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弃疾 (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纪录片《少年小赵》的小赵起初似乎就是这么ー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人,然而经过几年人生的实践和历练,后来又似乎成为ー个“而今已识愁滋味”的青年人。
以下是网上“摄影人老酒”的文章“《少年小赵》:挥舞旗帜的青春终会远去,现实中的少年终会成长”,先转载分享给大家:
杜海滨,中国著名独立纪录片导演。曾拍摄过《1428》(影片名字为汶川地震的时间)、《铁路沿线》等多部优秀纪录片,并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
2009年,平遥国际摄影节期间,杜海滨在平遥的街头偶遇了一个正在激情洋溢的挥舞着国旗,喊着爱国口号游行的少年。他就是小赵,时年19岁,正在读高中。小赵的那副青春热血的形象在杜海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于是他和他的团队决定跟踪式的拍摄小赵的生活。
这一拍就是四年,从小赵出生的山西到上大学的四川,再到他支教的彝族大凉山,从高中到大学,镜头记录下了小赵的生活,也见证了他的成长。
小赵,山西平遥人氏。崇拜革命伟人。热爱挥舞着国旗喊口号。喜欢唱上个世纪的革命歌曲。喜欢慷慨激昂的陈词,喜欢穿军绿系衣服,最大的梦想是当兵。
1990年12月26日出生的他,与毛主席同一天生日。他觉得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力量。或许正是这种力量促使着他19岁就挥舞着国旗站在平遥的街头喊着爱国口号。由此才结识了导演的镜头,由此我们也才能看到一个爱国青年的成长和转变,也看到一个90后的成长。
大概两年前就看到了这个预告片,可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网上一直没有完整版的正片。前几日偶然发现,网上竟然可以搜到这部片子的正片了,于是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点击观看,生怕再次错过它。
据说,这部电影开始的名字叫做少年与国。诚然,少年与国是一个极其深刻的主题,但是深刻之余这个名字也有些局限和主观。小赵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他代表不了任何人,他只是他自己。所以他的身上也不应该被贴上任何的标签。
成长就意味着转变,而少年小赵这段鲜活的青春却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家庭的命运,学校的环境等种种因素都交织在了一起。这也正是这部纪录片值得用心去观看的原因。
第一年高考落榜之后,小赵复读了一年终于考上了四川成都一所大学,在家里人为他举办的酒席上,喝多了的小赵激动的说,上大学一定不能堕落。
他满怀信心的来到成都准备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家里挂满革命伟人像的他,一开学就在宿舍的墙头也贴上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画像。
不过,大学似乎跟他想象的不太一样……
“爱国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上的,口头上的。国家重视我们,所以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去报效祖国”。这是小赵19岁时的感慨。
于是,大学暑假去大凉山支教时,他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买了一面国旗,做了一个简陋的旗杆,举办了一次升旗仪式,并且教这些普通话都不太会说的彝族小孩学唱义勇军进行曲。
小赵学的是摄影专业,作为一个被拍摄者的同时,他也用自己的相机记录着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
在爷爷的老屋经历强拆的同时,小赵也经历着内心的变化。他用自己的相机拍摄着拆迁的现场,而他现场留下的无奈的眼泪也被导演的摄影机记录了下来。
爷爷去世时,小赵再一次痛哭,这一次他哭的悲天跄地。
一个要历经多少次的无奈,要面对多少次刻骨铭心的事情才会发生转变?
在这个魔幻主义的现实面前,理想主义的情怀脆弱的不堪一击。
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一刀一刀的把你之前的认识剁碎,然后你把它们重组起来的时候发现你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自己。
小赵变了,他不再想去当兵,不再想毕业之后回老家,他对未来有了自己的打算。关于爱国,关于这个社会,关于他身边的一切,他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不再相信曾经的课本,不再相信所谓的主义,也不再慷慨激昂,不再哼唱红歌。终于,他也不再是少年了。
影片的最后,小赵穿过一条长长的幽暗隧道,坚定的走向了一个未知的光明。隧道的墙面上刷着大大的标语:“架起致富的桥梁”。
…………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能保持独立思考是尤为珍贵的。
2015年,杜海滨导演与小赵的合影。
这真的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纪录片,里边的每一个镜头都值得细细品味。
以下是《少年小赵》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k3NTk1NTExMg==.html
少年小赵
【我的影评】:
电影中的小赵在高中时的爱国激情,我个人认为是比较纯粹的且带有某种本能的反应,更多地是ー种情怀。正因为是这样,在上大学时,他不认同那些大学生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比如毕业后找工作、考公务员等,而参加学生会工作和入党。他在假期担任组长到偏远落后山区支教,奉献自己所能奉献的,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天,也是这样ー种情怀的体现。
然而激情不可能长期燃烧,当小赵从比较封闭的家乡来到成都读大学,知识的增加和信息的丰富,令他眼界开阔了,这可能使到他的情感变得趋于理智。特别是要面对残酷的生存压力,沉重的生活负担,加上看着家乡自家的房子被强拆,家人得不到妥善的安置,爷爷后来可能因此而离世,小赵发出了以下的感叹:
“我们生活在一个思维意识停留在一个体系里,但我们做的事情却是停留在另一个体系里,我们要是想把这个生活中要做的事情去放到思维意识里的那个体系里,是不可能,不可行的”。
电影只跟踪记录了小赵四年的片断生活画面,我们不知道他后来成为了什么人,但我隐约似乎感觉到,他也会跟我们许多普通人ー样,仍然会爱“中国”这个实体(虽然我们尽管不会全部爱这个实体所包含的全部属性),希望国家强大,国民幸福!
什么是信仰和理想?信仰和理想是经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相信某种事物应该存在或者通过人们的行为的努力可以使之存在的信念。
要使信仰和理想的激情成为理性,这样才会恒定和坚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