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沉重的家长们

沉重的家长们

作者: 一溜风云 | 来源:发表于2024-03-09 19:09 被阅读0次

    年后,随着中小学新学期的开学,各类课外机构亦如火如荼地运转开来,与之相对应的,自是家长们带着孩子们马不停蹄从一个课外机构赶往另一个机构,正好将过年期间攒下的一点膘降下去。大一点的机构,比如儿童中心,周末这两天,从早到晚,大门口的道路车如长龙,寸步难行;人如流水,川流不息。教室满是上课的孩子,院内满是接送孩子的家长们,天气暖和还有,找地方一坐,看看手机打发时间;天寒地冻时,屋里又没地(尤其疫情期间,不能聚集呀),家长们裹紧外衣只能在如割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工作日,大人要工作,孩子要上课,送课外班就紧张了,因此,大多家长都是紧着周末两天满着安排,这也要学,那也要学;这也不能落下,那也不能落下;这个对升学有好处,那个小升初要考核,恨不得一天到晚无缝衔接才好。因此,到了周末,大人孩子想睡个懒觉成了一种奢望。早课八点半开始,路程远一点的,七点来钟就得叫醒孩子,洗漱、吃饭,赶车,中间再磨蹭一会,就得迟到。开车快是快一点,可是停车麻烦,停路边吧,人就不能走,一泡尿的工夫就可能被贴条;很多路段探头专门照违停的。这种情况,送个课外班就得出动两个大人,一个往里送,一个车内等。倘若有两个孩子要上课外班就得把老家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小孩上幼儿园开始,家长们就开始给他们报各种班,英语的,音基的,体育的,思维的,拉开往高考跑步前进的架势,拉开了大学毕业争抢一个好工作的架势。多数家长给不遗余力、不惜财力给孩子报各种班的目的极其明确——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

    因此,大多教育机构的能力和作用主要是围绕考试和提分,这一点越突出,家长越会不计成本,过去那几家大的教培机构的学科提高班异常火爆,家长削尖脑袋、挖空心思不一定能将送孩子进去。学科如此,艺术类本质上亦如此,家长们固然想到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和能力,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考级考、证昨作为特长带来升学上的优势,再长远一点就是工作后有门特长可能会带来某种帮助。现在学科教培在一纸政令下瓦解,包括资本催生的估计百亿、几十亿的互联网教育机构,然而需求却一点没有减少,反而更旺盛,于是,学科教培不过是从线下转到线上,大机构变成许多个小机构或个体户,名师的课堂同样一座难求。基础教育几十年形成的评价体现和惯性不变,或者说本质不变,家长们的需求就不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初中就开始分流,而体育的考评提前到小学二年级,家长对教培的需求怎么可能不提前,不增加呢?在这种需求之下,比如体育,相关培训机构和体育专业人员就成了香饽饽,供不应求。家长耗费钱财、精力送孩子到课外班,还得到处打探消息,绞尽脑汁来研究其中的里面的门道。基础教育二十年商业化带来了几个显而易见的后果。一是学校习惯把一部分责任出让给机构了,机构借此盈利。二是基础教育最优秀的那部分老师,无论学校还是机构或多或少地参与商业变现,他们因而变得富有。三是名机构与名校的联动,对孩子的考评、升学影响很大。而这些最后会通通作用到家长身上,成为一个巨大的教育成本和负担。所以,大家现在进入了拼爹时代,金字塔顶端的那部分家长自然是不用拼了,他们握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资源;金字塔底部的那部分没啥可拼,亦无所谓拼;拼的是中间这部分,从买老破小的学区房开始,到孩子毕业找工作,找关系,找门路,拼光子弹,倾其所有。就如老话所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细细咂摸其中滋味,仅仅为了孩子找工作有一点竞争优势就得倾其所有,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毫无疑问,家长们或多或少会想到或看到这一点,可是他们无力摆脱,他们必须参加一场由别人制订规则的游戏。

