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我,却被朋友、同事甚至老婆、岳父认为我应是60后,这一切因为我过去穷的经历。
我出生于1990年,改革开放十几年了,中国经济此时也已有所起色,然而我的童年却是这样的:经常停电,去学校晨读或晚自习要自备蜡烛,我使用的是煤油灯,用完鼻孔里都是黑的;没有零钱买零食,只有偷吃别人家院子里的桃、苹果、无花果,有时不慎被发现还要狂跑;趁家长不在家,偷偷的把馍馍切成片油煎;上大学之前一直穿着妈妈做的布鞋,穿的衣服是哥哥穿小的;2002年上初中,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是一块钱,只够买两顿青菜,剩下日子全是啃咸菜……不过我很怀念这样的经历,物质匮乏却影响了我对生活的态度。
后来上了大学,自己可以做些兼职,生活有所改观,毕业后曾经有段时间很落魄,正是我60后应有的品质才走到了今天。
本科毕业后,工作并不顺利。我进入一家房产销售公司,每月底薪是800元,卖出房子可以月入过万,卖不出去就只能吃土。我大学毕业后不再往家里要钱,所以生活再困难,我也没有低头。一连半年,受限购令的影响,我没有卖出去一套房子。想想生活在大城市里,除去房租、电话费、吃饭,还会剩钱吗?
那段时光,我蜗居在不足6平米的房间里,不止一次馍馍就咸菜或者啃大蒜,想吃肉,就做点菜汤,多放点油。有一次,同事一块出去喝皮蛋瘦肉粥,喝完才发现,身上连五块钱都没有。
大学时期的朋友找我玩,床上挤着两个,床底下还躺着一个,不过都不介意,很开心。
有一次去帮朋友搬家,因为没有钱坐公交,厚着脸皮向朋友要了两块钱。
最后实在没办法,不交房租就被撵出去,我厚着脸皮找大学班主任借了500块钱,事后有了钱第一时间还给了老班。
也是在那段时间里,为了应急,我办了第一张信用卡。
如今,那张信用卡早已被我注销,成为承载我记忆的藏品。幸福慢慢走来,我却始终摘不掉长期养成的勤奋、朴实、节约甚至抠的标签,这成为我苦难过去的见证,也是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