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最有效的方式:做中学
心理学在学习领域可成定论的东西不多,但毋庸置疑,做中学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
游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虽然上手要了解熟悉故事背景,掌握基本操作,但学习效应不明显,因为这个过程被巧妙的设计成一套吸引人的程序。玩家在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同时变得自然有趣。类比而言,美术分为理论和实践动手,通常来说,动手达到的对理论的认知更为深刻,也许这是知道和做到的区分,而且做到会更加肯定自己的认知。在绘画过程中,区别于临摹模仿式学习,写生是作者利用经验和理论不断的尝试和练习。在实验中一张张奠定基础,从概率上讲会有几张出作品。熟能生巧,伴随着新经验的产生,则是内化。
他们都利用了
1 调动多种感官的及时反馈
2动态多变避免枯燥
3难度适中不会无聊也不会严重受挫(自己设定的目标要有可操作性)
掌握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调动多少知识和关联。因为认知心理学表明,提取记忆的过程会发生“记忆修改”这也是为什么通常做错事时我们需要及时反思,因为过段时间后可能因为遗忘而达不到纠错的效果。而经常做,显然是调动知识内化的不错选择。不断的用正确的观念做正确的事,长期下来你可能会变得不一样。
可是,大多数知识领域,自学者如何操练?
那就把知识当成一种技能来学习吧。高手磨练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终点的路和桥。写作是一种技能,玩牌是一种技能,炒股是一种技能。记得自己以前去培训班砍价的时候,就曾运用过博弈论的东西,利用里面理论中信息不对称少交了不少智商税。因此,做之前有针对性的学,加深对理论的认知和理解也是学习的不二法门。频繁的运用此技能无疑可以像大数据一样不断升级此技能。
多维度竞争,信息不对称,这些自己都曾从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他们的含义。总之,知识的操练,既是一种调用和提取,也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他是深度学习中不可少的一环。知识的操练迫使我们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审视。对现实的情境和问题进行更加细微的观察,并且致力于创造两者之间的关联。以便更好的适应世界。最后说一句,离“囤、配置、不要看”还有一段距离,我觉得能刻意练习做到的人很了不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