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1412天#
有些基础性的知识,书上写的非常清楚,在培训员工的时候,我总是在想,这有啥好讲的?只要认识字,就能看得懂,关键是搭建个模拟环境,练习一下就好了。
实际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是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和测试的过程。对于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渠道越多,纬度越多,对知识的印象就越深刻。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其实就把单纯的学员阅读和老师讲授结合起来,从视觉效果中叠加了听觉效果以及现场的互动效果。获取知识就会变的更容易一些。
讲授的过程同时也会加强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老师一般会从多个方面阐述知识的特点,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拓展知识,就是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连接,构建模型和结构。老师讲述的各种实例既是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搭建结构的过程。如果再加几个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员思考,拓展知识就会更好一些。
在课堂上的提问,本身也是纠错的一个过程。学员有没有理解知识,让他以自己的理解讲述一遍,老师很容易就判单他理解的有没有偏差。这个及时反馈对学习者非常重要。如果是自学的话,即使理解错了,也只能在实际应用中用代价来检验。成本太高!
应用的过程,就是创建一个场景,让这个知识点发挥作用。如果是一个流程性的知识,就模拟一下流程应该怎么走;如果是一个技术类的知识点,就模拟这个技术怎么使用;如果是一个理论知识点,就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喻一下。
每个环节都应该加入测试的过程,以巩固这个新学到的知识点。
有时候觉得这有啥好讲的,其实是没有明白知识学习的过程。知道了这个过程之后,就知道应该怎么去讲,应该怎么去学。
挺好。又想明白了一件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