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友友们好,欢迎来到现代散文园地。
今天咱们聊一聊“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八十抒怀》”。
这篇散文写于季老先生八十岁时,但全文充满朝气,恣意洒脱,机智幽默,对自己的调侃,对年龄的淡然,对过去的泰然,对未来的欣然。不像八十老翁,倒像十八少年,令我感动不已,产生强烈的共鸣。
文章开头段就逗得我哈哈大笑,其中最后一句,简直说出我的心声:我居然*岁了,却一点也没有*岁的感觉。写作就是说话,好的作家就是写出的话能让人惊呼,简直就是自己心里想说的。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咄咄怪事!”
显然,季老先生对生死非常洒脱,充满乐观精神,像是多活一天就多赚了一天。只有精神充实的人,才会如孔子一般“不知老之将至”吧。
随后,他对自己进行了一番调侃:“我向无大志,包括自己活的年龄在内。”因为他的父母都未活过五十,所以,季先生说能超过父母,已经非常不错了。
季先生真的是无大志者吗?众所周知,他是被国际认可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求学态度严谨,自律勤奋,晚年也同样笔耕不辍,无论写作还是翻译领域,其著作之巨算得上同代学者中的佼佼者。就是在八十岁之后的十年间,他还初版了不少书籍,精力之旺盛,头脑之敏捷,令很多年轻人自叹不如。
人生态度决定生命的质量和长度。豁达通透积极乐观的人,即使八十岁,也能在精神的世界里像风一样向前奔跑,和十八岁青春年少时并无两样。
了解季先生过往的经历后,对他更加肃然起敬。
他说,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挨了些饿,但是,因为早在二战时,已受到难以想像的饥饿的考验,以致失去了饱的感觉,所以,相比之下,小巫见大巫,让他得以顺利度过那场灾难。而且,他认为那时正是精神面貌最好的时期,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苦,于是不知不觉就冲破了五十岁大关。
“五十一过,只仿佛一场春梦似的,一下子就到了古稀之年,不容我反思,不容我踟蹰。”
这三十年真的如春梦似的妙不可言吗?继续往下看,在心酸的同时,不禁为季先生喝彩,为他的乐观,他的理智,他对求学之路的坚守,最终,顺利渡劫,守得云开见月明。同时,也为他妙语如珠,四两拨千斤的语言魅力叫绝。
“其间跨越了一个十年浩劫。我当然时在劫难逃,被送进牛棚。”
“这一生写作翻译的高潮,恰恰出现在这个期间。原因并不神秘:我获得了余裕和时间。在浩劫期间,我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后来不打不骂了,我变成了“不可接触者”。在很长时间内,我被分配挖大粪,看门房,守电话,发信件。”
“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雪夜闭门写禁文”,自谓此乐不减羲皇上人。”
在八十岁的耄耋之年,回忆起这段人生至暗时期,他没有感伤和怨恨,只有泰然和欣慰。
这段浅浅的回忆,深深震撼了我。应该具有怎样的修养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拥有话语权。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