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瑞吉欧专场Day2#让学习看得见

#瑞吉欧专场Day2#让学习看得见

作者: 番茄上铺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22:45 被阅读0次

    瑞吉欧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项目构成的,那这些项目是如何生成的?老师又是如何开展设计的?在项目延续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这些问题从第一天的下午持续到今天,接下来呢就通过几个项目案例来了解一下这一板块的内容。

    经典案例1:圆圈游戏

    在做圆圈游戏这一项目之前,老师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发现:还在在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动态画面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马在奔跑时并不是所有的腿都着地,不着地的腿有时看不见,下图是孩子画的奔跑的马,只有两条腿,另外两条也是存在的,从正面看不到,所以,孩子将纸翻你面后,画上后面的两条腿。

    奔跑的马 自行车

    画自行车也是,一面是自行车的正面,另一面是自行车的背面,合在一起就是立体的自行车了。

    小朋友坐车图

    想要画小朋友坐在公交车上的场景,怎么办呢?第一步先画一辆车,第二步再画很多小朋友,第三步将小朋友图像剪下来贴在车上,小朋友坐车图,完成!

    发现:

    孩子很愿意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可是,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事物都是三维的,很多时候还是动态的,而绘画是二维静态的,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征现实存在,是孩子们遇到的问题。

    学长指导学弟玩圆圈游戏

    有过玩圆圈游戏的学长想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教会没玩过圆圈游戏的学弟,为此,他们先用身体给学弟示范什么是圆圈游戏——再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圆圈游戏——再用图像表达出什么是圆圈游戏,在这过程中,圆圈游戏的项目在逐渐生成。

    尝试画出圆圈游戏 画出玩的过程

    圆圈游戏一定是要手拉手在一起的

    可是“怎么看都不像是完整的圆圈游戏呢”

    画面中所有的小朋友只有正脸,而且也没有围成一个圆圈。

    修改版:圆圈游戏

    于是在游戏中观察后,出现了修改稿,有些小朋友只能看到侧面和背面,可是依旧没能围成圆圈。

    圆圈游戏

    “可是,还有对面的小朋友呢,你的画上没有哦”

    能看到对面小盆友哦

    于是,在背面孩子的空隙间加入正脸

    “你看,对面的小朋友”

    不同孩子眼中的圆圈游戏 画圆圈游戏的过程

    孩子分组思考如何画出圆圈游戏,每次画完之后都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同时结合现实中圆圈游戏的观察,对作品进行修订。在自己参与圆圈游戏中时,是无法看清楚整个圆圈游戏的,只能旁观。

    对画作自我评价:

    师:你们这些尝试有用吗?

    幼:当我们尝试时,明白了很多,画纸拿到了,没有马上画,我在想圆圈游戏,终于想出来了。

    幼:我完全照脑海里想的样子画,我要从侧面开始画,如果从后脑开始画,其它人就在我脑中消失了,然后我就一个正面一个背面的画。

    幼:我们试试之后就明白了,我们想的都一样,但是画出来的就不一样了。

    孩子在自我评价的同时也对别人开始评价,这对小组的探索学习非常有价值,会有不同视角的发现。

    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旁观,看孩子做的过程,也在审视这个过程的价值,同时看到孩子们的角度。孩子在讨论自己的行为时老师并未直接介入,因为孩子们本身的交流是清晰的,教师相信孩子交流的力量,给孩子交互式交流的机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分享所得,在分享时,也是对自己的思考进行验证,在各种尝试中获得新的发现,得到成长。

    项目设计

    在设计项目时,我们所有的思考都在探索孩子是如何学习如何认知的,该如何研究孩子,如何与孩子一起增进他们的认知。项目设计很重要的工作方法是有设计的思想,在计划的规划中,教师会事先设定好一定的目标,而设定如何进行教学是需要一些策略的,会对孩子的学习有预先的期待&假设,考虑孩子在进行研究探索时会有各种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对项目的设计会根据孩子学习的进程而调整,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了解孩子的学习路径,也在爱过程中进行评估,有对孩子学习的评估,也有对自身教学地评估,采用的所有尝试都是以孩子为出发点的。

    项目设计哼关注所采用的方法&投放的材料,在设计时,我们的思维不是线性的,各独立的学科并非完全分开,而是整合在项目中,如数字并非只存在于数学活动中,也在其它学科中有所涉及,各学科通过某种理念穿在一起,给孩子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机会。

    在项目中的设计思想是什么,有什么工具供我们使用?

    教师用于观察记录的表格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目的:对孩子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展预期

    2.对孩子特点&需求的观察:包括对孩子的解读,了解孩子的兴趣,孩子可能会研究的问题

    3.我们能做什么:根据对孩子的了解,尽量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前期记录内容的反思&诠释

    5.设计周计划:细化到每天中度过孩子将开展的项目进行更深入的假设

    6.我想做什么:具体活动安排,包括如何分组

    7.老师对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观察,帮助教师继续设计下一步的项目

    8.和家长间可能会开展各种活动:包括何时约见家长,谈什么等家长工作。

    经典案例2:翻跟头

    草地翻跟头

    “我在翻跟头时世界也跟着我在转,我翻得越快,世界转得越快,世界也在转圈圈。”

    思考#

    孩子用画笔画出的翻跟头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需要哪些学习来解决困难?

    教师在发现孩子想要将翻跟头的过程记录下来时,其目标也产生了,即让孩子用图像将动作表征出来,同时教师会考虑孩子在做动作时的情绪体验。在这个项目中,可以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并用图像进行记录,这也是个让孩子感到兴奋和有趣的项目。

    孩子对于绘画的已有经验

    此前,孩子的绘画经验,用简单的线条进行表征,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以正面静态为主。

    粘土&绘画表现翻跟头

    看到孩子对人物描绘的兴趣,且尝试着用不同方式去表达其理解,教师认为应该支持孩子的兴趣,在幼儿园内提供垫子供孩子翻跟头,他们用粘土&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

    不同时间对翻跟头的理解

    孩子在完成作品后,重新审视作品,每次都会有新的理解,在重新审视的过程中了解同伴&老师对其作品的想法,也提供时间去理解其问题的所在。

    人偶模拟翻跟头动作 不断完善的作品

    通过对人偶模拟动作的观察,对作品进行完善

    纸故事 纸故事 #瑞吉欧专场Day2#让学习看得见

    在玩纸故事时,孩子惊喜发现快速翻动纸片,故事开始动起来,像动画,于是孩子发现了静态&动态转换的秘密

    孩子发现可以用视频将翻跟头的动作记录下来,通过慢速回放,捕捉动作的变化,并将捕捉到的动作用图画记录下来。技术的发现和使用给孩子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技术本身也成为孩子观察的另一种语言。

    记录发现的秘密 一边回放一边记录 翻跟头的动态呈现

    几个月后,孩子终于用图画表征出他们看到的动态过程。

    PS:懒不能再偷了,书要看,脑要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瑞吉欧专场Day2#让学习看得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kq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