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升级为妈妈以后,开始对各类育儿书籍感兴趣。按照《清单革命》所说的,如果所有事情分为简单、复杂、极端复杂三种,那么教育孩子算得上是第三种。育儿这事还真需要家长费点脑子。这年头,随着孩子越来越早懂事,家长这行当越来越不好当啦,需要汲取更多的智慧,才能应付这些新时代的孩子。
碰巧在同城的读书会上,一位朋友借给我一本育儿方面的畅销书。作者是在媒体界小有名气的美女+才女专栏作家咪蒙,书名叫《5岁熊孩子教我的事》。原以为是写如何和调皮的孩子“斗智斗勇”的故事,读罢方知,内容是关于作者在育儿方面的一些见解和方法。
![1.jpg](http:https://img.haomeiwen.com/i105122/f639519a31286bae.jpg)与市面上常见的育儿书相比,此书颇有个性特色。
首先,在用语上,特别活泼,甚至是有点“二”的。
常见的育儿书籍以罗列系统理论为主,用语严谨,配以浮于层面的做法。而这本书,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这是一位可爱的、充满个性的、善解童意的妈妈,很符合“80后”这一批潮母潮父的胃口。
语言上的活泼幽默,和作者在育儿理念上倡导的“家长要学会卖萌”的观点一致。作者想让孩子变得幽默,她认为,变成谐星的家长才能培养出性格开朗的孩子。她本身就是个身体力行的幽默者。
比如:“生了孩子就是碎钞机”,“他们的御用话题就是屁屁尿尿”,“我在这脑子里为这事放了场烟花”,“我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彻底暴露了”,“我一直怀揣着恶俗的梦想,必须把儿子打扮成潮爆的花美男!”等等。
其遣词造句都能让人从字眼里想象出她那份夸张的表情与动作画面,带着点坏坏的恶搞型心态。如何让语言更契合儿童的特点,作者提到的具体方法是——要在语言上多用修辞学。
其次,在思想上,呈现了更多与主流育儿书籍不一致的观点。
有些我很欣赏,也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还处于陈旧状态,需要补功课。
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做法,让我深受触动:
1.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生命“更完整”;
2.生育不仅是权利、义务,更是责任,看重的是家长有没有花时间去陪孩子,在0-6岁之间的成长关键期,家长不应当变成“隐形父母,当然,母爱也不要24小时不打烊,不要毫无节制的关注与过度担心;
3.孩子做不好时,惩罚可以用“面壁思过”的方法。孩子不是家庭的核心,要对他权利制衡。不要孩子一哭,全家就启动紧张模式;
4.别因为太重视孩子,而让老公成了“劣等公民”。强调的是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重要(可是刚生完宝宝的新手妈妈,这一点还是比较难平衡好);
5.以孩子的兴趣为原点,建立完整的知识链;
6.反对给孩子装上快进键,老是催孩子快快快,比如孩子在认真观察蜗牛时,不要去打断他的专注力;
7.反对杜曼闪卡,认为是迎合家长功利心理(窃以为有些玩具也是迎合家长的,比如那些吊挂玩具,睡在床上的孩子看到的是玩具侧面,而家长才能看到玩具的正面);
8.反对付费让孩子做家务。(这点跟财商教育有点出入,但我也赞同她。)
我很佩服她的是做到这一点:以孩子的兴趣为原点,建立完整的知识链。因为她儿子特别喜欢和火车有关的东西,于是她不惜花钱花时间,带着儿子去到和火车有关的博物馆等地方。
打造知识链,这在成人的知识管理中,都是一个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作者已经早早地给孩子打下基础。知识的链条化、网络化,很多大人都没办法做到,很可能一直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她认为,如果做一件事,只能带来钱,除了钱,它什么都没有,不能符合兴趣或价值感,就让它滚远点。在孩童期,在没有社会规范的影响、兴趣偏好很明确的情况下,家长应当有意识地找到孩子与别的小孩的“差异”,并加以扩大,鼓励孩子做一些与兴趣点相关的事情。
对于作者另外一些观点,我则持保留意见,比如她提到支持中学生早恋,我认为这还是应当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随随便便地恋,从小孩子就不会觉得结婚是一件严肃、神圣的事情,那以后如何对待婚姻就不好说了。还有,她讲到把科学讲成笑话的做法,我觉得不妥,因为这样可能会影响儿童以后认知世界和心智成长。
再次,我特别佩服她提到的是一些“阴险”的做法。
作者的文字看起来有种还珠格格小燕子的性格,好像只让孩子无限制的玩乐,但她在玩乐中嵌入了“阴险”的做法,目的是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习上,不能对年龄尚小的孩子使用强制手段,而是要循循善诱、不露痕迹(想想,当她儿子蛮幸福的)。
比如,可以采用一些窍门,帮助孩子识字。
1.教孩子感兴趣的字,比如动画片上的片名;
2.利用汉字的象形字特点进行记忆,比如“走”字夸张地迈步开步子,演示给孩子看,特别是动词的字可与动作建立关联;
3.设计认字游戏,比如认识的汉字卡片就一脚踢飞,或者亲子互测识字量;
4.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勾起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孩子说“巧克力好甜”,家长就故作神秘地说“我知道‘甜'怎么写,你想不想知道?”
