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亲亲妈妈
特汇亲子|入园哭闹大戏,你是哪一类型的家长?

特汇亲子|入园哭闹大戏,你是哪一类型的家长?

作者: 真心说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14:01 被阅读0次

    宝宝入园常态

    即将迎来9月入园季,有些孩子起初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但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哭闹;有些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头痛、尿频等生理上的不适现象……

    专家称之为“分离焦虑”,造成分离焦虑的主要因素是对亲人的依恋,对陌生坏境的恐惧,甚至还有从众心理……所以你能看见幼儿园的粑粑妈妈们哭笑不得地声称进了“杀猪场”,面对孩儿们上演的哭闹大戏,你是哪一种类型的家长呢?

    01 心软型

    只要宝宝一哭,就什么原则也不讲了。于是到这类家长送宝宝入园时往往会逗留许久,他常常会对宝宝说:“宝贝,别哭了,妈妈(爸爸)再陪你一会儿吧。”

    对宝宝的影响:

    这类家长太顺着宝宝,只要宝宝哭了就多陪一会儿,因此直接导致宝宝将“哭”与“多陪一会儿”建立了必然联系,哭就成了他挽留家长的法宝。

    02 逃跑型

    因为怕宝宝哭,这类家长就总是找机会开溜:一把宝宝送到老师面前,顾不得说再见就急吼吼地“跑路”;或是带着宝宝走进教室后,利用玩具等新奇的物品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然后就趁机悄悄走人。

    对宝宝的影响:

    这类家长自以为把握了“当机立断”的要点,但是这样逃离宝宝,给宝宝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爸爸妈妈不要自己而逃跑了。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加重宝宝的不安,让他没有安全感。

    03 纠结型

    这类家长最是纠结,刚开始的时候舍不得离开宝宝、不放心宝宝,于是就主动留下陪宝宝一会儿;过了会儿又觉得这样陪着宝宝不行啊,于是一走了之。这样的行为反复出现,让宝宝摸不透大人的心思从而变得很紧张。

    对宝宝的影响:

    这类家长自己就是典型的“分离焦虑”现象,他自己还没有做好宝宝入园的心理建设呢!宝宝的分离焦虑会随着家长的行为起起落落,搞不好原本只需花费一两周就可以完成的脱敏行为一拖就是几个月。

    04 理智型

    这类家长十分坚定,任宝宝哭得稀里哗啦,他自岿然不动。出门的时候,家长会一路告诉宝宝“要去上幼儿园了,真高兴”;将宝宝送进班级之后,他会认真地和宝宝说明“我要去上班了。”然宝宝会拉着家长的手哭着不肯放,但家长依然面带微笑地擦去宝宝的眼泪,并告诉他“幼儿园可好玩了,妈妈(爸爸)到放学时会来接你的”。然后把宝宝交给老师,笑着与宝宝道别,不慌不忙地离开。

    对宝宝的影响:

    由于这类家长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即使宝宝哭闹还是会耐心道别并离开。宝宝很快能接受即使哭闹,家长也会离开的事实。值得一提的是,家长良好的情绪暗示着宝宝: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建立安全依恋感,一定要切记两大杜绝!

    1. 杜绝一种思想:“孩子哭是必然的”

    2. 杜绝一种行为:强行把孩子抱进幼儿园!

    面对分离焦虑,家长能提前做什么?

    1. 婴儿期就做好准备

    要建立安全依恋,最重要的还是婴儿期。

    在婴儿时期,哭是孩子和父母交流的主要方式。当他们饿了、冷了、不舒服了,或者想要父母爱抚,想和父母玩儿时,他们都会用哭来表达。

    父母要敏感地察觉到孩子的需要,用迅速、正确的反应给予回应。

    有的父母担心,孩子一哭就去抱会宠坏孩子。然而,小婴儿哭是因为有需要,并不是用哭来要挟父母,所以,孩子哭了就安慰,并不会宠坏孩子,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科学证实。

    另外,所谓的“迅速做出反应”,其实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亲密的接触,比如爱抚、拥抱、亲吻,还可以对宝宝讲话、唱歌,而不一定每次都要抱起来哄(这个细节要注意)。

    2. 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做好“分离”的准备。

    婴儿时期的孩子,认知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会以为只有他们看得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

    因此,孩子看不见父母时,会恐慌地以为父母消失了。

    家长通过玩游戏和讲故事改善这种情况,让孩子为将来的短暂分离做好准备。

    比如:半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通过玩「躲猫猫」的游戏认识到:一件东西即使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仍然存在;即使父母离开,还是会再回来,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久而久之,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这种恐慌也会逐渐消失。

    3. 固定的「告别仪式」

    建立一个固定的告别仪式,可以带给孩子更多确定感,让分离不再那么艰难。

    告别仪式该怎么做?

    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离开后的不安全感,暂时离别时,父母最好和孩子告别。

    这个告别仪式需要包含下面的内容:

    说明你要去哪儿、去多久;

    说完后拥抱、爱抚孩子;

    鼓励孩子对父母说「再见」,这样可以增强孩子自己的掌控感,让他们更有勇气去面对新的环境。

    父母回来时,也应如此,要建立一个固定的重聚方式。

    在和孩子告别时,父母自己的语气、态度和行为要平静、坚定而温和,不能反反复复,欲走又不舍得走。

    送完孩子不走、还躲在幼儿园门口偷瞄孩子的,说的就是你!

    因为,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因而受到成人情绪的影响。

    当告别和重聚能够建立一个固定的方式,孩子就会慢慢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经常鼓励孩子,让他感到,能够独处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儿,从而进一步增加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网友妈妈有话说:(我的入园小妙招)

    一直看到有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入园很困难,孩子总是不适应,在幼儿园哭闹得很厉害,这里我把我的一个入园准备小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入园有多种准备,比如教孩子要学会嘘嘘前要告诉老师,比如要孩子学会自己能拉裤子等等,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才能让孩子度过入园的焦虑期。

    在我孩子入园的半年前,我就开始有意培养孩子的入园心理准备,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种美好的向往,感觉去幼儿园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只有好孩子才能去幼儿园学本领。比如:当孩子有表现很棒的时候,就对孩子说:宝宝,真棒哦,怪不得马上就能上幼儿园学本领去了呢;再比如,遇上孩子不听话犯错的时候,除了和她讲道理外,还要加上一句话,宝宝这样,怎么能上幼儿园啊,妈妈好着急啊;诸如此类的话,不断强调这个信息,上幼儿园很光荣的,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去的,只有好孩子才能去呢,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暗示吧,久而久之,我的孩子在街上看到犯错的别的宝宝,也会很同情地说上一句话,妈妈,这个宝宝不能去幼儿园啊,到了真的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非常向往了,虽然入园的当天还是有点哭哭啼啼,但等入园第三天已经很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也从来没有说不要去幼儿园的话,很是享受幼儿园的生活!

    也许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独特的入园准备方法,但一定要记住,心理准备是非常关键的,入园是孩子第一次独立面对外面的世界,一定要妥善帮助孩子迈好这人生第一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特汇亲子|入园哭闹大戏,你是哪一类型的家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du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