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从即位就开始折腾,建东都,挖大运河,北巡塞外,修筑长城、西巡张掖,三下江南,三伐辽东。每次都动用百十万人,粮草供应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这位隋炀帝,固然有着超人的战略眼光,却不懂得爱惜民力,还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又听不尽他人意见,结果弄得生灵涂炭,人心尽失。
大业元年,隋炀帝征调民夫200万人,十个月就建成了豪华的洛阳城,为了从南方运送奇花异草,很多民夫累死在途中。
接着,隋炀帝首次南巡,发现运河狭窄,又下诏令征调民夫200万疏通河道,拓宽大运河。
大业三年,隋炀帝为了震慑突厥,北巡塞外,这次出动了五十万人,到了草原,先扎了个大帐篷,各个部落的可汗、酋长代表团有三千多人,全部请进了大帐篷,里面还有隋炀帝的文武百官、仪仗队和护卫呢,还有鱼龙百戏、歌舞,那也是好几千人。就这上万人在这个大帐篷里一点也不拥挤。
这一下就把那些可汗、酋长们给震住了,纷纷拜倒在隋炀帝面前,口称“圣人可汗”,莫敢仰视。
我想,这大帐篷类似我们的国家体育馆鸟巢吧。
还有行殿呢,所谓行殿,就是能走的宫殿,有五层楼高,装饰得金碧辉煌,下面安装轮子,可以推着走。
那些牧民在二十里外就看得见,远远看到一座豪华的宫殿在草原上移动,立刻惊为天神,纷纷下拜。
隋炀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大业五年,隋炀帝又不辞辛苦,率宫妃、文武百官及各路大军十万余人西巡张掖,攻打吐谷浑,收复青海,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开辟西域之路。
这次西巡,死者过半,其中包括隋炀帝的大姐乐平公主杨丽华,就是北周的那位皇太后。
大业六年,隋炀帝二次南巡江都(今扬州)。
再说三伐辽东。
大业八年,隋炀帝征兵113万,民夫200万,大张旗鼓地向辽东进发,部队番号、行军路线、将领姓名,毫无秘密可言。
隋炀帝下令,部队一切行动归自己指挥,不得杀害投降的高丽将士。
结果,高丽人用诈降的办法,突然发动攻击,隋军损兵折将,被杀得一败涂地。
由于人员过于密集,发生了鼠疫,死者数十万,波及河北、山东。
大业九年,隋炀帝再次征兵百万,二伐辽东。
这次吸取了教训,隋炀帝将指挥权给了前线将领。两军在交战期间,后方传来了杨玄感起兵的消息。隋炀帝匆匆退军,二伐辽东不了了之。虽然不是败退,兵丁、民夫饿死者沿途枕籍。
镇压了杨玄感,隋炀帝追查逃犯,大肆株连,被杀者又达三万人。
隋炀帝毫不怜惜,说话才气人呢:“小民愚且多,恐为盗贼,多杀无妨,易于管理。”就是说老百姓少一些好管理。
大业十年,隋炀帝三伐辽东,小国也禁不起折腾,高丽王不战投降。隋炀帝算是挽回了面子。
回到东都洛阳,隋炀帝召集各国可汗、酋长大朝会,高丽王高原不肯来。隋炀帝大怒,说:“明年再伐辽东!”
这可由不得他了,国内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根本没法征调兵役了。叱咤风云的隋炀帝一下子心灰意懒,索性逃到江都避难,这就是三巡江南。
隋朝二帝,征集天下之粮,灌满一个个巨大的粮仓,可供天下五六十年之用。遇有灾年,却不肯赈济百姓,服役民夫也不能吃饱。如此吝啬,有何益处?
蒙曼教授说,李世民和杨广很像,聪明、有文武才,一样的雄才大略,都是得国不正,杀兄逼父,结果却是一个明君,一个暴君。这是因为隋炀帝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活生生的例子让李世民不能不认真思考,修正自身的缺点,勇于纳谏,爱惜民力,这才有了贞观之治,成就了千古一帝唐太宗。
(从容小主群打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