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十二天学习心得
今天学习《答顾东桥书》第4、5节。
第四节。先生与顾东桥探讨的是关于“即物穷理”之说的是与非。“即物穷理”为朱子(朱熹)对“格物”的解读。认为用自己的心在事物上去寻求理。这明显是将心与理看作两种东西,且将理赋予物上,即向心外求理,而这种“义在外”的观点早就被孟子所批判。先生以孝理、君理、恻隐之心等举例,指出这些“理”都是出于自身的良知,而非附着在外物上的---如果父母去世了,自己心里就没有孝理了?由此,先生再次强调心、理的统一性,格物,便是所有事物都得其天理;致知,将自己的良知推物。将自己心中的良知推及所有事物,则所有事物就都有天理了。
第五节。先生用大段的文字向顾东桥剖析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与笃行的关系,说到底,其实都是知与行的关系。先生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等行为都属于“学”,而天下的学问,没有不实行就称为“学”的,学从一开始就包含了行。而笃行,即实实在在、切切实实地行。因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一回事儿,即“心、理合一”的本体,“知行并进”的功夫。体察善恶离不开自己心的良知,而不是向心外之物寻求。先生为了辩明是非,也不免言辞尖刻。但却能看出他诲人不倦的切切、拳拳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