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大晴天,京城的太阳像夏天一样晃眼,但天空灰蓝,没有云朵。
今天是娃报道的前一天。早上我们从北京牛街打车到学校附近,住在那里。先陪娃去医院做了核酸检测,吃了午饭,回宾馆休息了一下,下午,我们去了明十三陵景区。
明十三陵在昌平区天寿山麓,是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我们去的是长陵。参观长陵,等于是去听导游讲一段明成祖朱棣的历史。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经济繁荣,开创了“永乐盛世”,他的功绩主要有:迁都北京,逐渐将北京打造成一座远近闻名、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营建北京及紫禁城;修《永乐大典》,收录了自先秦至明初的各类文献;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等等。北京现在的繁华,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那么多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朱棣功不可没。
蓝天下,长陵的几进宫殿掩映在苍翠的古柏中,里面雕梁画栋,陈设讲究;外面金瓦红墙,墙上树影婆娑。站在宫殿楼上,可见整个寿山山麓连绵起伏,依稀可见山林中其他陵的建筑。
文化旅游的精髓在于文化,这些宫殿院落本无意义,有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再看它们,你会觉得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决青石板都承载了历史的沧桑,岁月的痕迹,都有着它特殊的感情和意义。
从十三陵景区回来,已是傍晚。先生联系了他在北京的初中同学,我和女儿陪他们在阳坊涮羊肉餐厅短暂小聚。
先生的这个同学是十几岁便来北漂的,后来扎根这里,在这里成家立业,在这里慢慢变老。听他们闲聊,回忆过去,或者聊现在的工作生活、未来的规划,感受到男人之间一种朴素而深厚的友谊,三十多年如一日。
我问先生的同学常回老家吗,他说每年春节都回去,去年回去在家呆了十九天,没出过村子,天天在家陪老母亲。又说他在北京这么多年了,最喜欢吃的东西还是家乡的洋芋。我问他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还会来北漂吗?他说:“如果家乡有现在的条件,打死不来。那时家里太困难了,不出来没出路……”在他的讲述中,我听出一些感动。
人生其实很矛盾,守在原地,不甘心,觉得那一方天地太窄,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出来闯荡,外面的世界再大,也还是思念着当初那方小小的天地,似乎守着它才安心。远方似乎也是一座围城。
吃饭出来,下雨了,天气有几分清凉。我们和先生的同学道别,他一再叮嘱,让女儿和他们常联系,他家的女儿在马来西亚留学,自去年疫情影响就在家上网课了。女儿的学校离他家很近,这让我心理上有了如遇到亲人般的踏实。
一路相送,一路相陪。小妞离学校近了一步,就离我们远了一步。明天,这一路的相陪就要告一段落,小妞即将独自去开始她的大学生活,我们也将逐渐适应她不在身边的日子。
这样相互陪伴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忽然有些不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