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挖太阳石的人

挖太阳石的人

作者: 漁翁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23:35 被阅读0次

                        引      子

          “太阳石”是人们对煤炭的美誉,称颂它朴实无华,沒有宝石绚丽的光彩,称颂它坚韧顽強,承受着大地的高温高压,称颂它的无私奉献,燃烧自己奉献着光和热。上世纪七十年代,原煤炭部第三工程处在涟源县芙蓉公社下乡的几十名知识青年,招工返城到涟邵矿务局恩口煤矿,在这里开始了他们采挖“太阳石”的日子。 本文记叙了他们在煤矿井下一线,从事的煤炭回采、巷道掘进、矿井探采等井下繁重的艰苦的劳动。他们的工作每天都冒着工作面冒顶、瓦斯突出、井下透水等危险。他们不畏艰辛,不怕困难,就象“太阳石”一样坚韧顽强,燃烧着自己,奉献着青春。

    挖太阳石的人

                  一、恩口矿区

            矿区座落在娄底城区以北十公里的杉山镇,杉山镇四周的山上多长有杉树,因此而得名杉山镇。它东临湘乡县涧山镇,西临涟源县渡头塘镇,北侧是湘乡县壶天镇。南面原为娄底镇现为娄底市区。矿区交通便利,域内有十二公里长的京昆铁路西阳站至恩口煤矿的铁路运煤专用线。娄底一韶山一长沙高速公路娄北连接线,宁乡至双峰省S209公路。

            矿区有三对矿井,主井为立井,副井为斜井。设计年产煤量为59万吨,实际年产40万吨左右。一号井为一工区,设计年产量30万吨,二号井设计年产15万吨。三号井设计年产量14万吨,三号井叫壶天煤矿属地方企业。涟邵矿务局恩口煤矿主管一、二号矿井,煤矿生产发热量高、挥发分高、灰份低的优质工业焦煤,当时为国家统配煤矿。一,二号井1970年开始由煤炭部四十六工程处建设,分别与1975年、1976年移交生产。一、二号井建有矿山矿车铁轨运输联接线一条,用矿山铁罐车将二号井产出的原煤拉至一号井。一号井建有四条长距离输煤皮带、桶式原煤仓和火车装车系统。装车后煤炭通过十二公里的火车运煤专用钱,进入京昆铁路西阳站编组,发往全省各地。现在该专用线为股份制企业,是全国唯一的私人所有制铁路,也是改革开放后的奇葩。

            恩口矿区是溶岩丘陵地貌,情况是东、西、北三面环山,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矿区降水丰富,分别有小碧河,壶天河,木杉河穿境而过,矿区地势较为平坦。七十年代在方圆二十多平方公里的矿区有三对矿井,几千职工家属,当时在企业办社会的思想主导下,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店、一应俱全,矿区俨然是一个小社会。

    挖太阳石的人

                二、恩口煤矿二工区

            恩口煤矿二号井,设计年产15万吨,在煤矿编为二工区。二工区下辖采煤队、探采队、掘进一队、掘进二队、掘进三队、运输队、通风维护队、机电队等主要生产单位。

            二工区采煤队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生产单位,就是在已经具备条件的工作面上进行采煤工作。恩口煤矿属于鸡窝形煤层。当时采煤手段用电煤钻打眼放炮,称为炮采。就是将煤从煤壁上炸下后,人工攉到预先辅设的刮板运输机中,运至井下煤仓装矿用罐车后,拉至主井车场提升至地面。二工区煤炭回采採用壁式采煤法。壁式采煤就是工作面上下都有巷道,做为工作面的通风巷道和材料运输巷道。上边的巷道也做为进料巷道,比如运输支护木材、蔑片,荊芭条等材料。下边的巷道安装刮板运输机,用来运输产出的煤炭。二工区当时只有一个1211采煤工作面,所以暂时只有一个采煤队,后来新的工作面投产又成立了采煤二队。

