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篇刻意练习 #42:
《有病》
本文共计 1759 字
年初定了个小目标,今年要看完50本书。结果因为奶娃太闲了,一不小心看了150多本。大半年的读书时光恍如隔世,我很庆幸没有因为读书弄得家庭重组。
许多人好奇了,问我是怎么在大半年内读完这么多书的。我一般都会回答说:读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很多时候根本就停不下来。你不该问我是如何做到的,而是应该问你自己,到底被什么东西所妨碍了。
在我看来,你没有看完150本书的真正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穷!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约我吃饭。我们吃完了就一起在商场里闲逛,一不小心逛进了一家书店。那小伙子应该是个平时不怎么看书的人,在我的推荐下,抱了10几本书去了收银台,然后很潇洒的办了张1000块的储值卡。
他旁边的女友一脸崇敬地看着他,就仿佛咪蒙看见了小龙虾。
逛完书店,我们各自回家了,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我就想呀,他若是看了那10几本书中的任何一本,都应该会有数不尽的话想要和我交流吧。而如今这种友尽的冰感清晰地在向我传递一个信息:可能人家当初只是想装个逼,而我却坑了他买了这么一堆破书。这个装逼成本太高了,他不想和我玩了……
虽然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我意淫的,但在碰到了几次同样的情况后,我还是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的:和普通朋友出去,还是聊些潮流话题比较稳妥,尤其是聊些奢侈品的话题最安全。反正聊聊这些东西也不用花钱,就算真的要买大家也都是买不起的,这不比买书性价比高多了?
除了穷装穷装的,还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会碍着我们成为一个学霸呢?
还有身边人那张碎碎念的嘴啊!
如今这个世道,别说读100本书了,就是下楼买100瓶可乐,都有可能被人议论到痛不欲生。能不能做一点特立独行的事,那根本不是取决于你的能力大小,而是取决于你脸皮的厚薄。
所以脸皮薄的,看书一定要偷偷地看,千万别让家里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知道。
大家本来聊的好好的,每次一提到我看过几本书,整个空间就弥漫了一股酸溜溜的味道。这个味道,就和老奶奶当年用砂锅炖醋来净化空气时,走廊上所弥漫的味道一毛一样。
然后我就莫名其妙被当成进攻的对象啦。人们就好像有一套演练了多年的说辞,终于找到了发泄的窗口:
“我这个人,就是读书不好,小时候就没怎么用功,现在一拿到书就想睡觉”
我:?????
“其实读书读得多也没什么用,你看隔壁那个 xx,这两天刚提了辆 G500,才小学文凭。”
我:??????
不止是和家人哦,和小伙伴聊阅读有时也是件挺危险的事,绝对要小心谨慎:
“哇,你看了这么多书啊,怎么不做自媒体呢?你看那个罗辑思维……”
我:?????
“你在写公众号啊,好厉害。打算什么时候出书啊?”
我:??????
人们的语气以不卑不吭的嘲讽为主,结论往往都指向投机主义和读书无用论。这时候我哪敢和他们说我看的是佛洛依德啊,我必须立即、马上、赶紧解释说:我看的是金庸。
“噢~~~~~~~~~~~~”(人们长舒一口气)
哎,暴露自己是个读书人真是太危险了。
我问了一圈周围喜欢看书的病友,发现大家的遭遇其实都差不多。一旦在错误的场合聊起看书这件事,便会招来各种三观和价值判断的拍脸。
也是有朋友在微信里诚恳地问我要书单的。
每次我都本着助人为乐,对病友惺惺相惜的心态,给对方罗列出一串由入门到精通的书单来。
结果基本上都是没有结果了。
怎么总是发生这种事呢?我就反思了:那些问我要书单的人,为什么都没有下文了呢?不是应该有数不清的话要和我聊的吗?
于是我调整了做法,再有人问我要书单的时候,我就只推荐一本。我会说:“这本蛮有意思的,你可以看看喜不喜欢。”
NND,还是没有下文了……
早年的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可谓阻力重重,无论是撒钱还是利益诱惑,效果都不明显。但是时间久了,传教士们发现那些贫苦的底层妇女,总是自发的加入基督教。
仔细研究这些底层妇女,会发现她们加入基督教有两个很重要的动机。
一是根据基督教的教义,只能信仰上帝,不能拜别的神。所以,这些妇女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不参加大家族的那些仪式,避开大家族内部对妇女的压迫。
二是教会经常召集信众唱赞美诗。那个年代的习俗是,妇女不能无故唱歌——哭是可以的,唱歌就不正经了。所以,教堂成了她们唯一可以宣泄情感的地方。
也不知道这世上,有没有一座教堂,能够让喜欢读书的病友相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