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商经二十四篇(11-15)

商经二十四篇(11-15)

作者: 那人在灯下_ | 来源:发表于2021-05-16 10:28 被阅读0次

    十一、地利篇

    辨地利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商眷恋其地者,其视短,自保有余,拓展不足。其所为所利皆出私见,故,难合众也,是为散地。

    行商未见其实,未估其利,未知能用,未熟其地,是以入人之地而不深者,是为轻地。

    利在前,众所周知,隐含为势,据者处于高阳,俯瞰诸人。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是为争地。

    利分于众,可交于利,可交于名,可交于财,可交于便,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是为交地。

    诸商之地三便,一便金流,二便物流,三便人流。三便于各邦交汇之处,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是为衢地。

    地有士绅,有权贵,有财资,有通路,有分界,先据众者,如入人之地深,据资源多者,是为重地。

    商行于山林、险阻、沮泽,多藏有隐患,有陷阻,有各方之忧,凡难行之道者,是为圮地。

    地主有备者,使吾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是为围地。

    地之人事时地物皆断,后无继力,外无援财,疾奋则存,不疾奋则亡者,是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争,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盟,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服,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疾奋。

    所谓善用商者,能使彼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人离而不集,财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彼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商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用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地主不克,则我即服于市野,单位足食,谨养而无劳,上体下情,秉气激力,分工化简,运财计谋,为不可测。然后投之无不往,劳困不北,奋力在得,部属尽力。是以形势愈简则人愈前,无所疑则固,深入则专,以众激众则奋。是故,其部属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致力无所止。部属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力,非恶劳也。故激志气,养心力,善体恤,劝物用,四者为不息之源也。志气能奋,心力能坚,体恤能仁义,物用能进取。

    故善用部属者,譬如率然。率然者,互助之情也,下有难,则上助,左有困,则右助,前有危,则四方俱前。盖情以同体共助而达率然也。同体者恩威也,恩者体仁,威者处忧。两相恶者

    十二、火形篇

    若火者举凡有五,心慕如焱,窜燧如熧,需求如煣,声势如炖,燎远如熛,正能兴,反能败。商者以物为资,求之于人。人者,火之种也,心者,火之苗也。是以,身之所慾譬如枯草,故能起火。

    故,火之形有爩,熅,炟,爝,焱,煋,炖,爆,爦,熧,熛,熁,熪诸等生长。爩热升熅,熅酿起炟,炟燃后爝,爝赤出焱,焱熊散煋,煋风于炖,炖炽而爆,爆乱延爦,爦窜如熧,熧隙且熛,熛疾在熁,熁迫远熪,熪而人力不能灭矣。

    故,使人心爩熅而后自炟,稳于爝,散于焱煋,譬如良医口耳相传也。而后煽其炖,必因爆爦而熧行之,于此需求之心切,故使以煣之。自此纵其熛熁而无人可止于熪,是谓火形。

    爩,烟气出也。熅,烟浓而无焰火也。炟,火起也。爝,小火也。焱,火华也。煋,火光散见四出者。炖,风而火盛也。爆,炸裂之火也。爦,火乱延烧也。熧,火行穴中也。熛,火迅疾速也。熁,火迫也。熪,火不绝也。煽,搧火使炽盛也。煣,以火屈木曲也。

    爩须植,熅须通,炟须引,爝须添,焱须导,煋须移,炖须向,爆须积,爦须延,熧须道,熛须连,熁须后力,熪须内固。是以火形贯要,疏导通流也。

    凡火备有五:一曰火种,二曰引信,三曰燃体,四曰媒介,五曰风信。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害也。日者,人在处害、需惠、所求、所乐也。凡此四因者,曰风起之日也。

    凡火变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火人,火队,一内起一外发。火积,辎重,要库三者火媒也。交互之变因时因地而生。故,火备,火变之交用能行火也。

    凡行火,必因五火交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静者,待而观信。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勿入下风,益风久,利风止。凡商必知五火交变,以算待之。故以火佐商者劲,以水佐商者深,水可以透,不可以阻。

    夫争胜交取,而不修其用者凶。故曰:明主虑之,良材修之,非益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争。主不可以怒而兴费,不可以愠而致争;合于益而动,不合于益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败义不可以复存,溃仁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材警之,此经世济民之道也。