            掘进一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矿井主巷道完成后,为采煤工作面的延伸或新的工作面形成来配套完成运输、通风巷道,以掘进煤巷道为主。

            探采队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采煤队完成大的煤层回采后,采掘剩余边角小块煤层,一般是一米左右的煤层,二是由于恩口煤矿是全国闻名岩溶充水矿床地质结构,根据地质资料和现场发现疑似问题是否存有老坑存水、溶洞积水,地下暗河进行试探性打钻,探明查实地质实际情况。

            掘进二、三队主要工作任务是矿井主巷道的延伸和新工作面的巷道掘进工作。

           

    挖太阳石的人

                三、从知青到矿工

            我们在涟源县芙蓉公社下乡的四十多名知青,一九七五年十月招工返城,来到涟邵矿务局恩口煤矿从事井下一线采掘工作。通过十天的安全生产教育,分別被分配到了二工区采煤队、探采队掘进一队和掘进三队。采煤队是煤矿工区的主要生产单位,采煤工作面是坡度20一30度的缓倾斜煤层,上边是矸石顶板,下边是岩石地板,煤层厚度是0.8一2米的,那时按照规定0.8米以上的煤层,是必须要采出不能丢弃的。我们穿上工作服和雨靴,到矿灯房用工号牌领取矿灯,背上十字镐、斧子、拖木绳等工具。来到井口坐上罐笼开始,罐笼到了井底,通过井底车埸,要走上一段阴暗潮湿的巷道。最初下井走向工作面时,只见两根黑亮的铁轨,在矿灯光的闪照下,好似两根死亡之箭向你射来。昏暗的灯光随着矿工沉重的脚步一闪一闪,矿井异常的寂靜,只能听到“叭哒、叭哒”滴水声,偶尔传来“咯叭、咯叭”支护坑木受挤压被折断的响声。走过平巷要到工作面,需要爬有60度坡度的上山。斜坡上装有铁轨,上边设是绞车房,斜巷道是运输煤、掘进矿渣、材料的主要巷道。 进入1211工作面,要通过上下通风或运煤巷道才能进入工作面。

            瓦斯检查员要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测,在瓦斯不超标的情况下才能继续井下工作。采煤工作一般是俩人一组,一个大工一个小工。也有的是三人一组,一个大工两个小工。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小工在进入工作面前,要将卸在上边巷道的支撑木头、板皮、篾片、荊条用拖勾绳拖入工作面,准备支护材料。打眼放炮的矿工进入工作面,在煤壁上用电煤钻打眼,装填电雷管和硝铵炸药,放炮前班长要巡视现场工作面一周,随着“放炮了,放炮了”和有节奏口哨声,用电发爆器起爆,不等爆破后烟尘完全散尽,为防止顶板坍塌造成冒顶,各小组按着原来占的位置,一起迅速冲进工作面,用三角耙将炸下来的煤耙向刮板溜子,迅速扒出木头支柱的柱脚窝,大工将用斧子做成一头凹型木柱栽入柱窝,再根据顶板和底板高度截取木材,然后大小工配合安装支护,重点是支护立柱下脚要栽到岩石地板上,上边要牢固的贴住顶板。在松散的顶板处还要加上板皮和荊条,楔好梯形木楔。棚子做好后,这时大工可以坐在煤堆上喘口气,小工将剩余的煤攉到溜子上。根据井下条件,一班打眼放炮和支护大概要循环两到三次。采煤队采取21式循环采煤方式,就是每采空三排就要对最前的一排进行放顶,放顶时要先将运输煤的溜子拆开移出。用卷扬机钢丝绳将带钩的一头,钩住最前一排支护木头的柱脚,一根根将木回出,把顶板放下来。在煤矿这就是回采。也是采煤队叫回采队的原因吧。

