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大都享受着控制和被控制的快感。身边不乏这样的现象,不管是成年人的爱情婚姻,还是父母和熊孩子的情感胶着,大多数在控制中表达。今天不谈成年人在婚姻情感中的相爱相杀和赤裸裸的控制,只谈家庭教育中,哪些以爱之名的控制和伤害。
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很高很帅气的男生,在魔都很不错的互联网公司从事程序猿工作,有次吃饭中,问到对方,什么样的工作会是你喜欢的,或者说可以让你有个更好的职业发展。他淡淡的说只要领导别像我妈那样,什么都管就行。很简单,我想要独立和自主,成长和自由。然后他谈了一些他的经历。
他说道上家公司也很不错,和老大很聊得来,本可以一起做点事情,但工作真正开展后,浑身都不舒服。经常不等他开口,领导就冒出口头禅“这个你得好好做,都是为了你好。”、“这个你不懂也没关系,我都想好了,按我做的就行。”、“听我的准没错。”听多了真的很烦,想起来的就是以前的很多老师,学生时代父母的那些话“都是为了你好”。
深入聊了一些后,他说出了大多数人在经历或者即将要经历的过程,不断的和“控制”抗争。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你总说为我好,可是我过得一点都不好。”很多人从小到大,听过太多的“我都是为你好”。
多吃点,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天冷了,穿秋裤,都是为了你好;
隔壁家小虎学习不好,少跟他一起玩,你还小不懂,妈妈是为了你好;
放学要早回家,和自己不相关的事情别去掺和,都是为了你好;
你专心学习就行,其他不用做, 学习好以后就什么都有了,妈妈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文科就业不好,弹钢琴不好就业,师范没出息,乖孩子,妈妈不会害你;
就这样,大多数孩子在18岁之前没有自主,都是被迫选择,而且必须都得做好,做不好,就会有深深的内疚和自责。每个“这都是对你好”的背后,都带着父母的自我牺牲。
好不容易长到18了,可以自己做回主了吧?NO 你想多了,控制一旦开始,这将是持久的套餐服务。
读了这么多书,应该考个公务员?教师编,稳定点吧,社会太乱,拼搏太累;
工作稳定了,该结婚了吧,你上学那会不让你谈是,怕耽误学习,现在抓紧找个对象结婚吧,成家立业。
好不容易结婚了,父母时不时的还会参与到个人的家庭中,于是有了特色的婆媳关系,父母继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同样的方式去教育下下一代。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处于恐惧和担心,而非真的源于爱和尊重。其实让一个,尤其父母承认做错了是很难的一件事,本来这么些年也已根深的价值观。
控制欲这东西, 小控伤人,大控伤心。70、80、甚至90这几代人,都在父母爱的名义下,控制中成长,过程中一遍享受,一遍反抗,同时也适应了被控制,学会了去控制。毕竟人对于熟悉的东西很少有陌生感。所以对有些人来说,去控制是一种享受,被控制是一种乐趣。
但是现在的教育中,结果好像变了,现在的孩子渴望更多的自由的民主,更多的被看见和被尊重。以前我们的关系太单一,大多都是人和人的关系,现在不一样了,人和人的关系结构变了,人和物的关系也容易链接了。互联网改变了人和人沟通的方式。于是再有控制的东西进入生活,我们已经有能力去逃避,去反抗,去说不。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孩子越长大越沉默;很多孩子宁可上网也不愿意和父母多少一句话;很多孩子为了抗议被控制的不满,可以故意考砸,故意惹祸,故意生病,甚至其他。
强势的父母,无法反抗的子女,在日积月累“爱”的绑架中,终酿祸端。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爱的起点出发,很多却在最后沦落到恨的荒野,其实对父母来说,真正要做的,并不是紧紧拉着孩子的手,时刻传授自己的生活经验,而是适时的放开孩子,让他成为一个离开父母可以是一个有勇气,有能力自我生存的人。
控制就像魔咒,在控制的愿望背后,其实都是父母自己的愿望,也许是因为自己太担心,也许是因为期望太高,也许是因为担心输不起,也许是太想成为一个好家长。这种爱看着很无私,实则是用爱去控制孩子,同时还让孩子心生愧疚,其实在我们的文化中特别擅长制作愧疚与感动。但是这些的背后是什么却很少去思考。
就像我那个朋友所说“我一定不完美,很多缺点,成长一定会碰上很多问题,但是我不想每个关口都在去完成父母的愿望,老师的希望,我只想忠于自己,我也有感情,我也有想法,最重要的是我就是我自己,我想做自己。”
希望亲密关系里,我们得到的爱比伤害多,得到的理解比误解多,得到的宽恕比批评多。不论是和爱人,还是和孩子。
你知道么,有些事情,老师可以,父母不可以;
就好像是,有些事情,老板可以,老婆不可以。
不要总是说为我好,不是所有的关心都会被接受。
作者|罗清军,心理学科班僧,从事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喜欢看闲书、自言自语、码字还很多美的事儿;工作中的偏执狂,生活中的二师兄,你有你的执着,我有我的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