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读一则新闻的?只看标题?看标题加上大致浏览内容?大致看一遍,“哦,是这样”,然后又看另外一则?
对于很多人来说,看新闻或者接收他信息,仅仅是“知道”就够了。但是,在网络和社交媒体这么发达的今天,信息铺天盖地,垃圾信息虚假信息又层出不穷,新闻也是如此。如何不被真真假假的新闻所淹没?如何不被假新闻误导?
还有,要知道,其实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主要渠道是新闻。所以,对新闻的判断、筛选、分析的程度如何,就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层次和深度如何。
前两天在edX.com上,发现了一个好课,是关于新闻解读的,课程名称《Making Sence of News(理解新闻)》,授课方是香港大学,主讲教师是Masato Kajimoto。课程内容精简实用,看完就能马上用,所以忍不住在此分享。当然,传播学新闻学专业的小伙伴可以忽略这篇文章了。
这个课程将新闻分析分为七个步骤,对于每个步骤,可以用一个问题归纳:
1.新闻报道讲的是什么?
新闻标题是与内容一致吗?是不是标题党?
另外,一个关于新闻的真相,大多数新闻都是从编辑的角度出发,用一些吸引生动的叙事手法,将事实进行重组。世界上每天发生那么多事情,之所是那几件事成为新闻,往往是因为它们能吸引社会关注,本身故事性够强。
2.新闻的来源是什么?
(1)选择可靠的新闻来源
这则新闻是出自哪里的?是公信力、影响力比较大的报系平台,还是其他小报?还是来朋友圈的转发根本不知道来源?
课程里推荐了一些客观、靠谱的新闻网站,但都是国外的:
The Onion(洋葱新闻,美国)
Kyoko Shimbun News(虚构新闻社,日本)
FMN(马来西亚)
The New Nation(新加坡)
之前,我自己做过一个数据调查,挖掘到国内比靠谱的新闻平台有下面几个,以作补充:
澎湃新闻:东方日报集团推出的一个新闻项目,非常强大的编辑团队、创作团队,信息量大,内容有深度,阅读界面美观。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政府重要政策、观点立场的权威发布,内容正式严肃,了解中国特色的重要窗口。没有八卦和广告的干扰。
凤凰新闻:精简、全面、及时,栏目独特,尤其是它的纪录片频道。
华尔街见闻、FT中文网:栏目用心、从另外的角度看新闻,听见不同声音。
(2)识别假新闻的方法
对同一个事件,看看别的新闻平台是怎么报道的,跟你看到的是否一样?不要只在一个平台看新闻,这样能帮助多角度了解事态。
搜索一下,是否有对这个新闻事情澄清、辟谣的相关消息。
善用图片搜索功能。如果是一则看图说话的新闻,图片的真实背景故事与新闻报道不符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可以用谷歌的图片搜索功能,很容易可以搜到这张图片的相关信息,然后再核实相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不要轻信朋友圈转发的新闻信息。对于在社交网站、社交软件中传播的新闻,在转发前要注意,不要相信陌生人转发的消息,可以查看转发人的基本信息,ta之前转发过什么消息、说过什么话之类;这个消息的转发次数、点赞次数只是代表了其迎合读者口味的程度,但是不代表真实性;不要相信单一渠道来源的消息,有时候新闻网站也是会被黑客攻击的,比如BBC就曾被攻击过,发了假新闻。
(3)了解被采访对象情况
采访对象是谁?ta的名字、职务身份、与报道事件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是这个人被采访?
这个人提供了什么信息?ta是在陈述事实还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ta对事实的了解程度如何?
ta的利益立场是什么?
(4)判断采访对象的IMVAIN法则
Independent——没有利益相关的观点优于处于利益关系的观点。潜在的个人利益因素:财务、情感、政治、职业、民族、人身安全。注意这些关系:员工、投资人、情侣、赞助人。
Multiple——多方面不同层次的消息来源优于单方消息来源。对于这件事是怎么样的,是只有一个人这样说,还是很多人都这样说?如果是单一的信息来源有足够理由相信吗?如果是两个以上的人有相似观点,他们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吗?这些关系会否影响他们不好持对立的观点?
注意这些关系:家人、组员、室友、朋友。
Verifies——有证据的消息来源优于只是声称的消息来源。消息来源方是否有证据证明其提供的消息(数据、文件、照片、录音录像等)。证据能证明观点吗?
注意:强烈的措辞、强调性语句但没有强有力的证据。
Authoritative/Informed——有权威、专业知识的人,或者熟悉情况、事件当事人给出的观点要优于其他人。采访对象是否是这次事件相关领域的专家?其有没有专业的背景知识?或是采访对象对事情的熟悉程度如何?ta是怎么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的?
注意:错误的诉诸于权威,比如让一位律师发表科学界的相关的言论。
Named——署名的采访对象优于匿名的。署名的采访对象意味对其言论有承担责任,但是也有正当的匿名理由,比如出于人身安全、声誉、害怕报复等考虑。
3.新闻的内容如何呈现?
(1)新闻报道需要公平和平衡
不能只报道一方的观点,要报道事件中多方的观点。不能只是简单罗列观点,新闻报道还应该不带任何偏见的核实事件,准确地将核实结果报道出来。
(2)报道中的证据
证据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更有说服力。
直接证据来源有:事件当事人、内部对事件的调查报告、目击者现场拍摄的照片和录像等。
间接证据来源有:当事人在社交媒体上的相关信息、专家评论、谣传等。
4.新闻发布方的透明诚信程度如何?
发表报道的网站、报社、电视台等对新闻的披露程度是如何的?
比如,一篇转载的文章是否标明了转载?是否标明转载文章的作者的出处?当引用匿名的信息来源,是否说明了为什么要匿名?
假如是一个产品报道,有没有说明产品的来源?是厂商把产品给报道方,还是报道方自己购买?报道完后产品是否赠报道方?
如果这个报道是关于一家公司的,这个公司与报道一方有没有利益相关?有没有附属关系?或者是否同属于一个集团?
在报道中是否有提到过以上信息?
5.是否有关键的信息遗漏?
发生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到其中的都有谁?这个事件为什么发生?过程是怎么样的?报道中是否都有提到?
对于没有明确提到的因素,报道中是否有解释为什么这些因素不能被明确?
6.报道所涉及的范围如何?
只报道这一件具体的事,还是此外还涉及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前因后果的相关分析有吗?
对报道的事件是否有探究,这是属于个例,还是普遍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有多普遍?现状如何?
有了这些背景报道,会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新闻事。如果新闻中没有涉及,我们自己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搜索相关信息,对事件做更全面的了解。
7.自己在看新闻时是否有带有偏见的心理倾向?
人的心理有些对消息的倾向,可能会影响对新闻的判断。
倾向之一,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会选择否定或逃避。
倾向之二,对于带来坏消息的人,你心理会抗拒和讨厌。
倾向之三,倾向于相信和确认与自己想法一致的事情。
所以,要留意自己是否有相关的心理倾向,让你不加判断思考,就无理由的否定或接受某些新闻。
小结
判断分析新闻的七个步骤:
1.新闻报道讲的是什么?
2.新闻的来源是什么?
3.新闻的内容如何?
4.新闻发布方的透明诚信程度如何?
5.是否有关键的信息遗漏?
6.报道所涉及的范围如何?
另外,这门课程刚出了一个升级版,在coursera上,5月29日刚开课,由香港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合作,从一个老师讲授变成多个老师讲授,课程名称是《Making Sense of the News: News Literacy Lessons for Digital Citizens》,课程目前只讲到了前言部分。
课程链接:https://www.coursera.org/learn/news-literacy/home/welcom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