            采空后的工作面的宽度保持一定距离,减小顶板压力。采煤工遇到一米多高的低煤层时,用拖钩拖材料出煤、支护、都是爬行的。遇到较高煤层时产煤量大,小工每班要攉大量煤。工作面遇到顶板不好,压力增大要及时处理冒顶塌方。遇到顶板好,顶板如是放不下来,还要向顶板打眼装填炸药,将顶板炸碎把顶放下来。措施不当极易将工作面摧毁。所以采煤工人希望顶板好,但又不希望太好。采煤工人担心的是顶板的好坏,放顶工作最令人提心吊胆,一旦失误造成局部或者大面积的冒顶,便可能对人身或设备造成重特大事故。所以说采煤工的工作是高强度、高危险、相当艰苦的工作,可以说是每天都在刀尖上的工作。 矿工窑衣沒有一天不被汗水浸湿的,在黑暗的巷道里,昏暗的灯光下,手臂和脸庞和煤壁是一个颜色,只有牙齿是皓白的,眼晴是明亮的,心胸是无比宽阔的。

            我们这些知青们被招工进入煤矿,当了一名井下工人,虽然脱离了农村艰苦的环境,却又进入到了一个劳动条件恶劣,环境高危,工作更加艰苦的行业,没有返城当工人的愉悦,没有华丽的变身,迎来的却是生命中的又一个炼狱。

    挖太阳石的人

                四、掘进工的艰辛

            入矿 安全教育结束后,我和十多名知青被分配到了二工区 掘进一队。班长余朴初是从牛马司煤矿调来的,班里还有四名老工人,也是从涟邵局其它煤矿调来的。余班长当时三十多岁,中等个子,五级工。有十几年的矿龄了,脸上带着忠厚老实和井下工人的干练,也算是个老窑骨了,井下技术和经验也是一流的。湖南煤矿井下一线采掘工人,过了试用期是三级工,工资为每月45元,井下补帖每班六角钱。粮食指标每月45斤。掘进一队根据勘探资料为采煤工作面掘进材料运输、运煤和通风巷道,巷道多为木支护煤巷道,高的巷道一米七、八米左右,大部分巷道为一米四、五左右,最低的上山巷道只有一米左右。

            南方一月,天气阴冷。连续阴雨夹着零星的雪花,从宿舍到矿井有2、3里路程,用矿渣垫的小路湿滑泥泞,稻田里的红花草子叶片上结满了霜花,显然经不起雨霜的侵袭,开始枯萎凋谢。

            我们来到更衣室打开自己的更衣箱,拿出潮湿冰凉,沾满煤粉带着汗臭气的窑衣,在火盆上烤烤,驱走这丝丝凉意,迅速穿到脱的精光的身上,衣裤上煤粉早已沾满了全身。到矿灯房换牌领灯,身着单衣单裤的在露天的路上走向井口,迎面袭来的寒风袭来令人瑟瑟发抖。这是第六个白班了,冬季连日的阴雨,早晨沒见过太阳巳经到井下,下班出井,太阳已经落山。我们坐罐笼下井,到掘进巷道的掌子面大概要走三四十分钟。掘进巷道是根据工区技术测量组给出的方位,进行开拓掘进的。每个小班大概八、九个矿工。进入掌子面前,要先从大巷中将支护圆木、板皮、篾片等材料,用拖绳沿着大于30度的坡度上山,拖到掘进现埸附近。如遇到木头较大较湿,巷道低矮通风不好,汗水早已湿透窑衣。进入掌子面首先要进行“敲帮问顶”,敲帮就通过用洋镐敲击巷道两侧,问顶就是通过敲击顶板听声音,看两侧和顶板是否有松动的矸石和煤块,如有先将其清理掉,以免落下造成人身事故。然后,就是检查上班做好的支护是否牢固,并对其进行加固,以免放炮时冲击波冲到支护棚子发生冒顶或偏帮。紧接着就是用电煤钻打眼,装填炸药后放炮。放炮后开始出渣。出渣是用竹子编的拖箕,拖箕有1.5米长,0.6米宽,为减少磨 擦力,拖箕底上插有三块竹片。我们都有一根麻绳,麻绳的一头是一个铁钩,一头是绳环,渣装满后用铁钩钩住拖箕边沿。由于巷道只有一米五右右,所以要低着头,弯着腰,躬着身子用力往外拖,一不小心就碰可能碰头,背部被撞伤擦伤是常有的事。遇有低巷道拖渣是要跪着或爬着行走的。将装满渣的拖箕拖到巷道口装上罐车。渣出淨后开始做支护棚子,一般一棚的距离是一米二左右,一班要向前掘进1一3棚左右。一般一班每人得拖几十趟。一班下来窑衣都湿透半截。由于掘进巷通风都是局扇通风,新炸出煤和渣都干燥疏松,放炮的震动,拖煤的走动,致使煤巷的空气极差,矿灯灯光的照射下,空气中飞满了煤尘。

