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更了半个月之后,再发文,我发现不论哪个平台,阅读量、互动量都大幅下降,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流量,这下几乎要没了。
这可能是停更导致的限流,也可能是我写的内容不吸引人,但不管怎么样吧,我发现面对低流量,我不再像从前那般焦虑了。
没错,流量低迷,但我几乎没有了从前那种挫败感与毁灭感,心态平静得连我自己都惊讶。
而之所以如此,真的要“归功”于干眼症。
在得干眼症之前,我的心情总会受流量左右-流量好了,我不一定自我感觉良,但流量差了,我一定会深感挫败,并自我怀疑。
为此,我十分渴望“成功”,我买了几个本子,在每个本的扉页上分门别类地标上了“爆款标题”、“爆款文章开头”的字样,想深入研究一下自媒体爆款文章,找到某种规律,写出爆款文章赚到钱。
几乎可以这么说:不管我再怎么努力想做到佛系,我还是把流量当成了衡量自己成功与否的唯一标签。
就在这个当口,我发现自己得了干眼症,并且症状很快加剧,出现了飞蚊症。
闪烁在眼球上的黑影,把我拉回到了当下:“如果连健康都没有了,那爆不爆款有啥用呢?”
由此,靠写作赚钱的念头在我心里淡了许多,研究爆款规律的兴趣几乎没有了。
这让我非常感慨:从前我很想“淡定佛系”,却始终做不到,知道与做到之间,真的有一道巨大的鸿沟,而干眼症一下子带我跨越了鸿沟,到达了彼岸。
这之后,我在码字时,可以不用去考虑网友爱看什么,只考虑自己想写什么,心里的负担真的少了很多。
当然了,我不知道自己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多久,也许某天,我又会因追求物质与金钱而忽略健康,所以要时时提醒自己。
那么,话说回来,不为追求流量,支撑我写作的动力是什么呢?我不可能光靠兴趣坚持下去,必须有一个理由,让我有动力熬过过程中的大大小小的枯燥。
而我给自己找的理由,就是归属感。
我从小就是个很没归属感与存在感的人,无论在哪里,总觉得自己是一个过客,所以我很希望,能给自己找到一种身份,或者说是一个世界。
而这个世界就是文字的世界,这个身份就是“阅读者”与“写作者”。
我希望能够做到广泛阅读并且具备可以自称为“作者”的写作能力,就算没收益,但等某个人翻到我的文章时,会咂咂嘴说:“这篇文章虽然没几个人阅读,但写得还真不赖”,也就值了,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