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汉去世了,李老汉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做李天明,二小叫做李天亮。李天明是块读书的材料,所以老汉便咬着牙关,供着他上完了大学,天明毕业后便留在了省城,而且仕途顺利,一路高升,不到35岁,就坐上了局长的位子。老二李天亮上到初中毕业的时候,看到父亲实在有点撑不住了,就偷偷地把重点高中的通知书撕了,和父亲一起供养上大学的哥哥。
李天明娶了个城里的老婆,在省城扎了根,除了过年的时候,去那个穷的叮当响地小村里开着小车转一遭,一年没有个回来的时候。李天亮就种着几亩薄田,住着三间破房,侍奉老父和瘫痪在床的老娘,快30了,还没讨着老婆。
按照村里的习俗,死了人是要排三天的。到第二天天快黑的时候,李家老大才开着一辆小车,老大不情愿地来了。到父亲灵前哼哼了两声,算是吊孝了,而他那个城里的媳妇,压根连样子都没做,只是站在那里,以一种不屑的眼神看着眼前的一切。而村人则以一种更加不屑的眼光瞧着这对夫妇。
第三天上午,从省城、县城来了几辆小车,当然都是冲着省城的局长大人来送钱的,村里司礼的赵大爷,对这帮子人爱搭不理的,村人更是一种木然的神色看着这一群人。
村里老了人下葬,都是乡亲们帮忙,来的人越多,说明这人在村里的为人越好。第三天中午,到起灵的时辰了,父老乡亲来的可真不少。棺木是要从家里一起抬到坟地的。鞭炮开道哭声震天,当然有真哭的有假哭的。司礼的赵大爷,大着嗓门儿喊着:“跪……起……跪……”孝子贤孙们便听着号令,一跪一起的走着。抬到一半路的时候,快出村了,棺木突然就停在那里不走了。赵大爷:“怎么回事啊?”一大群人齐声应着:“我们大伙是给天亮帮忙来了,已经抬完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请局长大人找人吧!”李天明一听这话,脑袋“嗡”的一下,傻眼了,这节骨眼上去那里找人啊!他向赵大爷投去了求援的目光,赵大爷白了他一眼说:“磕头,赶紧跪下啊,把人留下!”李天明“扑通”就跪下了,一群人看也没看他一眼,陆续的散去了,只剩下当街停放的棺木和一群孝子贤孙们。李天明急急询问赵大爷:“怎么办啊?大爷!”赵大爷:“怎么办?现在想起来人有用了?挨门挨户的磕头央人吧!”赵大爷领着李天明挨门挨户的磕头说好话央人帮忙,央了一圈,到街上一看,仅来了十几个人。赵大爷二话没说,又领着李天明一门三头的央人。这下总算来了几十号人,可时间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棺木在当街停了两个多小时。棺木再次抬起赵大爷的嗓门儿依然响亮:“跪……起……跪……”到了下午3点钟整个葬礼总算完成了。
李局长收的钱确实不少,受得打击也不小。临走的时候,找到赵大爷,把钱交给了赵大爷,让赵大爷用钱给村里办点事,赵大爷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李天明把他瘫痪的娘接到省城去了,给兄弟盖了房,讨了媳妇。李局长现在知道了,人心不可欺,行孝当及时。
人活在世上,谁也说不准那天会用到谁,如果真成了孤家寡人,后悔都来不及了。
创作心语
有那么一些人,一旦有了权势,就会忘记那些曾经为他铺路垫道的亲人朋友,这样不好。做人还需厚道。
听乡人讲了一个真事,心有所感,遂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