          记得少儿时看过一幅图片,是一位矿工口衔着煤油灯爬行拖煤的场景,印象特别深刻!此刻我们与图片的唯一的区別就是头上的矿灯了吧。我们那时是冒着瓦斯突出、冒顶偏帮、井下透水等事故的危险,工作在低矮的巷道里中,在污浊的空气里,是疲惫不堪的穿着破烂窑衣的汗流浃背的身体,在坚持着超高強度的劳动!这些我们在恩口煤矿,从事井下掘进工作时的艰辛工作场面,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真是刻骨铭心啊。

    挖太阳石的人

            五、创造采煤记录的人

            恩矿二工区采煤队曾创造过一项炮采木支护单班个人全行业记录,个人班采煤十二标准架,产煤80吨。他就是我们的乡友佟强。

            佟强,身高一米七左右,粗壮的体形,身体強壮,精力充沛。干起活来有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进矿被分配到采煤队,佟強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技术,很快掌握了炮眼布置、电煤钻打眼、装填炸药、放炮爆破、拆装溜子、密闭支护、卷杨机放顶、煤棚支护等技术。特別是煤棚支护坑木做楔,他精心钻研,勤学苦练,根据横梁坑木的粗细,几分钟就能把支柱顶端砍成严丝合缝,可丁可卯的U型槽。

            创造记录那天佟强下井后,来到采煤工作面,瓦斯检查员测过瓦斯后,开始工作,第一轮炮声过后,硝烟还未散尽,佟強猫着腰,手脚并用爬入工作面,只见他甩开膀子用三角耙子开使攉煤,很快柱脚坑挖到了底板,开始熟练的支护,木柱比底板到顶板的实际长度长二十公分,只见佟强把木头拖到工作面的空档处,抡起斧头木屑飞溅,一个U字型的截面很快砍出,小工配合转动木头,几分钟木柱被斩断。佟強抱住木头的一头,将其竖进挖好的柱脚窝。佟強顾不得顶板上的落煤和碎矸石,打在脸上的疼痛,将横木装好,打好木楔紧固好棚子,同小工们开始拼命向溜子上攉煤。就这样一架、二架、三架、四架……。汗水顺着头发滴落在煤炭里,窑衣早以湿透。煤粉和汗水混合在一起,脸和手都成了煤的颜色,就连雪白的门牙上也沾煤尘。趁着放炮的间隙,佟強背靠着煤柱,身体斜歪在煤堆上,他已经精疲力尽了,一口气吃下四个馒头,和一缸子水。体力仿佛有些恢复,他问身边的工友几点了,工友告诉他时间。他“嗯”了一声,还得抓紧啊,炮声一过,他冒着烟雾就进入现场,一切变得那么寂静,只有溜子链条“吱吱”磨着槽板的声音,和“噌、噌”的铲煤声。五架、六架、七架、八架。这时佟強已经精疲力尽,骨头象散了架一样疼痛。坐在棚子的夹缝里,补充着水份,喘着粗气。工作面又一轮炮声过后,佟強咬着起身又冲进工作面……。当接班的工友们来到现场接班时,佟強整整架棚十二架,创造记录。一般情况下,一个大工每班架棚2~3架。佟強个人创造炮采十二标准架棚,出煤八十吨的湖南省煤矿采煤记录。升井后,受到敲锣打鼓的欢迎。广播,标语,报纸当时各种宣传媒体全部开动进行宣传报导。

