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作者张克平,1956年生人,天蝎座,和我母亲一般大。其实现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也是旅行的主力军。
华东师范大学陈孝全教授作的序管了总。他写道:“我老了,八十六岁了。张克平是我的学生,我看到他写的《寻梦英伦》,不禁感慨万千!当时,他是沙发厂工人,但他好学上进,凭自学考试从大专到大学本科,单凭这点,就值得让人钦佩。他写的书,前人许多作家写过,很美,但视域不广。张克平的《寻梦英伦》不走马观花,看得真,察得细,图文并茂,视域宽广。单凭这一点,他对游记文学就有贡献。”
张克平和他的老伴儿两个人足足准备了半年时间,然后开启了这场长达22天的英伦之旅。书中多次提到恩师,提到自学考试对他的影响。两位老人,奋斗了几十年,终于迎来了安逸的晚年生活,透过书本,我就能感受到他们满足而幸福的状态。相比年轻人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辞职去旅行”、“再不旅行就老了”,这样的旅行显得多么有底气,而无后顾之忧。
古人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或许,书中什么都没有。这个年代,读书不一定做官,也不一定挣大钱。那么为什么还要读书呢?我以为,读书增添生活的乐趣,使人快乐,这才是最根本的。就像张克平的旅行以及他的文字,是有深度。正因为他读过莎士比亚,读过勃朗特三姐妹的小说,知道凯尔特人,了解本初子午线,才使得旅行充满了意趣。所以他感恩读书的岁月,让他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以至于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如若没有,就像他说的:“即便看到同样景象,也可能就是浮光掠影,看过就看过了。”
正如麦克卢汉所预言的那样,地球正在成为一个“村”。出国旅行之便利,简直就像在隔壁串个门那么简单。张克平与老伴儿俩人此行共花费十万块人民币,这笔钱不算多,也不算少。有钱的人很多,有的是没时间,有的是没文化,很多拆二代忽然暴富起来,却也只知道成天打麻将——无非是打得大一点罢了。张克平呢,他有老伴儿一起,会英文,懂文化,每到一处,所见所闻能触动灵魂深处的记忆,因此能感受到精神上的享受。
他家儿子没有怎么出场,只写道帮忙订票,但是想必也是生活安稳,不必二老操心。在一切尘埃落定,身体尚且健康,又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与老伴儿携游,还能打破了大妈团的那种喧嚣和蜻蜓点水,认真地体味他乡的生活,听上去真的很美好。现在年轻人工作很累,有许多时候宁肯去海边度假,呆在酒店里不出门,落得轻松自在。纸上得来终觉浅,其实年轻人更应该多去看看世界,增长阅历,开阔胸襟。
作者虽然属于我们父辈那个年代的人,但却思想开阔,舍得花钱在住宿和美食上。身处读图时代,这本书却并没有大篇幅的放上照片,反而是文字居多。与传统游记文集最大的不同是,每篇后面还附上了二维码,通过网络我们能看到书以外的更多的照片以及文字,实现了书本和网络联合的一种新的形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思想,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还是多读点书吧,否则面对丰硕的人类文明成果而无动于衷,看到的教堂和城堡都觉得是一个样,这样未免也太可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