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进藏日记·拉萨休整篇
DAY98-104
起点:鹰潭
终点:重庆
日期:2020.12.17-2020.12.23
唱了一次K(如今竟然还能在KTV唱到陈S原版的《北京一夜》是怎么也没想到的),沿江散步几回,除此之外的故城没有丝毫给我安慰,熟悉的路翻新过无数次,三个月前的烂路,今天再度铺好沥青,霓虹的回光只能照亮眼中一个小角,剩下的黑暗,只能通过窝在家中,靠翻看新书疏散。
见到它时,正整齐码在书架的横平竖直里,“泯然众书”中,吸引我的是它透露着凡尔赛气息的名字——《美学》。因为着装的原因,经常被人误认为是搞艺术的,绘画、设计、器乐,再不济难道搞的是摄影?可惜都不是,我仅仅只会写一些自认可能触及到“诗”的东西,所以“艺术”我是万万不敢谈懂的,更别提它所希望企及的“美”。
虽然不懂“美”,但我可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多少了解“时间”,因为它的存在指标之一可以是物品上日渐黯淡的光反射,它便是基于这个指标被我偶然发现的。它侧脊残褪的朱色早被磨去锐度,本是刚硬的棱角被磕碰刮出些白色,白色又在氧化作用下为自身镶上一甲甲淡黄的表面。
深藏书架一隅,抽出,有一些霉斑,却难掩封面的光滑,这本黑格尔的著作应该久未被翻开,随手翻看,没有笔记,没有涂鸦,因此它还保留着自身特殊的味道,凑近深吸一口,极淡的时间顺着呼吸道氤氲扩散在空旷的肺部,“美学”让接下来几天的自己丰盈充沛。
用“充沛”这个词实在是太抬举自己了,在阐述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的部分实则是云里雾里,整本上册翻完,在奶奶家吃完一顿饭、打完几圈麻将后,依稀记得的几个词只有“1983年7月19日”,这是当年在南昌新华书店购书时的发票日期,顺手搁在书中,一晃已是37年。购书人或许就是眼前人,可他们却早已忘却了当时细节,时间杀人,手段狠如人杀猪。
真正让我提起兴趣的是它的下册,黑格尔用整本书的时间探讨什么是“诗”,虽然近期急于出发已无时日读完,但他对“诗”以精神描述精神的提炼,让我猛然惊醒自己大部分的句子都陷在低级的“散文式”的文法中无法自拔,也许这就是自己与大诗人间等待跨越的那道坎。
“在过去时代里许多本来是新鲜的东西,经过重复地沿用,就变成了习惯,逐渐习以为常转到散文领域里去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诗要追求新奇……总不免不由自主地流于人工造作,雕饰,尖酸,纤巧,弄姿作态之类毛病……”(《美学(第三卷·下册)》黑格尔著,朱光潜译)
这次回来的正事是去法院,随同跑了两趟,临近出发依旧没有处理完,好在后续事宜或许可以不必本人亲自在场,接下来的旅程遂得成行。
在奶奶家吃完出发前的最后一顿午饭,小憩一会儿为今晚的熬夜转机充电,醒来后赶往火车站,走在路上时突然摸到外套中塞了一个红包,这是前几天不肯收下的,结果奶奶趁我睡着,抓住最后的机会蹑手蹑脚地又悄悄塞进了口袋。奶奶总说“出门在外没钱会让人看不起”,虽然我早已看破那层薄薄的“别人的眼光”,但他们却没有,但周围人却没有,别人却没有,身在小城难以自处,唯有选择再度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