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气温,是这些日子里最高的一天吧,32度,或是秋雨前的征兆也未可知。
本来准备上午忙完回来的,嫂子又让我们吃过午饭再回。
趁着李先生在前院干活儿的功夫,我去后院整理行李衣物。虽说是来回只有三天,可是东西都得整理一遍,尤其是带着两个孩子,来时倒没什么,走的时候,后备箱又双叒被装满了。
其实,甭管在家里住的时间是长是短,走的时候总有很多东西带,还带不完,若不是这次趁着甜心放假,等十月下旬回来时,就是三口人了。
衣服洗了晾了,随身带的东西整理好了,李先生也回来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病”,收拾东西总喜欢和李先生一起,家里除了过年回来时间长些,平时都属于“空房”状态。
走时准备带几床被子和床单被套,他是怎样都好,我是如何都好,最后就按照甜心要求的“粉色系”,后备箱就被归置的妥妥当当,不妥当也没办法,后备箱说:“我已经尽力了”。
收拾完,我们就去前院吃了午饭,嫂子给炖的排骨,汤里还放了冬瓜和胡萝卜。嗯,感觉今天排骨汤里的冬瓜特别好吃。
以至于上路后李先生还在和我说,希望以后我也可以学着把厨艺精进。我也笑着恭维李先生,言语间的“期待”不减。但心里也想着,等考试过后,一定要耐着性子“修炼”一番,做好吃的,给家人吃。
车刚出村落,就看到路旁的河沟里的雨水,相比于前天来时,并没有渗下去多少,有些玉米地里,干枯的秸秆还在雨水里浸泡。可能吧,地底下的水分已经到了饱和状态,所以肉眼难见蒸发或下渗。
彼时是午后两点左右的天气,坐在车里的时间不长,冷气还未循环完全,热意仍在急躁着人心。
车子正行驶在南北方向的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我正好可以斜仰到窗外天空的太阳,不过,最先吸引我的,却是丛层层叠叠的云层里倾斜出的五六束大的光束。
不过,在我还没有敲打出文字的彼时,映入我脑海里的那个量词不是“束”,而是“缕”。说惯了太多用“缕”表示的东西——一缕阳光、一缕青烟,视觉的侧重点更多就是“缕”后面的名词。当今天的这一大缕一大缕阳光,从乌云的缝隙里倾泻而下的时候,的确让当时的我心有所撼。
我赶紧和李先生来形容我看到的景象,李先生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倒显得我有些大惊小怪。
于是,我便准备掏出手机,记录下写几缕阳光,起初是行驶的方向不配合,后来是乌云来捣乱,最后也没有拍下来,不过却是给我留下了短暂的深刻的印象。
之后,又去买了需要带回的东西和出门必备头疼药,便正式启程。
预报下午有雨,直到我们离开省界,也没有落雨的迹象。途径河南,一路晴阴无雨。但一到河北界,便有雨滴在我们视线前方盘旋。
好在,零星小雨在我们到家后几乎停了,虽然后面断断续续下了两三阵儿,但是,像姥姥打电话时说的“大的了”的雨已经是过去时了。
希望接下来预报的四五天阴雨天可以手下留情,别再让平民为之心忧了,已经成熟的玉米经不起雨水的“厚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