比如,可以从讲绘本故事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作者采访过的所有教育工作者,他们都有一个共识:从小爱看书的孩子,在智商、语言表达、学习能力会比不爱读书的孩子优秀几个等级。
因此,培养阅读习惯对孩子很有帮助。她认为,从孩子5个月开始就可以借助各种儿童读物给他讲故事,2岁以前每天15分钟左右,慢慢递增。
但是有的孩子不一定喜欢阅读呀,那么这时候就要家长出点本事了。因为大部分孩子都倾向于喜欢表演感更强、情绪更饱满、语调上更抑扬顿挫,更故弄玄虚、大惊小怪的讲法,所以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悬念式讲法,找出孩子的感兴趣点;表演式讲法,念不同人物的台词用不同腔调;提问式讲法,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引申讨论式讲法,比如讲美人鱼的故事,就可以问真的有美人鱼吗,美人鱼是不是鱼;胡编式讲法,家长可以是原创派故事大王,用家里的玩具编故事给孩子听,或者也可以把孩子编进故事中。
比如:把IPAD和手机、动画片变成孩子学习的途径。
IPAD和手机如果是避免不了被孩子接触到,那么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可以加以引导,把这些数码产品变成孩子学习的工具。不妨安装一些学习软件和益智游戏,有9类选择:涂鸦游戏、数字游戏、中文学习游戏、英文字母游戏、音乐游戏、百科知识游戏、拼图游戏、中文故事、英文故事。
在看动画片方面,她认为,只要是健康阳光、有积极正面价值观的动画片,只要控制好时间和频率,就不会有太大的负面效应。其中,她推荐了一些动画片:《小小爱因斯坦》(1-3岁,动画感较弱,为避免先入为主,最好从这部开始看,小孩才能看得下)、《巧虎》、(1-2岁)《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巴布工程师》、《爱探险的朵拉》、《米奇妙妙屋》、《小熊维尼和跳跳虎》、《邮递员派特叔叔》、《巴巴爸爸》、《鼹鼠的故事》、《工程车汤姆》、《小羊肖恩》(2-5岁)等等。
还有一些育儿方面细节的做法,也体现了作者的“颇具用心”:
1.吃饭聊天时,问问孩子今天是否开心,有什么事情可以分享;
2.一年尽量能陪孩子旅游一次(10岁之后就不想跟在父母屁股后面了,旅游中学到的知识胜于一切说教);
3.睡前和孩子谈理想人生(价值观值入、培养爱说话的性格);
4.表扬孩子时,一般要具体化、细节化,就事论事,用比较级(比如:比上一次进步多了),而不是最高级;
5.在道德方面,家长除了以身作则以外,还要引导、要求、协助孩子去战胜弱点,哪怕是微小的行为,可能需要不断地习得才能形成好习惯。作者列的那些规则,都是微小的但却非常能体现一个人细节教养的内容,比如:男性用马桶要打开马桶圈,随手放开弹簧门要防止砸到身后的人,进电梯按关门之前要注意有没有人正赶着要进来,每天早上醒来向长辈问早安,吃饭时先叫长辈来吃饭,在餐桌上不嬉闹玩玩具,出门前要告知家人,自己造成的垃圾要随手清理掉,不要对着别人打喷嚏等等,这些内容,是我一直认为学校不教却又十分重要的事,就看家长有没有用心去总结并传授给孩子。
最后,最震撼我的是《“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
寒门再难出贵子,指出名校里农村孩子、贫困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有钱家庭的孩子并不如想象中那么败家、奢靡、不懂事。
数据显示,官二代、富二代、高知二代,在资源上有优势,在基因上有优势,家长之所以宝贵,是因为熟知社会的运转趋势,深谙人性社会的潜规则,知道如何规避风险,将自身优势是大化。这种思维方式,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
用作者的话表达,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个人在奋斗;富人家的孩子,身后站的是一个团队”。
作为新手家长,这一篇之所以震撼我的心灵,是因为很多人认为,生育了后代=完成了人生大事=人生无憾矣。而真实的情况是,人生才刚刚开始,孩子的目光看着你呢!你怎么做,你能给孩子一个怎么样的生长、成长环境,这些肯定是需要家长去打底。别总觉得,生完孩子,人生也就这样了,没有其他的奋斗目标,只是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干等着孩子结婚生子,了无事事。
读完这本书,深切地感受到担子之重。
生孩子只是一个开始,培养孩子才是漫漫长征之路。但我相信,爱是一场共同的成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对自己也会有更为崭新的认识。
@发愤的草莓
(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2014study)
【关注】 个人管理、楷书、育儿
【喜欢】 读写、涂鸦、竹笛、EOP
【坚持】 做日计划、周回顾、记录时间开销、手写活页日记
【发起】 汕头幸福成长沙龙(微信号gerenguanli)
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与微博网址,谢谢!
如果您觉得本文让您有收获,不妨花1块8毛8打赏一下作者,——》[猛戳这里][1]
[1]:http://weibo.com/p/100160379579737117117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