟踪,医院会把所有病历转给家庭医生,在后续需要复查的时间,根本不需要自己惦记,有专人打电话安排好一切。
根据情况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也会有专人安排跟进,直到病情基本痊愈。
而且,这一切,都是分文不取,全部免费。
她有个朋友,感到有点胸闷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他心血管堵塞的程度比较危险,立马安排他住院动手术,当时他太太还在国内。
做了搭桥手术,全部免费,而这个手术据说在国内要花费二十万。
作为英文不怎么行的中国人,也不用担心因为不会英文看不了病,会各种语言的义工随时会提供帮助,护士也会安排会说中文的,甚至做CT的仪器也调成普通话的提示,确保全程能配合做完检查。
姐姐说她的感受至深,让我以后带着妈妈过去也不用担心。
我确实没经历过看病,虽然有各种好坏褒贬不一的传闻,但这位姐姐的亲身经历肯定更可信。
忽然就觉得应该把生活的中心转移过去,不用为看病操心,这该是多么轻松幸福的事啊!
2023年7月13日于深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