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人而言,第一次花钱的场景,一般会有两个问题:一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你这个钱应该怎么花;二是你通常不是为自己花钱,而是帮爸爸,或者妈妈买东西。总而言之,这不是一个自主行为,而是一个学习行为。
第一个事实——无论你手上拿的是多少钱,也许是5元、10元,因为拿到的额度较少,通常你都会花完。
第二个事实——因为没有事先被教导,也没有办法通过学习来进行主动选择,所以通过第一个事实,你会得出一个可能影响你余生的结论:“因为钱花得完,所以钱是有限的。”你开始有点害怕。
第三个事实——通过第二个事实,你又有了一个看上去更加客观的结论:“因为钱是有限的,所以钱得省着花。”你隐隐约约感到有点慌。
第四个事实——由于是头一次花钱,对你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你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然后你就会牢牢记住这种感觉——花钱能使我快乐。这也是后来你总为情绪买单的原因。
对大多数人而言,第一次花钱,除了害怕和恐慌的感觉,还得到了快乐。一言以蔽之,钱让你感到既兴奋,又害怕。因为一方面你意识到,花钱能让你快乐;另一方面你又隐隐约约有些不安,要是钱花完了怎么办?
而这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并不是钱花没了,而是你往后的每一次花钱,都会像第一次花钱的样子。
事实上,无论你的父母处于哪种财务水平,他们总能给出比你手上拿着的要多的钱。比如,你父母能给你20元,就一定能给你30元。但为什么最终他们选择只给你20元,甚至是10元,而不是30元呢?
那是因为他们害怕你会乱花钱,或是过多的钱会给你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这是父母的本能,也是他们良好的发心。 可是原生家庭对你的保护,最终可能成为对你的限制,更精准地说,会形成你在金钱上的限制性信念。
简单来讲,你父母给你钱的时候带着害怕,你接收这些钱的时候,也同时接收到了这种害怕的能量。所以,你第一次从父母手中拿到钱的时候,最主要的限制你的潜意识也形成了:钱永远都不够。“钱花完就没了”,这种钱很稀缺的想法,这颗恐慌的种子,其实在你人生中的第一次花钱之前就种下了。
所以,长大后,你会永远赚不够钱,钱永远不够用,永远不够存。所以,你才一直“月光”,一直存不下钱,然后就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钱,一直不能让钱成为你的翅膀,让你如虎添翼,飞得更高。
好在,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改变就要开始啦!因为你最终会发现,这只是一个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生活的真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