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多人把老师比做春蚕,比做蜡烛、比做园丁、 我觉得“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光辉”这个词不仅道出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尊重,更是传递出了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使命。
带着这样一份责任和使命,我站在了三尺讲台之上。从教之初,我没有经验,第一次带领大家阅读时,我声音颤颤巍巍,断断续续,把之前提前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忘的一干二净,孩子们在底下开始又笑又闹,当看见我板着脸时,一个个又开始变成严肃认真起来,看着他们童真无邪的模样,我的心立刻又变得温暖,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育人的责任与快乐,而对于新时期老师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说过,“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伟大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们不但要懂得如何揣摩学生的心理,聆听他们的心声,还要针对他们每个人的特点耐心指导,认真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爱好。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每位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而每个孩子都习惯依赖着母亲,(冯**)因为父母离异,父亲不允许母亲看望(冯**)导致孩子性格开始变得自卑,经常作业完不成,也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习惯性做小动作,当我指正他缺点时,他吼着说“我爸爸妈妈,都不管我,你凭什么管我,别人的爸爸妈妈都管他们,而我没人管了。”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里特别为这个孩子感到心痛,孩子内心是渴望爱与关怀的,他们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都会在某一 个属于他的地方盛开。而作为园丁的我们如果看见了枯萎的枝叶不去修剪,就会失去了园丁的职责。在一次家访时我和他的父亲做了一次长谈,我为他分析了一下孩子心结所在,最终他同意孩子母亲前来看望孩子,孩子得到母亲的爱,整个人开始变得自信乐观起来。
《孝善·微国学》之“文明篇”中就曾经写道: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这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张**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偷偷离家出走,把张**留下爷爷奶奶照顾,因为老人家好强,怕别人知道家中丑事,当孩子吵闹不听话时,就会说一些母亲不要他了,和别人跑了等让孩子难以接受的话,使孩子从小就愿说脏话,稍不遂意就会动手打人,针对他的问题我与他爷爷奶奶聊了很久,要想让孩子变得有修养就不能灌输孩子仇恨,要让孩子体会到大家对他的爱,才能让他变得有素养,孩子学会了爱,才能更有责任感、懂得感恩、助人,孝敬父母。才能更好的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改变了以往的习惯。
身为班主任,除了教会孩子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要培养他们读书阅读习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年少时要不努力学习,到老时就会后悔读书太晚了。这句话意在勉励人们珍惜时间,刻苦读书。从一年起我就带领孩子们阅读,如今已经持续三年时间,在这三年里,每个孩子都在阅读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在生活方面,每年我都会为孩子们过生日,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中享受快乐,到孩子们三年级时,我又替他们过了一次集体生日。使他们同学于同学之间相处非常友爱,对人也十分有礼貌。
通过这些事情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加强学习,要学会用新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突发工作,用新的思维去审视我们的学生。这不但是对知识的尊重,也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对育人教学的职责与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初心很简单,就是将生平所学全部教给学生,培养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59862/f62bf4f90f63dd2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