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作者: 刘潇Edge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01:12 被阅读0次

    感觉已经好长时间没写东西了,查看了一下以前写过的文章,是从去年的八月份开始写的,文章里写着自己想通过写作想得到什么,balabala写了一大堆,最近反思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真正让我动笔的原因是因为我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感——焦虑!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里自己状态非常糟糕,也许我想用这种行为来掩饰自己生活中的不堪和焦虑。答案总是那样残酷: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喜欢写作,只是为了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所产生的焦虑,写作也许是我减压的一种宣泄方式。


      我们有时候会陷入一种焦虑状态,感觉丧失了与某种东西的连接,没有目标,没有归属感。你越不喜欢这种状态,越是让自己停下来,这种念头反而越会出现,而且会越来越多。也许这个原因是生活不如意、工作压力大、感情不顺等等,这些原因的核心:我们对现状并不满意。

    在大环境里流行着结果至上的评价方式,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优秀,首先要看他的学历。学历的高低代表着他的价值,也代表着这个人是不是不够靠谱和努力。当然我们都知道学历并不代表他的全部,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家没有时间充分地了解你努力的过程。只有通过你奋斗的结果快速加以衡量——也就是你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来进行判断。由于社会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让像我这样失败的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强烈的焦虑感。

    与现实接触

      春天来了,去池边走了走,池边的花都开了,五颜六色。小蜜蜂正忙着采蜜,清风徐来,水波荡漾,孩子绕着广场跑来跑去。

      上述这幅画面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流动的、不断发生着变化的。

      相对应的,关注想象中抽象的事情,这些事情常常是静止的、僵固的,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只执着于头脑中已有的规则,而不专注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慢慢地它们变成我们头脑中的概念、观点、评价,变成了刻板印象。

    在大环境以结果至上为导向下,我总是先去判断一个事情的结果,评价一件事有没有用,再来决定要不要做。但仔细想一下,肯定是先有做事,然后才会有“有用没用”。很多时候,“有用没用”只有等做完一件事才会知道。可是,正是我头脑中预想的“有用没用”的结果,让我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焦虑感来自自我的欲望太多而能力太小,给自己树立符合实际的期待,否则达不到预期结果,反而令自己陷入严重的焦虑和挫败感,实在是得不偿失。

      正如孔子说的:“尽人事,知天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nm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