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册》读后感

作者: _雁潮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12:11 被阅读673次

     

    说实话,提起笔,心是比较慌乱的。你读懂了吗?生命册在向你传递什么?你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无解,像是死结。

    辗转的夜晚,山河在我枕侧,小说中的人物在我脑海中盘旋。吴志鹏,骆驼,梁五方,虫嫂,春才,梅村……生命的张意,蓄满苍凉悲壮,一幅幅画卷在山野和生活间铺展开来。顿悟,结应解。

    席慕容曾写人生三种:生存,生活,生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以为这是进阶式的存在,总要有个先后顺序。直到读完《生命册》,发现三者是完全交融的,并且交融出一种“固执追求生活意义的冲动”。这也是小说魅力所在——面对生活、生命,小说是设问式的。那种哲学式的追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不是清晰明了的,而是混沌、包罗万象的。《生命册》没有发问,而是诱导你自己探寻。

    打开死结的,是《生命册》中所有人物一个共同的特点:残缺性。《生命册》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是残缺的,或是精神的残缺或是生理的残缺。骆驼手臂有残疾,春才自宫,虫嫂是身体上的侏儒,梅村是理想主义的代表,吴志鹏是个孤儿,梁五方比牛还要倔犟……正是这些残缺给了他们生命中许多必然性和偶然性。我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流逝感和变化莫测。这种荒芜中的丰盈和《活着》不同,《生命册》在向我传递生命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生命是什么样,该怎么样。

    那么,生命为什么会这样?

    “说白了,人也是植物每个地域都有它特殊的植物草本那是有气候和环境造成的。人的成长也是由气候来决定的。”李佩甫写道。这一点不难印证《平凡的世界》和《边城》一对比,黄土气息的苦涩和流水形态的人情,马上就凹显出生命的特性。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赋予了人物独特的精神个性。生命的限度和命运的曲折,都注定在他们的精神个性之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历史,或者叫做隐私。也都有说不清楚的时候。也许只是一念之差,就把人的一生给改变了。”

    是不是感觉像命中注定。已近耳顺之年的李佩甫,对生命和人生的体悟,好像是多了些沧桑和宿命的味道。我不紧摊开左手手掌,掌中交错变换的纹路,难道早已将我的一生存储,让我用流年一点点读取?难道我这十八年来是走在我自己的掌心里?我当然不相信。只是,没缘由的,过去的那些轻狂的遗憾、痛苦的挣扎,有了安慰的落脚点。“你的人生就该这样。”掌心告诉我。于是,过去也就过去了。

        如此一来,骆驼因膨胀的个人野心跳楼而亡,梁五方恃才倔强落得算命为生,梅村追求爱情落个作风不好的名声,虫嫂凭借卑微的生命以卑微的形式获得精神的崇高。这些命运的路程,也就合乎情理了,满足预设了。小说中的种种,也因此条思路的畅通而明晰了。桌上的小小盆栽,依旧向阳,清澈明朗。它会不会有精神个性呢?

    “我是一粒种子,我把自己移栽进了城市。”我经常《生命册》中的第一句话像电光石闪。小小盆栽啊,你又是来自哪里的一颗种子呢?一位诗人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生命是否也是如此?余华写道,我们就像一个胆怯的小孩子,小心翼翼的抓住它的衣角,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这是不是人生呢?

    机电工程学院 张奥翔 15610476259

    《生命册》读后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册》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ke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