            佟强创造个人采煤记录,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最重要的是在一百多名职工子弟矿工中,是有榜样的作用和良好的教育意义。同时有力的说明了,职工子弟当井下矿工,他们成功的完成了煤矿职工子女到煤矿采掘一线工人的蜕变。成功的完成了职工子女当采掘一线工人到能成为采掘一线先进模范工人的转变。

    挖太阳石的人

          六、工作面冒顶压住了兄弟

            1211采面工作面,顶板有时特別脆弱,那几天工作面压力特別大,尽管工作面支撑做了加強密闭,但是当顶板压力来临,工作面仍然有滋滋的响声,煤和碎矸石成溜的下落哗哗声,高压力下顶板岩石撕裂折断时发出的咔吧声……压力过后一阵暂时的寂靜。老师傅告诉你不要动,顶板可能正在孕育着更大的压力。果然整个工作面又始“滋滋”的作响,放掉顶的老塘里不时传来“咯叭、咯叭”木头被挤压的断裂声,压力过大时,整个工作面被震掉落碎煤弥漫的笼罩着,整个工作面随着压力在晃动着,十分恐怖。矿工在这样现场个个是毛骨悚然,高度紧张。这是煤矿井下工作的最为心惊动魄的时候。

            张会岭和李云入矿后分在采煤队一个班组,这时的张会岭和李云已是班组的主力,会岭是大工。李云是链条刮板溜子司机。这天他们接班,交班的哥们告诉他们井下工作面安全条件不好,要他们多注意。进入工作面后,果然顶板压力特大,李云进入岗位开溜子,会岭带领他的工作组准备采煤工作,这时井下顶板压力极大,工作面“滋滋”的响,碎矸石带着细煤面刷刷往下掉,整个工作烟尘弥漫。瞬间,只听得棚柱“咯叭”一声被压断,一排密闭棚柱一根根压断倾斜,大块矸石夹着碎煤从顶板上坍塌,并向工作面巷道涌来,掀起巨大的冲击波,整个工作面伸手不见五指,连矿灯的灯光也看不见了,整个工作面象阴曹地府般的猙狞,工作面的一部分冒顶坍塌,堆积大量矸石,将工作面基本堵塞。硝烟过后,工作面处于暂时安靜,冒顶的部位正好是溜子机头的部位,会岭这时身上一激灵,李云上班后正在这个部位的两根支柱之间,坐在篾片子上开溜子呀,只见会岭手拎斧头飞快的从工作面的空隙中穿过,直奔冒顶处,大声呼叫“李云,李云”。借着昏暗的灯光看见李云被牢牢卡在冒顶落下的矸石和木柱之间。会岭急忙去扒开冒顶落下矸石和煤块,空隙逐渐扩大,李云免强能够动弹,但身上穿的棉马夹被牢牢的压住,会岭举起斧头把被压住的棉马夹剁开,并和赶来救援的其它矿工兄弟把李云拉出来后快速的撤离现在。这时工作面又发出了“滋滋”的响声,零碎的矸石和煤块又开始刷刷往下掉,工作面再一次颤抖着,更大的压力又要来临了……

    挖太阳石的人

                七、溶洞水与老窑水

            恩口煤矿东南西北地势高,矿区为盆地,矿区地质是全国闻名的岩溶充水矿床,矿井主要充水来源,一是煤层底板岩溶洞裂隙水,再就是原来开采过后的老窑矿坑水。矿区雨水充沛,降雨时间长雨量大。暴雨使壶天河、木杉河、小碧河决堤洪水漫过河堤,通过塌陷洞口倒灌进入矿井存在积溶洞或老窑坑中,对矿井掘进、采煤安全形成极大的威胁。一旦透水事故发生对矿井会造成极大危害。