    家长这个词放在五四运动的前后,多半是贬义的,它代表着权威、顽固不化,不进步,不开放,在如今的语境下,尤其是在教育商业化泛滥的时代,家长意味着用户、利益,变现,简言之就是唐僧肉。所有教培的商业模式都是让家长掏钱,持续地掏,越多越好,持续越久越好。于是,从宣传是就下足了功夫,制造焦虑、贩卖焦虑,形成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焦虑。另一点就是过度的培训,由于家长和教育从业人员信息的不对称,就像病人到了医院,它又是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因此过度就势所难免,幼儿园恨不得上小学的课程,小学上初中课程,初中上高中。仿佛这些学校根本不教不学似的,如果从社会层面算笔账,那么,里面有多少有益的事情,浪费了多少财力物力人力,浪费了多少社会财富?在教育环节中,家长颇似医院的病患家属,始终处于被动和弱势的位置,他们只能把不断加码的负担扛着身上,负重前行。而现实的荒谬是,家长们往往是职场上失去竞争力那批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负担沉重,无法在职场上全力以赴,因此,家长们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收入下滑或锐减,而另一个面是支出无法缩减,至少在孩子教育支持出上面。因此,中国夫妇有了孩子之后,似乎一切都为了孩子,一切都围着孩子转,把自己的需求压缩到最低程度。这大约是前无古人的,家长这两个字何其沉重。难怪现在的年轻人对结婚生子望而却步。毫无疑问,基础教育商业化的最终恶果是榨干了家长,经济下行,内需不振时,你还能指望一个家庭如何大胆消费?

    鲁迅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如果他在当下,估计要无话可说了。孩子作为教培的对象,在学校、机构、家长的三重作用之下,怎么可能不背负沉重的负担,怎么可能像上层设计者设计的那样减负呢。孩子们还在懵懂的、天真烂漫的年纪就要面临激烈的过度的竞争,而这些竞争居然是为他们的未来分层,真想不到那个天才的改革家设计出来的。在日复一日,常年累月的填鸭式的教育之后,很难想象人还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即使考上不错的大学,很多学生不过也是划划水,混混日子而已,而大学这个阶段正是拼命学习、培养各方面能力的时候。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此之谓也。从未来工作所求的能力来看,令人遗憾的是,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学习的所谓知识,根本派不上用场,或者干脆就是垃圾,出了校门,很多东西都从头开始学。但现实的荒唐事,一个有编制的打酱油的岗位,却涨到需要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条件,职高生、高中生能胜任的工作却需要研究生的学历要求。很多人上了大学却找不到工作,没有技能,一无是处,当初家长投入、孩子的付出竟然成了一个笑话,于是,考研考博....很显然,功利化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功利化的人,就像教培机构的作为商业机构要计算投入产出,商业利润等等,作为家庭和个人,教育投入的不能不从功力的角度去考量。凭着兴趣和热爱去学习、工作的对大多数人既不现实也不合算。

    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人类接受教育、发展教育到底为了什么?像书本上说的健全人格,让人类更加幸福、快乐等等美好的东西,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教育对个体、对家庭而是个漫长、痛苦、沉重的过程,它不过本质居然成了对社会各个阶层分流的一种手段。

    放眼国际视野,从功利的角度看,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如何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有天赋的那部分学生要么被扼杀了,要么换到更适合的教育环境去了。

    有学者说,若干年后,回头看现在,他们这代人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样说当然是出于学者的良心,也是一种无奈。

    若干年后,会看现在的基础教育,我们这一代又会生出什么感慨呢?教育正在毁掉一个民族的根基但愿只是一种杞人之忧。

    作为一个家长,担忧的国家层面、民族层面纯属于咸吃萝卜淡操心。周末这两天骑车送孩子往这往那,两腿沉如铅。写此文前,从一个机构蹬车带孩子到某体院上一个体育生的跑步课,不想人家竟然爽约了,还很不满意地质问我因何不提前预约,他忘记了上节课说定的时间段。回家越蹬车越沉,做家长卑微到这个份上,想起之前引起舆情热议的一句话:孩子是他的软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重的家长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du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