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码字这件事儿最近被问的频繁~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天知道~
我要是说我小学当过语文课代表,你们肯定会鄙视我。
我要是说我小时候的梦想是作家,你们肯定会翻白眼。
我要是说我天赋异禀,文字造诣颇深,你们肯定会拿起手边的水杯砸向我……
所以,我试图编个好点的理由,至少是个正常的且能让你们信服的理由吧。我说了,我试图,但事实上,我并没有编出来。
我小时候的确做了一段时间语文课代表,但当时的梦想并不是作家,而是父母辈口中的金饭碗——医生。
当然,29岁的我并没有吃到医生这行金饭碗,但却也不耽误我幻想自己穿白大褂的样子。至于最后一个说辞纯属扯淡,说我天生丽质都比这个可信度高一点,哈~
作为一个80后的小尾巴,我大致经历了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余威,97年的香港回归,01年的申奥成功,03年的非典疫情,07年的那场雪灾,08年申奥的成功……这些重大到可以载入史册的事情。当然,也同样没逃过90后的非主流文化,这里我绝对没有歧视或者任何不怀好意。相反的,我认为,不论是谁都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任何一个人,一件事,或是一个社会现象。多年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都该返校重修一门叫做“尊重”的课。
本人刚好就是90年的中年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90=非主流这样的固定思维就刻进了大多数人心中,这样的说辞在那个年代总是贬义大于褒义的。可即便如,被贴上标签的我们就在一片“唏嘘”声中茁壮成长……
这可能就是故事的开始,我就是在非主流的时代喜欢上了画画和写一些矫情的小文字的。
画画这件事,是我喜欢并坚持下来的少数事情之一,虽然我并没有考上八大美院的随便哪一所,也没有跻身天之骄子的名牌大学,但,那又怎样,它足以支撑我往后余生的生活并且让我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就足够了……
其次便是矫情的文字了,非主流文化爆发的年代,我刚好初中进入高中的阶段,那会儿已经实兴把地下朦胧的小暧昧变成台面儿上的传情书了,小时候的我们不遗余力的用尽学到的那点儿知识,“咬文嚼字“,然后“风花雪夜“。反正比老师布置的五百字作文要用心得多的多……
我便是那会儿开始学会组词造句的,千万别刨根问底的追述我当年给谁写的,问之前,先回顾一下自己的青春过往,我们都难逃世俗,谁还没个情窦初开的时候……
进入高中那会儿,我已经胆大包天到敢花费我一顿饭钱的10%去小说屋里租书看了,从可爱淘看到明晓溪,从明晓溪看到饶雪漫,从饶雪漫看到郭敬明,然后是韩寒~安妮宝贝~每天废寝忘食,乐此不疲……用功到专门买了本无比少女心的硬抄去摘抄这些青春小说的词词句句,以至于我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酸文酸雨,张口既来。简直中二到无可救药……大概,可能,也许这些种种跟我日后没有考上很好的大学有着莫大的关系(这话我妈说的)。
踏进大学便开始撒了欢的吃喝玩乐,写字看书什么的都见鬼去吧~这三年度过了堪称我学生生涯里最幸福的时光。
反倒是近几年看的书多了起来,科技,人文,传记,小说,漫画……什么都看,看的很乱,也很随机。其实,这个习惯对我影响较深的是我现任老大,她对我影响巨大。
习惯了看书之后便深刻地感受到在应付生活之余能平心静气的看一本书对我来说是种放松……就像有的人喜欢打篮球,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喜欢看电影放松……我的喜好不过是众多寻常爱好里的一个而已……
我是个幸运的人,出了校门,开始工作,遇到的都是一帮良人。
说大了,就是他们在我疲惫枯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走向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现实点,他们在我升职加薪的问题上都或多或少的做出了贡献,
所以,良师益友,影响很深,帮助很大,我很感激……
至于,
那些在我生活里别有用心,翩翩起舞的人,我会在你后半生的人生里长生不老。
明天太远,今天太短。
我们以为失去的,其实从未离开。我们以为拥有的,到头来都是无常。
生活在这个不知道哪一秒会让我们崩溃大哭的世界上,我只是想给自己的琐碎日常找一个安身之地。
矫情也好,无病呻吟也罢,我只想喝酒吃肉飞奔,简单粗暴的大哭大闹大笑,
你我都一样,终将活成不动声色的大人……
你我都一样,终将被遗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