              掘进一队在掘进“负十九”材料运输大巷时,掌子面变得潮湿,断面上部矸石发红,顶板破碎严重,而随着进尺向前,掌子面水气加大。班组立即停止掘进。向工区汇报后,工区组织区队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查与会商研判,掘一队长是个老窑骨,他通过勘查,根据井下实践经验,认定前边是一个老塘,但水量不大。工区决定探钻,将钻杆加长到六米,当钻打到两多米时,与老塘打通,万幸的是水量很少的老干塘。如果是存有几百立方,几千立方或几万立方的老塘或者地下溶洞,水的压力会瞬间涌出,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矿井巷道淹没矿井。就会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灭顶之灾。全国煤矿森系统透水造成群死的特大伤亡事故的时有发生。因此,煤矿水患是继瓦斯突出爆炸,冒顶事故,火灾事故后的第四大事故。一旦发生是既是特大事故,关键是它直接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二工区探采队的之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矿井疑似有老窑、溶洞,暗河的位置根据地质勘测报告进行机械钻探,探明情况,对老窑水,溶动水采取科学措施进行释放,排除矿山水患。探采队就曾1212工作面材料运输巷前的老塘水,进行过成功探测和放水。

            对于恩口煤矿水患的威胁,主要还是雨季洪水通过地面塌陷区倒灌矿井,由于水量过大,井下排水设施不能满足排水造成淹井,上世纪七十年代矿井投产到九十年代,恩口煤矿二号井曾发生四次全淹井事故,最后一次发生在一九九七年,被迫使矿井封井,煤矿破产倒闭。

    挖太阳石的人

                八、带血的太阳石

            刘根福死了,在处理采煤工作面冒顶时,被塌落煤和矸石掩埋,死的很悲惨。

            一九七六年春节假期刚过,煤矿职工陆续返岗上班,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矿上开展过革命化的春节,春节期间多出煤夺高产。那是永远难忘的一天,刘根福象往常一样,换好窑衣拿上工具和工友们来到采煤工作面。这天工作面顶板压力格外大,整个区发着“滋滋”的响声,顶板和岩石顶板脱离,顶板岩石受压折断发出巨大的响声,小面积的冒顶塌落时有发生。整个工作面被猙拧恐怖气氛笼罩着。大部分采煤工都离开工作面,躲在上下巷道中。只有班长和有经验的几位老师傅,在巷道口仔细观察。工作面压力似乎有些稳定,第一排木支撑顶柱中有两根被压力集中点压断,已经开始有煤块和矸石落下来,工作面在急亟待加固,否则这个点可能使整个工作面溃塌。班长立即安排人员增加支护加固。这时刘根福和一位老师拖着木头带着工具进入现场,他们迅速清理出柱脚,将木柱塞入柱脚,准备将木柱推直,木柱使上劲之前还有一个角度,刘根福双手搂着柱子向怀里用力拉,老师傅用斧子用力敲正圆木,使木柱逐渐垂直后,上下用力才能支护住顶板。就在这瞬间,只听老师傳一声大叫"快跑,快……”话音未落工作面压力又一次集中释放,碎煤矸石携带着杂物,倾刻间向下倾泄,将来不及撤出的刘根福掩埋了。

            工作面巷道中,传来老师傅声嘶力竭的喊声“冒顶了,压住人了,压住人了”,工作面待命的矿工们立即一阵骚动,班长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同时,立即通知井上调度室,派人增援救护,半小时后矿长、工区主任、采煤队长等全部达到现场。施救措施及时订出,先对冒顶处加固支护,接近冒顶处,组织人员清渣救人。抢救现场有条不紊的进行,通过大家的拼命抢救,终于接近并看到被埋在碎渣中的刘根富,只见一根杆面杖粗细的荊条棍死死卡在他的脖颈处。救援人员挖出刘根福身上的矸石碎渣,打开锁住刘根富喉咙的荊条,缓缓将其拖出冒顶处,抬进通风巷道,医护人员进行就地抢救。可刘根富已经沒有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沒有了生命体征,就这样几小时前还活蹦乱跳的人,被井下冒顶事故吞噬他年轻的生命。

