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使命状态里”丹丹老师问答,和我的启发记录。
问:你确定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核心天赋吗?
丹丹老师:可以确定的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核心天赋的,取决于谁是评价你的人。如何一个人有很强的做饭天赋,但如果评价体系是数学是否好,在评价者的眼里就是笨蛋。找到自己的核心天赋。找到适合的地方是最重要的。
我:不同维度和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显而易见的,却是我曾经没有想到的。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也许根本没有对错,任何事情都不是二元对立的,有很多灰度阶段,包括很多评价体系给出的分数。独特的核心天赋,是什么呢?
问:有一个朋友,总觉得自己很差,想帮他,该怎么办?
丹丹老师:你会发现,你越努力让他上进,反而他越不上进。心理学的机制,当你觉得他人不行的时候,你就是在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人们的潜意识里是不愿相信自己有问题的,所以,你越是要求你身边的人改变,他往往越不改变。当我们允许别人做自己的时候,他自然就改变了。
我:你越想让身边的人改变,他往往越不改变。这段话,感触很深。接受身边人本来的样子,做自己的事,如果自己足够正能量自然可以影响到身边的人。
同时,对于想让我改变的人,我第一感觉也是他不接受现在的我,甚至感觉不爱我了,伤心加愤怒,奋起反抗。然后事后反思,又觉得自己听不进去意见,不接受批评,又觉得不好。
丹丹老师:人类通常有三个心理状态:拯救者、施暴者、受害者。我们要跳离这三种角色的状态。
我:看到这三个词醍醐灌顶有没有。。时刻觉察自己。觉察是第一步。
问:专注和做很多事的区别?
丹丹老师:如果把注意力狭义的理解为专注力是可以的,尤其是我们在固定时间内的专注力,也就是某个时刻全然的注意力。比如,你看其他方面书籍的时候,你全然专注,也是一种心流的状态。你在训练的时候,如果你能让所学的知识全然凝聚到训练的时刻,也是一种专注力。如果你训练的时候在思考其他的事情,通常你看书的时候也在思考其他的事情,这和看多少书没有关系,只是你注意力的一种使用习惯。
有些人可以做很多事,但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专注的。当下的一秒是专注的。
保持正念的博学。
问:为啥越学越焦虑?
与自己的期待有关系。我们默认为学习就会明白了,会变得更好。实际上把学习当做解决焦虑的出口而已。有没有人贩卖焦虑,焦虑都在那里。学习会增加一些视角和观点,至少不会是一头雾水。追求智慧,而不是最智慧。
还有学习的三个层次。
问:什么样的反思不好?为什么
反思有一定的伪装性,容易陷入反刍。但表现的好像是反思,还一直出不来结果。正常的反省时,大脑中默认的模式就会被激活,可反刍时,人类大脑膝下前额叶皮层也会被同时激活(处理悲伤)。
反刍思维是导致抑郁症及压力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反思带来的不是新思路,而是重复的痛苦,就是反刍。反刍带来的是重复的痛苦,非常折磨人,非常耗费能量。
反刍时,耗精力关注哪里出错,没有精力探索洞察力的任何支柱。过于关注局部从而失去了整体,耗能太多,霸占了所有脑力资源。
问:越来越觉得,心理学是一个内容广博的学问,有时气势磅礴,有时细若游丝。
答:我们所谈到的“心理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该是“内在成长”更适合一些。但是,内在成长很多人不懂什么意思,只能用大家耳熟而详的词描绘一下。
问: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不是人的很多人格特征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未来成年过程中只是在慢慢呈现已经形成的人格而已。
答:不是,我们可以终身成长。
问:你们太强了,我不想活了。
答:别人比你强 ,你就不想活了。这个世界总有人比你强,你心理得多难受啊。回到自己核心能力上来,看到每一个比自己强的人,都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就想出门带个空袋子去捡宝一样。对待每一个人,我们都带着一个空袋子去捡珍珠,这样你太开心了,每天都遇到强者,每天都捡回一袋子珠宝。
反正我们也不和他人在一个赛道上竞争,他越强,我越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