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主人公安迪被人陷害背上杀人罪,在肖申克监狱的生活。在这所监狱中,大多数人都是无罪被陷害的。安迪在这所监狱中结识了瑞德——监狱中的“商人”,布鲁克斯——一位在监狱中待了50年的囚犯,还有监狱长诺顿。主人公安迪凭借着银行家的本领首先帮狱卒长合理规划了500万美元,搞好了与狱卒的关系,随后又凭借自己数学好的才能给狱长当会计,搞好了与狱长的关系,在监狱中可以说是一个权威人物了。
来到狱中一个月后,安迪向瑞德买了一个石锤,虽说是用来雕刻石头的,但是晚上还会用来挖洞,最后逃出了监狱。
这部影片中的肖申克监狱是一座高墙,它把囚犯们与外界隔离开来,禁锢着囚犯们,限制着他们的自由,这是物质层面的;倘若上升到内在,形而上学的解释这所监狱,那么它便是一种具有权威的体制,它将人们的观念、思想禁锢着,在这个体制下的人们,尤其是已经被体制化的人们,表面上自由,其实他们并不自由。正如瑞德说的“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肖申克监狱就如一个社会,监狱是体制,囚犯们是体制下的人们,不同的人扮演着体制下不同的应对方式:安迪象征着希望、自由;瑞德和布鲁克斯以及大多数人象征着适应体制的人们;诺顿则是体质化的制定者。
安迪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他,那就是“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地将他围困!”。他从头到尾都一直保持着希望,不论是他被陷害关进肖申克监狱时丧失了人生大半前途时还是被监狱长威胁着做他的会计,他都是一直有着希望,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在狱中有权势,在逃出监狱后反手将监狱长置于死地。在入狱的第一个晚上,许多囚犯都在拿新囚犯娱乐,安迪一句话都没说,因为他还有希望,一个小胖子却大闹着,失魂落魄,最后被狱卒打死在牢中,因为他没有了希望。
安迪在狱中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看见他衣冠整齐,头发都不曾凌乱,完全看不出囚犯的样子,与入狱前没有什么区别。他总是尽量去保持正常人的一些行为,去维持正常人,而不是变得像其他狱卒一样成为体制化人。
他曾经说过“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他说的正是希望,他总是拥有希望,向往着自由,不被体制所限制。
瑞德和布鲁克斯是这所监狱中待的时间较长的人,瑞德30年,布鲁克斯50年。他们在出狱后都验证了瑞德之前所说的“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他们都对监狱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面对很长时间没有接触的社会,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正符合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即受害人与被受害人会产生相互依赖性。在接触社会后,他们都有自杀或再度犯罪的想法,不过最后布鲁克斯自杀了,而瑞德却没有,这正是希望所造成的结果。布鲁克斯已经完全被体制化,他对于肖申克监狱的体制产生极大的依赖性,他便是体制的牺牲者;而瑞德却没有对监狱产生很大的依赖性,他尽力去适应社会,去寻找希望。
在影片中,瑞德曾对安迪说过:“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他之所以说这句话的原因是体制是极具有权威性的,它总是让人们从服与它,而希望恰好与体制截然不同,它引导着人们去接近自由,拥有希望就意味着向权威挑战,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有时甚至是生命,因此瑞德才告诫安迪认命。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体制或多个体制当中,我们避免不了踏入社会以及适应体制所带来不同规则与观念。当我们面对一个不同体制下的人时,我们不应该去用我们的体制、观念去评价他,我们应该从他们的体制下去评价他,正如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中如何面对不同文化一样。
对于体制,我们必然不能让它消失,也不能逃避,我们不能学习安迪那样极端,也不能像布鲁克斯那样完全依赖于体制。
希望是一定要有的,自由也是一定要向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