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次的“史上最严减负令”很有效!
这不,本地某重点学校在2019新年节后第一天就开始响应号召了。
(图)
这么高效的执行力,真得点个赞。
这下好了,上学不用起早贪黑了。这是好事儿吧?
作为家长,我特别能理解——谁没事儿这么冷的天不想在被窝里多待会儿呢?谁不想晚上早一点回家呢?
老师也是人啊!
可是按照守恒定律,痛快一定伴随着痛苦。在我印象中,国家颁布减负令的大概率会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不信?咱用数据说话!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普及义务教育以来,教育部门已经陆续下放了49次“减负令”!地方部门下达的相关减负令更多。
2000年以前,国家层面发布的“减负令”,其政策“靶心”瞄准的主要是课堂内的学业负担。2000年以后,在重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制度性选择。比如,2004年后取消小升初考试。看起来是为孩子减少了一次重要考试,但政策的结果是直接导致校外培训班的飞速发展。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经济压力。
就在2013年,也出台过《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明确提出严禁违规补课、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校外文化课补习,试图打破“学校减负、社会加负”和“教师减负、家长加负”的怪圈。
可结果呢?大家都知道的,这5年成了校外培训发展最火的5年。不少在职老师一个暑假能赚一套房。无数中小老板改行到教育培训行业掘金,出现了电工师傅教英语,包工头教语文的怪象。直接导致了2018年开始的史上最严机构整顿和史上最严减负令《中小学生减负三十条》。
5年时间,减负令从十条增加到三十条,本身就说明了减负令毫无效果。
在国家三令五申的减负大环境下,我们做家长的都很清楚:孩子的书包比我们那会儿重了太多。
再来看一组数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组的全国大范围调查,2015年相比2005年,2015年学生上课外班的时间大幅度增长,学习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0.8小时,是2005年的2倍;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1小时,是2005年的3倍。
这还只是2015年的,相信如果有2018年的数据,对比会更惊人!
所以,无论是家长的感觉还是统计数据,都准确无误的说明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搞得我不得不怀疑——
教育部颁布减负令,难道是为了拉动内需?帮助做大做强校外培训产业?
细思极恐啊!家长朋友们!
君不见,今早家长群里老师发了这条取消晨读提前放学的通知后,家长们最开始担心的就是孩子没人管着读书咋办?要不要周末到机构去补?
而与此同时,我的一个做培训的朋友开始构思是否在学员群里搞读书打卡。
是的,学校不够机构来凑,效果能一样,咱也认了。可惜不是啊,这效果差太多了——不谈孩子的分数,至少咱的钱包吃不消啊。
于是乎,只有那些钱包能扛得住的家庭可以从容的把孩子放心交给机构。
事实上,现在有多少孩子在一对一的补习,你们知道吗?
有多少工薪家庭的父母,不想因为人民币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力,只能咬着牙苦苦支撑孩子的补习费,你们知道吗?
那些没有能力让孩子课外培训的家庭,只能指望孩子在家死磕。可是这样的寒门天才全国能有几个?
所以说,减负是“寒门”的灾难!
这还只是钱!更严重的问题是,随着减负令的颁布,学校授课和中高考考试挑战度减弱,获得高分更依赖于细心和记忆力。近几年女生学霸多就是最好的证明。(不是歧视女孩,我家也是女孩。只是因为女孩的记忆力和细致程度普遍超过男孩)。
于是,只要大量刷题并记住题型就能得高分成了共识。本该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年龄,却在校内校外课堂忙刷题,学生整体丧失了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会影响几代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这是更恐怖的结果!
哦,咱先不替国家操心了。还是想想,在这样减负就是增压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咱自己的孩子能不要那么累?
有好办法请留言讨论,明天咱接着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