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2191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分享235(2023.9.6星期三)
1.热情体现在咨询的全过程(尊重未知好奇欣赏接纳等态度都是贯穿全过程),从求助者进门(开门时都要保持热情的状态:“哎,来了,请进。”,如果是青少年就要喊出他的名字。进门后不要让来访者换鞋,让他感受到随意舒服)到离去,咨询师都应热情、耐心、细致、周到,要让求助者感受到咨询师的关心、温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最友好的接待。
在尊重的前提下温和的热情,不能过度热情,否则让人不舒服,还产生不安全感。实际是在平和的态度下随时在关注对方的反应,根据对方的反应和需求给予符合对方情况的热情。各人需要不同。
2.咨询师在生活中不是咨询师,该是啥角色还是啥角色,不要受他人影响。
3.尊重(理性)+热情(感性)让人舒服。尊重而不热情,会显得“公事公办”,不利于建立关系。
所有的关系都有“情”在支撑。“情”传递的是你在意他,把他当回事,把他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4.在中立和好奇的态度下面质。
5.咨询结束时让当事人感受到温暖。很温和地跟当事人去表达今天对他的看到,对他的努力,他的变化的欣赏,以及欢迎他下次再来。最后有的东西想聊没有聊完,也需要给予一点点共情,很温和地告诉他:“我也很想听您把这个内容今天更多的讲一些,但是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先到这,你看,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下次可以继续聊。今天先到这里,你看可以吗?”
6.初次来咨询一般问这些:“不知道之前有做过咨询吗?”“哦,做过哈?嗯,大概什么情况啊?什么时候做的呀?当时怎么样啊?后来怎么样了?那,对咨询有了解吗?说说看,对咨询怎么理解的?”如果没做过,还是要问问他:“那,对咨询了解吗?你说说你所了解的咨询什么样的?”
7.开场白不宜过久。简单说一下咨询是怎么回事:“咨询是以你们为主,你们想聊什么就聊什么,并且咨询一个很重要的远就是保密原则,也就意味着咱们谈的内容我这边不会对外讲,当然了,如果牵涉到有的孩子说不想活了或者说他有伤害自己的行为或者想法,这样的情况不管让不让说,都是要说的。因为牵涉到人身安全。好,那你看,咱们今天希望从哪开始聊?”或者说“那你看,咱们今天谁来先说一说?是什么促使你们来到这的呀?”也会说:“不知道这次来是爸爸妈妈让你来的?还是你自己想来的?”
8.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对求助者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倾听。这个场域里一定是此多彼少,咨询师说的少,求助者就会相对有更多的表达。所以“反应慢,语速慢”当事人就会知道你在说话前会有沉默的时间,甚至沉默时间长一点后会有语气的表达,不急于说话,而是会说:“嗯——,刚才——,你说到……”这样会把他从沉默的状态里拉回来而不惊扰到他。
9.用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用心关注。
10.应对策略
(1)来访者紧张:重述保密原则,鼓励他。轻轻跟他说:“没有关系,你想到什么就可以说什么。”
(2)如果他想不出来不知道从哪说会比较好。跟他说:“你想想看,不管想到什么,你都可以讲出来,这样,在讲的过程中可能就会更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或者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你想讲的东西出出来。”就是破冰,只要他能张口,慢慢他的东西就会出来。
(3)缺乏逻辑。协助整理归纳逻辑性。
(4)表达能力欠佳。协助澄清。
(5)情绪低落时,多共情。
(6)求助者的叙述比较杂乱、主次不清:协助归纳重点。
不管说啥,全部接纳。咨询师需要掌握并正确使用参与性技术。
11.结束时要热情,使其感受到温暖。作为咨询师应该送来访者到门口。感谢来访者的密切配合,告知有关注意事项,鼓励生活中继续尝试,热情询问下次咨询时间。“你看下一次咱们什么时间比较合适?”能约下来先约下来,如果家长说电话联系那就到时候等他联系。
12.真诚就是真实诚恳。
“真实的我,真诚的我”就是没有防御的伪装;不把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后面(讲很多专业术语);不戴咨询专家的假面具。(没有压迫感,也没有仰视感)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真诚≠实话实说;应实事求是(不自夸);不是自我发泄(自己情绪,咨询的舞台是来访者的舞台,不是咨询师的舞台);表达真诚应该适度;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例子:“老师,我是不是因为太丑所以找不到对象?”
那我们就可以问他啊:“那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呀?”“哦,那所以,你自己怎么看呢?”“那你有跟身边的人聊过吗?他们怎么说?”“哦,那关于他们的观点你又怎么看呀?”不用必须告诉她是不是,通过一系列的好奇,引发来访者从更多角度去思考他自己的困惑。
例子:“老师,是不是我自己错了?”
仍然可以跟上边例子一样:去了解他的想法,他的坚持,他想要的是啥?
以听为主,不要有感而发。
懂也不懂,才是真懂。不要打断来访者的自我探索。
告诉他的,不是他的探索,他依然不会有成长。所以,陪着他去探索,让他自己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