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的时光,总让人回想起早些时候的故事。
那是很久之前的春节,我们举家去到南方过年。那天万家灯火,注定是一个不眠夜。春晚的吐槽,团圆的酒席,说不完的祝福,都挤在这一个浓浓的时刻。
普通的酒家,热情的服务生给这个重要的晚宴增添了不俗的气氛。但也许是南方和北方的差异,街道上,小巷里都捕捉不到过多的过节的气氛;唯有那人们口中的一两句祝福,和见面的一两句问候给这个临海的美丽城市装点了一些人情味。
我本以为不是特别亲近的亲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话。但是我错了,人情仿佛是不变的属性,烙印在骨子里。姑父家的爷爷奶奶也是那么亲切,不间断的问候从夹杂着浓浓口音的话语里被挖掘出来。家里人围成了两桌,大家庭的热闹也感染了我,大家总是笑着,吃着,沉浸在现实的美好。
桌子上是红色的桌布,筷子也都用红色的纸包裹着。“喜庆”这两个字不用写出来,已经在所有的地方体现着。一句句祝福不停地送出,一盘盘菜要预示着过去一年的丰收。头上的吊灯也受了这喜庆的熏陶,脸红红的,微弱的红光照着我们暖暖的。每一道菜都一个好听的名字,年年有余,四季富贵,吉祥如意,都是人们对于盛会的祝福和憧憬。每个家都有一段故事,每个家都在这一天把一年的话差不多说尽了。
大家共同举杯,为了来年的幸福,和对去年的感谢。小辈们围坐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送出自己的祝福,爸爸妈妈也对自己的孩子送上了亲手包的红包。如意吉祥,恐怕是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吧。
我一直觉得我这个从远方来的客人不会很好地融入这一个大家庭,更不会是这么完美的接收到每个人所给的祝福,但是,这天晚上我体会到了超脱血缘的温暖。他们没有把我当作外人,反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给我温暖,不停地给我夹菜,不停地问我喜欢吃什么。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却又是热情的仿佛一起生活了好久。我看着满满的埋在我碗里的各种各样的菜,不禁有些震动。
春节与很多人的意义就是回家,回家是一个很执着的信念,大家都在说回家的路有多么的难走,又多么的不如意。大拿没有人因为难走而放弃了回家,只有不停地前进,直到到了家才真正是能过一个好年。没有人能够抗拒一家人好好地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没有人能抗拒和家人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一聊这一年来的近况。中国人就是这样,无论自己走多远,又多么的不如意,到了家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只有一个普通的理由,一个可以让人真正找到自己今后的方向的理由。团圆饭上的话题多么的好,饭菜多门的诱人总有一两个菜不管在哪里你赤豆会热泪盈眶的。就像我面前的这一碟简单的宫保鸡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