            刘根富的父母和我们的父母同在一个单位,我们从小一起在一所学校读书,一起打篮球,一起下河游泳,一起到芙蓉公社下乡当知青,一起到恩口煤矿当井下矿工。他在矿难中死了,我们都悲痛万分。刘根富的尸体被送到矿医院的一个大房间里,我们三位同伴担来两担热水,为他洗去浑身的煤粉,当我们为他的尸体打上肥皂,用水瓢冲掉浑身的污浊时,他冰冷的尸体由于沒有体温,仍然是湿漉漉的,我们只能用干毛巾一点一点擦干,换上崭新的工作服。当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默默的做完这些事情即将离开时,看到根富紧闭着双眼,毫无血色的惨白的脸上,躺在冰凉的床板上笔挺的身体,我在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夺眶而出。呜咽着“根福一路走好”。冲出了那个终生难忘的大房间。

            噩耗传到根富家中,真是如同晴天霹雳,根富父亲沧桑扭曲的脸颤抖嗫嚅的嘴唇,母亲那撕心裂肺的哀嚎声,亲人们寸断肝肠哭声。让人心酸动容,悲痛万分。人世间还能有什么能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更悲惨和凄凉的呢!

            那一年刘根富不到二十一岁。

    挖太阳石的人

                    九、心之殇

            葱笼岁月,心已成殇。

            在煤矿当井下采掘一线工人时,我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每天上班前要换上沾满煤粉汗气冰凉的窑衣,走在去工作面的巷道中,巷道潮湿泥泞,仿佛在黑暗中永远也走不到尽头,你每天要猫腰走过或者爬行爬过那低矮窄狭的巷道。采煤工作面和掘进掌子面炮声刚过巷道经过巨大的震动,弥漫着销烟和煤尘,让你喘不气来干咳流泪;当溜子开动,大家在拼命支棚攉煤时,你也决不能停下来喘口气;大家躬着腰拉着装满矸石和煤的拖箕时,你也必须排着队一趟趟的拉着沉重的拖箕;当工作面压力增大冒顶生死考验,你也不能无故的当逃兵退却;当掘进巷道面临透水时,你也只能奋勇往前不能退缩;当汗水浸湿你的窑衣,出井时冷风吹在身上簌簌发抖的时候,你也只能用体温暖干衣裳。当你升井后飞奔至澡堂,面临一池煤泥汤的池水,你也只能跳进池堂,向头上脸上撩起来洗去你的煤尘。你的眼圈和耳窝永远都洗不干凈,只能做为“煤黑子”的烙印。这些身上色彩的印记,永远溶入我们的心灵和灵魂;当你眼看你的工友被矿难吞噬了生命的时候,你只能束手无策,毫无办法的为其流泪。煤矿井下工人“脏、黑、烂”形象难以改变被叫为“煤黑子”。煤矿井下工人找对象难被称为“窑孤佬”。煤矿井下工人多患关节炎和肺病,常见到病魔缠身老人坐着轮椅天天排队吸氧。这些对当时处于葱笼年华的我们,都是心灵之殇。

            就在刘根福为抢修冒顶工作面,因公死亡后不到三年,我的另一位从小的玩伴,共同上学,共同下乡的知青战友,在北方的一座的矿井里,因走错巷道,进入到未通风空气稀薄的巷道而窒息死亡。殁时仅二十三岁。我们的父母也同在一个单位。我们又经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那痛苦的、凄凉的、悲惨场面。事隔三、四十年后,我每当在父母单位的生活小区,看到他们的父母,已是年近八十岁的耄耋老人,用轮椅推着他的脑卒中的老伴,或是佝偻着不灵活的身体坐在路边时,就想起他们死去的儿子,我们从小的玩伴。从老人深遂混淖的眼神可以看出。当老人们看到我们,在他们浑沌的记忆里,也会想起他们的儿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平均7000多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俄罗斯、印度的7倍,是美国的70倍。近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有大幅度降低,但仍高于俄罗斯和美国。煤殇、矿殇,葱茏岁月里,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和身心之殇。但愿矿殇再也不要出现。但愿挖煤的人得到大家的尊重,抚平他们心灵之殇。

