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梳理了一下近期听书感想精华,打包分享给你,希望能有所启发。
1
# 问题即答案
如果说问题即答案,那么好问题就是好答案,新颖的问题就是新颖的答案。
我们平时会面对很多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竭尽所能去找不同的可能性,筛选出最好的答案,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此外,其实还可以从问题的源头入手,改变整个框架,让思路截然不同,从而发现新世界。
比如,可以重新定义问题,可以调整问题角度,可以采取逆向思维。
总之,如果我们按照既定的问题去找答案,答案不会出彩。
而如果能跳出思维束缚,让问题焕然一新,就能有别样的洞见。
Think different!
另外,在个人成长方面,好的问题会引导方向。
同样是问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着问自己正向问题,引导自己积极思考,聚焦在如何变得更好、搞定问题上。
而不是惯性地问负面问题,让自己的思维在负反馈中循环。
比如,想要培养早起的习惯,那就不要问为什么总是起不来,而是问如何起得越来越早?
比如,想要做好一项工作,那就不要把关注点全都放在困难上,一直问怎么就那么难,而是去发现可能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想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往前推着走吗?
前进一点是一点,这终归好过满腹牢骚又画地为牢。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你可以自行体会。
2
# 顿悟时刻
这几年很少读小说了。
2022年读了《沧浪之水》,之前是2019年时,读了《巨人的陨落》三部曲中的前两部,《永恒的边缘》至今也只是开了个头却没有看完。
也就是说,2019年开始,随着工作节奏变化,我的读书类型也在变化。
不知不觉中,自己看的书,大多数变成了实用型的书,要么是升级认知,要么是提升技能。
基本是关注细分领域的效率,而忽视了大千世界的广博。
希望以后读书时,能自觉地多看看想象类、虚构类的作品,让自己在精彩的故事中,认识更多精彩的人物,见识更绚烂的世界。
回到这本解读如何读现代小说的书上。
作者是80后才女作家张悦然。
听到作者是她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上高中时读《萌芽》的日子,真的是历历在目~
没想到在她在创作之外,早就已经开始了学术研究,还取得成果。
她在书中提到,阅读现代小说,要关注主人公的顿悟时刻。
其实想想,不止在小说中,在现实中也是这样。
过去的小说,会一板一眼的讲故事、讲道理,而现代小说更关注人的内在。
快节奏的时代,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变得普遍,人们的生活也开始越发地向内求。
物质极大丰富,而心灵却在挣扎。
人们都在努力过好日子,经历种种悲欢喜乐,都会有自我顿悟的时刻吧?
那个时刻,可能会是突然间成长,明白了以前不明白的道理,可能会是被现实的压力压垮,决定自暴自弃地躺平…
也可能是在挫折中奋起,勇敢地踏上自我改变之旅,向着未来那一点点光明前进。
生活不易,向上而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顿悟时刻。
3
# 冷-暴力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冷-暴力,也是一种暴 力行为,是不妥当的。
我们不想被这般对待,也就不要如此对待别人。
很多时候,冷冷的暴 力,反而更容易导致双方关系冰冻三尺。
所以,在生活中,无论面对问题或分歧,还是在沟通为上,都要避免冷-暴力的沟通。
即便这意味着要努力克服隔阂,甚至一波三折才能达成一致,化解彼此心中的疙瘩。
但坚持善意沟通,永远是富有建设性意义的。
其实,对于人际关系而言,既要自尊,也要尊重,如此才能理清自我和他人的界限,才能使用恰当的方式,维系彼此的关系。
当然了,对于工作或生活中所遇到的别有用心的冷-暴力甚至PUA,就需要灵敏地识别出来。
让自己努力保持心理健康,面对问题保持独立人格,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冷静地沟通,不必委曲求全让自己被套路。
4
# 社交销售
随着沟通形式变化,传播技术迭代,销售方式也在加速变革。
最明显的莫过于,社交销售的兴起,它具体表现为:微商、社群、个人IP…
无论最终落到产品还是服务上,都是满足需求的销售,是传统销售形式在互联网时代的优化升级。
它的本质,在于基于流量,触达更多人,收获信任。
这就意味着,顾客不是单纯的为产品买单,而是认可这位「销售」,为信任买单。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持续出售,就要保持高质量的传递信息,打造品牌,赢得信任,让自己的所作所为,配得上客户的信任,有利于营造更加深厚的信任。
5
# 有趣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现在的人们,内外同修,既要外在的赏心悦目,也要内在的内涵丰富。
毕竟,人们了解一个人,往往是先从外在开始的。
而外在的有趣有料,又往往是由内在的思维、见识所决定的。
所以,归根结底,决定一个人有趣与否的,是内在。
那么,我们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就要从由内而外进行练习。
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独特生态位,形成特点鲜明的个人认知,勇敢提升自我认知,持续丰富心灵,并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
心灵世界的有趣,自然而然地会显现到外在言行举止,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个人特色,在人群中塑造自己的风格。
而单纯只侧重外在表达或行为的有趣,其实只是表面功夫,是一种浮夸而虚假的有趣,即便一时引人注目,但最终无法收获人心。
我们一起由内而外丰富自我,提升自我「趣商」,做个有趣的人吧。
6
# 深度工作
多任务并行反复切换的工作状态,是一种浮浅的工作状态,看起来很忙,但是却恰恰反映出在时间管理上的欠缺。
不仅如此,这样的工作方式,在大脑思路切换的时候,还会损耗很多精力,每一小截工作的状态和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与之相反,屏蔽干扰的深度工作,能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一次只做一件事,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进而做好更多事情。
欲速则不达,慢慢来反而比较快。
对照了听书解读,我发现自己平时在无意间形成了深度工作的行为习惯,比如:
每天早上日更写作,争取按时按点完成并发布,就属于节奏模式。
在处理多项工作任务时,全力保证大块时间用于重点工作且尽量不受打扰,其余时间穿插着处理不费脑子的简单工作,就类似于双峰模式。
不加班的周末时间,利用整块时间来阅读和写作,期间让手机、电脑都保持静音,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才查看信息,属于短时间的禁欲模式。
当然了,自己这些日常模式,和书中提到的标准模式,还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断精进提升。
不过这启发了我,要积极学习高手的工作模式,为自己所用,跟实际结合,进而打造出自己独特的工作模式,有效利用精力,取得工作成果。
可以说,对于每个人而言,工作就是一场修行,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处在什么阶段,这场修行都是漫长的岁月。
我们有必要探索并实践出自己的工作模式,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发挥潜力,取得成绩。
7
# 当下的力量
字节跳动的张一鸣曾在2021年的演讲中分享过《当下的力量》。
明白老师在前段时间也在文章中提到《当下的力量》,推荐大家看一看。
去年时,自己就读过这本书,不知道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还是自己悟性有限,当时并没有觉得特别惊艳,也没有大受触动。
不过对于「臣服」一词却印象深刻,从那以后就牢记在心,有时候还自觉应用。
所谓「臣服」,是内心毫无保留的接纳事实,向当下的现实臣服,承认当下无法改变。
其实,「臣服」并不是消极躺平、无所作为,而是一种顺随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
换成我们熟悉的说法,就是:
过往不恋、当下不乱、未来不迎,专注于当下,内心平静地做好手头的事情,一步步走向未来。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未来还没有来,我们所拥有的,实实在在掌握着的,唯有当下的每时每刻。
对于生命来说,重要且真实的时刻,唯有每一个当下。
所以,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其实就是珍视每一个稍纵即逝的当下,内心平静如水,笃定地在事情中自我修行。
此外,书中关于思维和意识的分别,也是很精彩的观点,值得深入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