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们带孩子三个妈妈聚在一起,睡前给孩子做了亲子绘本共读,第二天早上,趁着孩子们可以自己玩耍,于是妈妈们做了一场心理学与美学书籍共读。
惠州十里银滩时间:2018年7月22日 09:00-11:30
人物:肖颖、晓曼、琼羽
一、亲子共读两本绘本
1.《小黑鱼》
小黑鱼在思考了如何和伙伴们一起在大海中生存下去的问题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大家齐心协力,装成大鱼的样子游,和大鱼对抗。当这个想法依靠团队的力量实现时,小黑鱼说:“我来当眼睛。”这里体现出李奥尼思想的重要所在。“小黑鱼的身体并不比伙伴们大,也并不是当上眼睛以后就变得多有多了不起。因此,在这里是没有阶层等级之分的。那只是作为艺术家的他在社会上的作用之一而已。”小黑鱼不是指导者,只是能从他人的视角去看待事物的艺术家,这正是政治性社会艺术家所起的作用,这也是李奥尼从个人经历中领悟的哲学。
我们和孩子一起探讨了友谊、勇气、分工、团队合作、海底世界、领导力和做自己等等话题。同时鼓励孩子不能因为害怕就不走出世界,只要懂得运用智慧,不但能保护自己和朋友,也能开怀的享受这世界的美好。
2.《乔伊想当建筑师》
鼓励孩子/周遭的大人支持孩子追求他们感兴趣的事情,里面也有很多不同的建筑材料,日常的食物,桃子,饼干,有粉笔,黏土等,还有很多真实著名建筑的绘画。中文版的还附了一小本资料,介绍绘本里面出现的不同建筑和一些关于这些建筑的资料。对于建筑感兴趣的孩子,这本是很好的延展学习绘本。这本书我也很好的鼓励孩子创造性思考,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最后孩子们用日常材料搭建了一个吊桥,解决了他们的难题。
二、妈妈们的读书会
肖颖《潜意识之门-生生不息催眠圣经》-Chapter4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太久了,本意是想要做到尽可能的读懂,结果发现简单的堆砌时间并不能让结果变得更好。一次次的体验到这个问题。
这次我看的是第四章,它和前面三章一起构成了生生不息催眠的理论基础和架构。在前面三章已经了解了意识会经过的三个世界,意识的三个层面,三种不同的心智,催眠的众多面向等等内容。而第四章则是关于催眠的具体步骤。
一次完整的生生不息的催眠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 准备工作-进入一个生生不息的状态。这一步又分为建立正向意图、回到中正状态以及连接资源。
第二步, 邀请并编织不同的身份进入生生不息催眠中。这一步又分为:1. 邀请不同的心灵部分(目标,问题,资源,负面部分)进入生生不息催眠场域。2. 跟随潜意识创造性地将不同部分编织到一个生生不息地催眠里。
第三步, 整合和转化。这是整个催眠过程中最精细地部分,是前面两个步骤累积之后的自然后果,就像是一个乐章不断地增强节奏,直到那个高潮。通常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进入更深的内在去进行整合工作。
第四步, 将学习转化到日常生活里。作者也给出了7个小步骤:1. 找出关键学习重点;2. 想象美好的未来;3. 承诺和誓言;4. 感恩的心态;5. 回复清醒;6. 回馈;7. 整合回馈
感受:
1. 生生不息的催眠是一个需要非常信任自己的潜意识的方法,我曾经是非常排斥所谓的潜意识,而倾向于相信自己的大脑显意识。但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当我们去进行一些创造性的事情时,必须要让潜意识加入进来。
2. 生生不息的催眠是一个需要不停练习的过程。我曾经对自己试图进行过这个催眠,只能勉强做前两步。但是已经感受到它的威力了,光是从神经肌肉锁结状态进入到中正状态,就已经获益匪浅。
提问:
1. 什么是神经肌肉锁结?中正状态又是什么?
所有的哺乳动物在感受到危险或受到威胁时常常会陷入身体僵硬,甚至假死的状态,而且只要危险一过去它们就能够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但是人类却会长久的陷入在这种状态中,焦虑紧张,这就是神经肌肉锁结的状态。当我们陷入神经肌肉锁结的状态时,有两个特点,一是僵化的头脑地图,二是紧张的身体和抑制的呼吸。在这种时刻创造性想法无法冒出来。
而当我们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我们会在身体层面感受到自己是完整的,我们可以更专注更有创造力,有无限的可能。作者把这种状态叫做中正状态。
2. 什么是生生不息场域?
