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月在南京听了一场意大利的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的新年音乐会。尽管来之前我早已熟悉他们的歌曲和演唱风格,但在现场仍旧被打动。音乐在我的脑海中愉悦地翻滚,让我觉得又快乐又有趣,仿佛自己也突然变得年少。作为一个业余的童声和歌曲爱好者,在快乐之余,我不免想到了我在追寻好听童声这一过程中的所感所悟,便想将思考的内容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儿童歌曲的创作
早年我们的儿童歌曲创作的类型较多,像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螺号》,还有儿童节目的主题曲,比如大风车,快点告诉你,大赛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卓玛》……旋律优美,歌词童真童趣,不仅仅孩子喜欢,大人也都觉得还不错。全国各地都有作者给孩子们写歌,有电视台给孩子拍mv。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系列比赛叫做儿童音乐电视大赛,通过儿童音乐电视的评比选出作词、作曲奖、演唱奖等等,但这个大赛只坚持了六届。2010年的时候有个儿童歌曲大奖赛,也只做了两届。
如今网络发达,技术进步,但国内儿童歌曲的创作趋势却是整体在缩水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更别提能够广为传唱被孩子和大人们所喜爱了,只有大赛歌曲在更新,但在题材、内容等各方面鲜有突破。一些零星创作的儿童歌曲,也几乎都被淹没在茫茫歌海之中。作为外行的业余人士,我猜测,儿童歌曲的创作大概受整个行业状况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大概也没有什么前途,光靠情怀不能解决问题,不受重视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在意大利为其本土的金币儿歌赛做御用伴唱,歌曲的小领唱由海选产生,会集中训练,比拼获奖的是词曲作者。金币儿歌赛举办至今已经有61届,推出了一大批在意大利国内外都受到大人孩子广泛欢迎的歌曲,我听了一些之后发现,他们的歌曲不仅一直在推陈出新,而且共同特点都是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充满童真童趣。
我想,一个能够举办61届的重在歌曲创作本身的比赛,某种程度体现了对词曲作者的尊重和重视,这大概也是它能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二、儿童歌曲的传唱
早期的儿童歌曲主要是靠电视节目、儿童歌曲大赛来传唱的,互联网时代以后,儿童歌曲的传唱平台也开始缩减。以前,电视台有固定的儿童歌曲类节目,像是《银河之星大擂台》,日播版《音乐快递》、《周末音乐快递》、《小星星擂台》、《小螺号》等等,还有随着儿童剧广泛传唱的儿童歌曲,比如《快乐星球》的片尾曲《月亮船》。除此之外,每次少儿声乐类的全国大赛,都会随着大赛推出一批优质的儿童歌曲随着大赛广泛传唱。而且这些大赛会以地区选拔赛,复赛,半决赛,决赛的形式在电视台进行转播和直播,这也是儿童歌曲传唱很重要的一个形式。首届少儿歌手电视大赛、全国少儿歌曲电视演唱大赛,全国儿童歌曲电视大奖赛推出的很多好听的歌曲至今仍然广受孩子们和大人们的欢迎,比如《水晶鞋》、《幸福花开》、《可可西里》等等。
如今,全国大赛倒是不少,花样百出,但基本不能发挥歌曲传唱这个功能。现在的儿童音乐类的电视节目也倾向于翻唱经典成人的曲目,不论是中国新声代,还是音乐大师课。一个是出于收视的需要,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小孩们也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歌,都去喜欢大人们的歌了。
音乐人彭野曾经用流行的手法改编和创作了一批新儿歌,邀请段丽阳,宿雨涵,林妙可等孩子来演唱,还把歌曲的曲谱和伴奏放在网上供网友们免费下载使用,但除了早年火过一阵的《爸爸妈妈听我说》和前几年春晚突然火起来的《爱我你就抱抱我》外,其他的歌曲也没能流行起来。对于我这样的成人来讲,那些歌的趣味性要差一些,内容过于简单,因此也就记不住了。
三、对儿童歌曲的重视
说到儿童歌曲创作和传唱的缩减,就不得不说到整个社会心态的变化。80年代开始搞计划生育时,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核心,80后在一段时期内被称作“小皇帝”“小公主”,在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80后开始上兴趣班,成为忙碌的琴童。8090年代经济发展没有现在好,但是给孩子的精神食粮是丰富的,儿童有自己的电影,反应自己生活的电视剧,儿童歌曲,儿童音乐电视等等。儿童音乐电视大赛推出的一大批儿童音乐电视参赛作品,题材、作者、选送单位都很多种多样,像是《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土娃子》、《甜甜的小不点》等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儿童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及歌曲生存空间被挤占,压缩。目前新出的儿童歌曲的基本是纯比赛歌曲,而儿童音乐电视大抵也变成了孩子和家长的自嗨,体验和记录的功能变强,传播的功能被弱化。从整个社会的趋势来讲,家家都在谈教育,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仿佛这是一个空前重视教育的时代,但从社会资源的角度来讲,这其实是一个空前忽视孩子本身的功利时代,很多人并不真正在意孩子需要和适合什么,整个社会都陷入一种焦虑,挖空心思忙着抢跑。在这样一种要求之下,整个社会分配给孩子充满童真童趣的适合他们的东西真的太少了,迎合家长和升学需求的东西倒是很多,眼花缭乱。真正关心儿童歌曲创作和传唱的做法越来越少,就如同学校音乐课不受重视一样,儿童唱的歌曲反而不如8090年代丰富。
四、儿童歌曲的舞台表现
早在银河之星大擂台逐渐衰落的后期,选手突然开始流行带着伴舞来比赛,虽然看上去整体舞台效果还可以,但是从声乐比赛这个核心来讲,它的存在就显得多余,毕竟又不是表演。我有时候看一些晚会,看到孩子在前面唱,后面还有一堆人穿得五颜六色在四面八方做动作,觉得真是又累赘又不好看,看完后什么也记不住。
金币儿歌赛至今已举办六十一届,舞台不断变化,但基本模式仍然是小领唱在舞台中央演唱,表演以自然为主,没有特别花哨的服装和动作,伴唱合唱团则在舞台一侧伴唱,观众及评委坐在台下,认真听歌,重点在于歌曲和演唱本身,这样就挺好的。
以上就是我作为业余人士的一些感受。作为一个已经成年的童声爱好者。美妙的童声和歌曲一直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对心灵的洗涤,对精神的解放,对美的追求。我很怕面对贫瘠的精神世界,害怕它们萎缩、退化。童真童趣是人心不老、永远年轻的秘密武器,而儿童音乐就是童趣之一,我多么希望我们也有如源头活水一般源源不断的好歌曲,好的平台,像以前一样有很多的机会,能把优美的歌声传递给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热爱童心的大人。
2019-2-11 22:01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8950/8dd2db3c7079308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8950/1572f897243d913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