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听樊登读书,听到了一句话,特别有感触,记录下来:最可怕的事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失意忘形。
经查,南怀瑾先生说过这句话。南怀瑾先生说,有的人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这就是失意忘形。
我想,南怀瑾先生所说的失意忘形可怕,主要在于有的人遇到一点不如意、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放弃了自己,将自己置身不如意的痛苦之中,不再努力,自暴自弃。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现在常说的“躺平”。有不少的年轻人选择了“躺平”,他们说社会竞争太激烈,他们说社会没有了机会……
是的,很多人因一时失意而自暴自弃、自毁前程,这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遇到不顺利、不如意的时候,升学考试遇挫、求职不得、职业发展不顺利、恋爱婚姻不顺利等等,这时候该怎样处理内心的失意呢?
首先是如何看待失意,如何解释失意?
如果把失意看成是永久的、普遍的、是自己不好造成的,我们很可能会因此形成 “我总是很倒霉”、“我就是没能力”甚至“我不可能成功”、“我不可能幸福”、“我不可能快乐”等等的错误想法和信念,伴随而来的就是悲伤、抑郁、愤恨和自暴自弃。
而实际上,正如古诗所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间的人和事都是变化不定的,是在变化发展中的,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可循的。
正如创造人类伟大历史的伟人人物也都是从嗷嗷待哺、不会说话不会行走的婴儿,历经艰辛,长大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人物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了解世界、不断了解自己、不断协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的探索活动中长大的,其中必然会经历挫折,经历意料之外的局面,这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失意的压力。如何看待压力和如何管理失意的压力,就成了影响我们人生质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
如果把失意的压力看成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就是把失意看成是永久的、普遍的、是自己不好造成的,我们就可能会感觉悲伤、落魄,从而放弃了努力,选择了自暴自弃。而如果把失意看成是成功路上必须的阶梯,去好好研究如何跨越这个阶梯,包括如何调整自己、如何积攒力量、如何准备合适的工具,如何寻找合适的资源,然后踏踏实实地去一步步解决这个问题,暂时的失意就会成为成功路上的一个提醒调整和寻找资源的阶梯。
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他们虽遭遇挫折,却荡平坎坷,最终名垂青史。
实际上,国内外很多名垂青史的伟人,都是从失意中走出来的,他们把失意当成了锤炼人生的阶梯。
也因此,失意往往是人生的一个岔路口,有的人从这里走上了奋斗不息的光明大道,有的人却从此走向一蹶不振的下坡路。
那么如何避免“失意忘形”呢?我们需要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需要培养成长型思维、需要学会正确看待和管理压力。
有三本书可以帮助你:《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终身成长》、《解压全书》。我也会继续分享有关的内容和方法。欢迎关注。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心树A”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