    十四、用借篇

    借於一十,還於十一;借在一時,還之有期。凡借者,借在不察,借在難見,借在不知不覺。借於可知者,在於有物,在於有形;借在不可知者,在於非物,在於無形。上借無物,其次有物。故,借之貴者,在借大於無形,若江上浮萍,若順風飄蓬,借於順勢而人無可覺知也。

    狐假虎威,借其威也;螻蟻擒蟬,借其合也;螳螂補蝶,借其惑也;智者行商,借其象也。虎有威,故可借;蟻有群,故可借;螳螂有色,故可借;智者象形若水若氣,故可借。夫人者,智慧之精也,學能天地萬物,禽鳥蟲獸皆可傚。是故,智者行商,可以借其象也。

    借於無形者,諸如借情,借事,借勢,借威,借力,借好,借惡,凡可利於行者,無所不借。

    借之下者,諸如借財,借物,借材,借地,此借之於可察也,其借必還諸於利,無還於利者失信也。唯權者不可借,借他人之權者,必喪其信,散人心,反受諸害。

    借者戒借於公器,借公器而獨用者,眾易反之。是故,借之在無形,不可借於可見之處,借在眾所無可反之處。是以借在可正之名,然後可行。

    借者,在借己可利,然後還己之利。是故,借者一增一減,無功無德,行而不意反損其利。

    借之用而似者,若憑也,若藉也,若藏於潮流之間,若隱於群馬之中。其借必先使己之形,象似其眾之形,然後可藏隱於無形,藉之順向而用之。故,借若憑藉者也。

    是故,商之用於借字者,非真借而使消減也。其借必有來去,借一十則還於十一,借草木十株則還於十一株。借以算先,計可還於生息之時,計可還於消減之量,然後可一借再借,循環不息不滅矣。

    借之危者,在借之積累。借之積累,無從還也;循環之損,不敷一時還也。其危若行蛛絲之上,若履薄冰之間,故借不可積累也。戒矣,戒矣。是故,今日之勞,無多借明日之力;今年之耕,無逾借明年之穀。

    故曰:借市井之利者,還益於利;借人民之怨者,還惠於怨;借災禍之勢者,還福於勢。則可善諸己。

    十五、主贤篇

    主贤,善于决,制仁和,体下通一,生恩自威,外济于市,滋养于人,是谓商之义者也。上辅于国,下乐于民,解水火之急,运转民风道德,是谓商之大者也。其仁德福荫三代,虽死亦佑,世以缅怀,千古继精神也。

    主位,仁心处静,和人自定。善与不争,益人而导。虚怀养志,需求以正。

    主听,勿喜而许,勿恶而拒。轻许易失测,多拒无献策。五音之变,不可极也。心言之度,不可测也。聪明之德,虚静其心,乃见其听。

    主明,目微明,耳微聪,心微智。观天下之微妙,则无不见也。听天下之心意,则无不闻也。虑天下之忧乐,则无不知也。三者并用,则宁静而致远矣。

    主有七守三要,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智,七曰严,是谓七守。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託之而观其任重。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智也;託之而任重者严也。

    主无以三要借人,借人则主失其威。资财,智技,流通,谓之三要。资财一其内则本足,智技一其内则器足,流通一其内则货足。三要各安其处,治乃不虑。无乱其内,无乱其部。七守长,则体昌。三要全,则治安。

    主贤,洞时也,若四时交替,若日月阴阳,若事物始末。闻风洞时必有机,机者时不与待。物发有徵,事发有微,观微后动,动必争先。势趋必前,布益必先,执权必用。势趋不前,是谓失时。布益不先,失利之期。执权不用,小人满室。见微不治,将为误人。不教而诛,将失其仁。是故主贤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

    主贤,敬众和,合亲喜,是为仁义之纪。仁人者,共人体,同人心,人己合一是谓仁。因仁而动是谓义。因果明,顺常德,是谓仁义之举。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勿疑,万众和服。

    主贤,取诚去伪,禁乱止奢,知微暗守。谨戒,主愈自命贤,下愈生不肖。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夫六贼者:

    一曰,部属有大费其身,出无合于入,乐于赌酒游色者,易成贼,伤王之德。

    二曰,部属不事其职,合流乡愿,犯凌法礼,不从仁教者,伤王之化。

    三曰,部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经二十四篇(11-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aa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