作者提到我们的意识回流经三个世界:创造性源头的光的世界,创造性潜意识的量子世界,以及意识心智的传统世界。我认为所谓的生生不息场域就是将这三个世界打通之后创造出来的内心的空间。
晓曼《跨界坑王的自然科学之美》
作为一个理工科女生,从小受的教育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实用功利教育,学校的音乐课和美术课经常都会被征用来做自习或者其他主课的学习了,美的教育更是无从说起,所以这周的主题“美”,我真的是意穷词寡,总觉得不知从何说起。
但作为一个洋葱进阶者,我决定还是要挑战下自己,先从入门的开始,我就下单买了一本《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这本书的作者顾爷,本名顾孟劼,一般文艺青年,艺术爱好者。因闲暇时在网络媒体以诙谐幽默的口吻普及艺术知识而受到广泛关注,擅长把高深的艺术从平易近人的独特视角用闲聊的语气进行传达,是目前国内畅销艺术普及作家。在聊文艺复兴的这本书里,他主要讲了9位骨灰级艺术大咖,一生未娶的痴情人—波提切利 ,脾气暴躁的肌肉控—米开朗琪罗 ,德艺双馨的实干派—提香,异想天开的梦想家—达芬奇,画如其人的小鲜肉—拉斐尔等,每个作者每幅画都从很有意思的角度进行了讲解。看着看着,我对里面的梦想家达芬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达芬奇,最早知道他,是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蛋的故事,再后来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然后就是达芬奇的密码那本小说,但是我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迷案重重的故事,所有的线索都隐藏在达芬奇的画里,为什么不是别人的画呢?在这里我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达芬奇,以画出名,但是这位美男子却是名副其实的全能之王,达芬奇,除了是文艺复兴三杰的艺术家之一外,还是数学家、音乐家、医学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哲学家等等,跨界跨的我等在风中凌乱,关键是不光跨界,他还在每一个行业都有着杰出的成就,比如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写过一部《论天文》,最早怀疑地球中心说,是哥白尼,伽利略的鼻祖,写过《论解剖学》等。对他而言,生命就是宇宙中的艺术。不过正是因为达芬奇的爱好实在太广泛了,以至于他挖了很多的坑,但是很多又没有填,比如达芬奇想雕一个巨型的铜马雕像,但是一直没造出来,市政厅上面的战争壁画《安吉里之战》画到一半,颜料开裂,画了三年的他放弃了。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杰出的艺术家,发明家等等。
他崇尚自然科学,主张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他说,“绘画是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万物)的唯一模仿者,绘画包罗自然的一切形态在内,它能够将自然界中转瞬即逝的美生动地保存下来”,这一点我深有同感,我从小虽然专门受过美学的教育,但自然界却是最好的美的老师,从小在田间地头的奔跑,春天的杨柳依依,蝴蝶翩飞,夏天树影斑驳,蝉鸣水清,秋天的滚滚麦浪,冬天的大雪纷飞,无不深深的滋养了我,高三那一年最爱的就是沿着校外的绿道一圈一圈的走,舒缓了多少的压力与紧张,到现在,烦闷不安时,仍喜欢与绿树繁花为伴,从自然中得到不少的慰藉。
达芬奇表达这种美,通过了他特有的方式,比如为了更好的表达透视的立体感,他发明的明暗学---一种专门研究光线与阴影的学问,然后他崇尚画不止要形似,而且要神似,要求画像在比例、透视等方面都正确,更要求它们的动态能表现出他们“心灵的意向”,在这里他有一个绝招就是:通过动作表现内心世界,这个最有名的就是那副画在米兰圣玛利亚慈悲修道院的食堂的壁画《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的场景大家都知道,就是耶稣在吃饭的时候忽然对他的徒弟们受:“有内鬼”,然后他身边门徒的各种反应,有的人很愤怒,有的人很激动,有的人很惊讶,还有很莫名其妙打瞌睡的,只有一个人,下意识往后仰了一下,右手攥了一下钱袋(里面有出卖耶稣换来的金币),这个人就是犹大,这幅画的肢体语言,可以说个个都是影帝了。其实各个时期都有人在画《最后的晚餐》这个主题,但画中的犹大都能一眼就被认出来,不是被大家排挤的只能坐在对面,要不就是被关掉了脑门上的“电灯泡”。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多米尼克·吉尔兰达约 《最后的晚餐》
乔托 《最后的晚餐》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吧~
琼羽《恰如其分的自尊》
海边的亲子读书会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会面对亲人朋友、父母孩子、上司下属,相处中都会有自尊这个问题。现在社会上比较普遍的抑郁症,腼腆与社交恐惧症,心理创伤,暴食症等等疾病,都与自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就是我想去读这本书的原因。
我找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自尊从何而来?如何维护和修补自尊?
自尊有四大类型,第一种是稳定的高至尊,忍受程度高的高自尊,第二种是稳定的低自尊,也就是逆来顺受的低自尊,第三种不稳定的高自尊,已受打击的高自尊,第四种是不稳定的低自尊,也就是容易变化的低自尊。
自尊有三大支柱,自爱,自我观和自信。
对于低自尊的人,它的好处是容易被其他人所接受,因为他没有那么锋芒毕露,第二种就是他很重视别人的意见,第三,谦虚谦卑。
而对于高自尊的人也有其弊端,比如说太容易从自信发展成为自满,从执着到固执,从自尊到冒险,例如七宗罪的第一个罪名就是骄傲。
以上是我分享的概念,我接下来会通过培养自己多一些的本领,通过不断练习与调整,来拥有恰如其分的自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