    挖太阳石的人

                十、赞美挖太阳石人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巷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是一 首明朝大臣于谦歌颂煤炭的咏物诗。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煤炭的开掘过程及蕴藏热能的本性,歌颂了煤炭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功用。写出了煤炭燃烧自己,死而后已的精神。煤矿井下工人在长期艰苦,危险的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群体的精神。 这精神永远世代相传。

            一种“团结协作,相互友爱”的精神,井下工人不管是采煤工作面还是掘进掌子面,工作分工协作,相互帮助,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工作中“官官兵兵”、“师师徒徒”有严格差异等级,这种等级差异有时又不自觉的成为“父父子子”和“兄兄弟弟”。因为团队精神,相互友爱,可以更有效的保证团体的安全、任务的完成。

            一种“特能吃苦,特能战斗”的精神,井下工人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他们面对着瓦斯突出、冒顶偏帮、透水淹井等事故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也面对世俗观念、行业歧视的挑战。他们承受着极大的痛苦,特別能战斗,特別能忍耐,乐观向上已成为他们特殊的烙印,和代代相传的精神。

            一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路遥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对煤矿井下工人描写道:“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工友受伤时,立即扑过去,救下工友却让自己受伤”这种品质大绝大多数井下工人中都是具备的。因为危险谁都会遇到,他们是工友更象是战友,而且是经过各种事故考验的伙计,他们基本都具备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

            一种“尽职尽责,严细管理”的精神, 煤矿井下工人,看起来五大三粗,大大咧咧,但是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干事十分认真,哪处巷道需要加固,哪处死巷道封闭沒做好,有没有领导交待,他们都会积极的去做好。他们干事,有他们的传统和长期相传的规则。处理工作面局部冒顶无需安排,“有长长上,无长级上”。在掘进巷道有煤有矸石的情况下,他们严細到不怕费工费时来回调整罐车,将煤和矸石分开。车对待违规违纪事件决不讲情面,对于出工不出力的人,可以当面极为严肃的批评甚至动粗口。

            一种“无畏仁爱,坦诚相见”的精神 煤矿井下工人,长期的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磨练出了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足以坦然面对困难甚至死亡。他们在井下不伤害任何一种小动物,甚至每次吃班中餐时都会掰下一块馒头留给井下的小老鼠。他们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爱。井下工人豪爽坦诚,从不装腔作势,对人从不隐瞒什么。他们从来不在乎別人怎么说和说什么。

            煤 矿井下工人,他们把一生奉献给了煤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形成其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精神、有品质、有作风、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准则。我认为他们是普天下最能吃苦的人,他们在和平年代仍然在进行着流血的战斗,无愧是当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用血汗采掘着乌金,而他们更像这乌金,燃烧着自己,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更像诗人写的甘愿为国为民赴汤蹈火,自我牺牲。

            煤矿工人他们特別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当代最伟大的人。

    挖太阳石的人

                            结束语

            原煤炭三处这些职工子女 , 从芙蓉公社知青到恩口煤矿从事井下工作,他们沒有能够有华丽的转身,沒有对回城参加工作的愉悦和憧憬。但他们在煤矿工作这几年,知道了煤矿井下工人的艰辛。知道了父辈们,祖辈们为国家的煤炭事业做出的贡献,更加理解了父母的不易和养育之恩,特別是艰苦环境的锻炼,对以后的人生成长道路,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恩口煤矿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事迹,因篇幅问题,未能完全记叙。深感歉意。僅以此篇献给在恩口煤矿工作过的矿友们。

    挖太阳石的人

            本文故事情节真实,为了不引起麻烦,人名均为化名 ,请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挖太阳石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gs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