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樊登老师讲了一本书,叫做《高能量姿势》。
看到这个标题我第一反应我没有什么想听的欲望,甚至觉得这可能是一本讲大道理的鸡汤书。
直到我第三次看到这本书的推送,我鬼使神差的点开了,陆陆续续的听了几遍后,意识到,先别急着给你认为是烂标题的文章下定论,有时候它就是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像先别急着认定一个事情就是做不通,更别先急着判断别人是什么样的人。
自己给了自己一个假想和限制,让自己有拒绝去做和接触的理由,活在自己的假想世界,闭门造车,固步自封。
有时候是因为恐惧和自我否定,有时候是因为无知和骄傲自负。
>>>Part 1
这些思考让我想起了我最近在工作上的状态。
我是一个市场人,我的工作就是市场开发和渠道维护以及学校项目运营。
我所有的具体工作内容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沟通,和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人去沟通、协调、敲定一件件的事情。
在运营合作学校项目这项工作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和重要。
我的沟通对象是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有时候甚至是联系到家长。
和什么人说什么话是我日常交友过程中一直惯行的一个原则,但运营学校项目这件事让我彻底崩溃。
从去年我进入这家公司开始,我就进入了这所学校。
跑上跑下,加所有人的微信,要所有人的联系方式,维护各层级的关系。日常的沟通都还好,但是只要碰上需要推动一个合作项目或者活动赛事的时候,就成了我的噩梦。
好像很多沟通协调的工作就变得比蜀道还难,各种状况百出,于是我就情绪崩溃,浑身充满负能量,对别人提出一切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的否定和找漏洞和不足,来逃避面对和解决问题。
到了下半年开学,是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大赛的时候了,我在这些方面又一次产生了情绪崩溃,上一次,是去年大赛的时候。
我认为他们是难以沟通的,我认为他们是不愿意去做和推动这件事情的....
我想的都是他们是怎样的人,而不是事情在落实和推动的过程中,事情本身的问题,以及事情与事情之间的衔接问题。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我释放完情绪和压力,多了一些思考,我知道自己是有问题的,可我的问题出在哪儿?
情绪崩溃的当天,我一直反复的问自己的这个问题,我试图找到能把自己救出黑暗的那一抹亮光。
但是我当时想不明白,真的想不明白...
在去学校的路上,坐在摇摇晃晃的公交上的我,发现自己最近愁白了头发。
>>>Part 2
今天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我再一次听了《高能量姿势》这本书。
樊登老师在讲书时提到“机会感知能力”和“威胁感知能力”这两个概念。它们是一个人状态好或者状态不好时的具体表现。
如果一个人状态好,他经常表现出来的是机会感知能力,就是他听到一个事,他首先想到的是这事不错,这事有机会,挺好的。
但是如果这个人状态不好,他听到一个事情他会觉得不行,这事很危险,这时是威胁感知能力在被运用。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机会感知型的人,你会觉得周围的机会很多,跟谁都能合作,有很多种创造的可能性。
我知道这种感觉,有一段时间我就有非常强烈的感受,每每听到一件事,我就能立马灵感突发的去跟别人讲,这事儿可以这样!这事儿在这方面是个好发展方向......
接连着好长一段时间都是这样,我那时兴奋极了,就觉得自己的觉察力和灵感能创造一个世界出来。
但是我在运营学校项目这件事上,充分的发挥了威胁感知能力的作用。
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在很多方面想的很细,因此当我在做一项工作时我会想要想的非常全面,我能很细致的发现每一个步骤存在的风险。
这或许听起来是个很棒的技能,但在实际上,这些我思考出来的风险会极大的限制我的脚步,让我始终迈不出行动的第一脚。
我给了自己很多限制,在心里给这件事情制造了一些不可能完成的假象。
这是完美主义在作祟,还是自我否定在搞鬼,还是为呆在舒适圈找理由?
无从所知。
在学校里,我认为他们把我当外人,我认为他们都对我有防范,我认为大部分的他们都对我们反感.......
我全然忘了他们也只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都是做事的人,而已。
实际上,就像电影《一点就到家》里,刘昊然饰演的角色在重新回归云南这个心的归属地后,对自己的创业伙伴彭昱畅饰演的角色说道:“是我自己把自己当外人了...”
我对谁都预备,对谁都害怕,我觉得这事是风险,我需要预先防范。结果要么就是导致对方的进一步反弹,要么就是自己把自己给逼疯。
所以我就会发现在推动这些事情上,永远都是障碍,都是困难。
>>>Part 3
想起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很经典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是的,我发现,一切外在的反馈都是你内心想法的折射。
我们与外界所有人的关系,都是你与你自己的关系。不仅是书中所写到的亲密关系,其他亲子、师生、同事、同学、朋友等社会关系,都适用。
如此看来,心想事成 这个成语也不无道理。
你心里认为它是什么样的,它就会让你看到相应的样子。你充满希望和乐观,好事就会发生;你颓丧悲观,坏事也会找上门。
有时候,失意忘形,比得意忘形,更严重。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学校一位家长打电话过来了,询问孩子参加大赛的情况,顺便帮助一位英语老师解决了提交参赛视频的问题,她们多次感谢我的话语,让我突感温暖。
我一直说一直说,我很乐于帮助他人,可我没意识到,当表面上看,好像大家不愿意推动一件事情的时候,除了客观原因之外,实际上是他们也在给自己设限。
他们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而我身在其中,却只看到表面,没有真正深度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但没有“乐于助人”,反而将自己放入混沌。
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乐观的人,时常让机会感知能力发挥作用,又是一个值得我修炼一生的维度。
愿你我这一生所经历的一切,都能被转化成帮助你无限成长的能量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