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襄中医问痧之路
【襄中医问痧之路】铜砭刮痧工作坊第14次公益培训活动

【襄中医问痧之路】铜砭刮痧工作坊第14次公益培训活动

作者: 卉儿_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22:44 被阅读782次

          2019年7月29日下午,虽烈日炎炎,却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热情。这日襄阳市中医医院铜砭刮痧工作坊开展了一次耳部铜砭刮痧技术和督脉膀胱经的理论解析。由刘瑜主任主讲,四十多位工作坊成员如数参加,另还有一些刮痧爱好者也到访旁听。

    【襄中医问痧之路】铜砭刮痧工作坊第14次公益培训活动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耳部刮痧!大家都知道,耳部是人的全息反射区,连接人体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灵书.邪气脏腑.病形》记录:“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一、耳部铜砭刮痧技术

    1.1 耳部分区图

    【襄中医问痧之路】铜砭刮痧工作坊第14次公益培训活动

    1.2 耳部铜砭刮痧步骤:

    1.刮耳轮和对耳轮(婴儿的脊柱,也就是耳朵突出的软骨部分);

    3.刮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

    4.刮耳垂;

    5.耳屏(听宫、听会),乃至整个耳朵都刮到。

    刮完后按一按,因为耳朵上不容易出痧,揉一揉,撮一撮(也就是耳部按摩)就会出现痧点,从上到下!有黑痧再用油洗掉!

    1.3 耳部按摩:

    预备:双手搓热(后面每一节都做4个8拍)

    第1节捏耳垂

    (拇指在后、食指在前捏住耳垂向下拉)

    第2节捏耳屏

    (拇指、食指捏住耳屏向外拉)

    第3节捏对耳屏

    (食指伸进对耳屏内侧、拇指在对耳屏外侧捏住对屏向外拉)

    第4节捋对耳轮

    (拇指在耳后、食指在前,由上向下)

    第5节捋对耳轮上、下脚

    (食指上下移动)

    第6节捋耳轮、耳舟

    (拇指在耳后、食指在前,由上向下)

    第7节按耳甲腔

    (食指伸进去由下向上转圈)

    第8节揉耳甲艇

    (食指伸进去由下向上转圈)

    第9节揉三角窝

    (食指来回移动)

    第10节揉耳背

    (食指、中指、无名指从耳后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

    此外, 每天做耳朵按摩操可以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代谢,调理身体各部及脏腑机能,达到健体强身的目的。

    1.4 耳部铜砭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思路以李氏砭法八大理论为指导,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治,以通为健。耳部皮肤较薄,且敏感,一定要遵循徐而和的手法。

    2.刮拭方向按李氏砭法理论从上至下刮。

    3.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一定要首刮心肺反射区稳定上焦。

    4.刮耳部时,要取少量的油。

    5.刮痧后最好辟谷一天。

    6.孕妇不宜刮痧。

    二、督脉、膀胱经循行和穴位

    督脉穴位图

    【襄中医问痧之路】铜砭刮痧工作坊第14次公益培训活动

    2.1.1 督脉循行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2.1.2 督脉功能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2.1.3 督脉穴位

    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強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长强:络穴,督脉、足少阳经、足少阴经交会穴。位于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治:便秘,痔疮,腰痛等。

    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主治:腰痛,少腹痛,脊强,阳痿,下肢痿痹。

    筋缩: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目上视,脊强。

    身柱: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主治:咳嗽,气喘,身热,癫狂,腰背痛。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主治:热病,疟疾,寒热,咳嗽,气喘,脊痛,颈项强直。

    哑门: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主治:舌强不语,头痛,脊痛,颈项强直。

    风府: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凹陷中。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咽喉肿痛,头晕,癫狂,中风,脊痛,颈项强直。

    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五寸。主治:头痛,眩晕,耳鸣,鼻塞,中风,癫狂,脱肛,阴挺。

    水沟: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昏迷,晕厥,中风,癫痫,鼻塞。消渴,水肿,腰脊强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襄中医问痧之路】铜砭刮痧工作坊第14次公益培训活动

    2.2.1 膀胱经的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髃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2.2.2 膀胱经的功能

    头、项痛,眼痛多泪,鼻塞,流涕,鼻血,痔疮,经脉所过的背、腰、骶、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等处疼痛,足小趾不能运用,疟疾。癫狂,小便淋沥、短赤,尿失禁。脏腑、头部、筋病。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2.2.3 膀胱经穴位

    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旁。

    大杼挟脊第一行,直下风门肺俞️三。

    又厥阴俞与心俞,督俞膈俞俱一行。

    肝胆脾胃接三焦,肾俞气海大肠乡。

    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

    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骶后当。

    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挟脊第二行。

    魄户膏盲神堂走,譩譆膈关魂门当。

    阳纲意舍乃胃仓,肓门志室续胞肓。

    二十一椎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

    殷门浮郄委阳到,委中合阳承筋乡。

    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申脉忙。

    金门京骨束骨接,通谷至阴小趾旁。

    2.2.4 常用穴位

    睛明:目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夜盲,眩晕。(注意附近有动脉,特别是扎针时要避开)

    天柱: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主治头痛,眩晕,目痛,癫狂,颈项强直,肩背痛。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主治:咳嗽,发热,头痛,鼻塞,颈项强直,胸背痛。

    关元: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脐下3寸,前正中线上。主治:尿频,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不孕。疝气,小腹疼痛。腹泻。虚劳赢瘦。

    承扶:臀沟中点。主治:痔疾,痢疾,阳痿,带下。

    委中:腘横纹中点。主治:小腹痛,小便不利,遗尿,腰背痛,下肢痿痹。

    (委中放血可以治疗经常过敏的患者,患者站立面对墙,膀胱经绷直,拍打委中穴至到青筋暴起,放血,拔罐至粉红色。)

    承山: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中。主治痔疾,便秘,腰背痛,小腿拘急疼痛。

    (形似臀部,可以治疗痔疮)

    至阴: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主治: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足膝肿痛。

    2.2.5 背俞穴

    背俞穴的穴位都在膀胱经的第一条侧线上,与督脉间隔1.5寸。

    背俞穴的功能:适用于所对应的脏腑疾病、脊椎疼痛强直、腰腹部疾病等,也具有强壮保健作用。我们平常治疗的时候会用俞募治疗法搭配治疗该系统的脏病,比如肺俞+中府穴 治疗肺部问题;肝俞+期门穴治疗肝部问题等。

    期间刘主任给我们讲了一个病案:一个肝硬化患者刮完痧后身体特别的冷,大热天也从骨头里透出了冷,这就是体内出现了排寒反应,正因为这种冷我们才应该继续刮痧,将体内的寒气排出,排寒的过程中我们要振奋阳气,同时背俞穴也能针对脏腑来治疗疾病,所以刮督脉膀胱经是非常重要的。

    小贴示:

    背俞穴的时候刘主任给了我们一个简便记忆法,肺俞三,厥阴俞四,心俞五,督俞六,膈俞七,肝 胆  脾 胃 三焦 肾,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气海俞十五,大肠俞十六,关元俞十七,接下来就是八髎穴

    2.2.6 经脉奇穴

    第八胸椎下没有穴位,但是这附近有个经脉奇穴胃脘下俞。

    胃脘下俞:横平第8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主治:消渴,胰腺炎,胃痛,腹痛,胸胁痛。

    (对于消渴病患者,在第八胸椎脊突下有压痛,在治疗时可以在第八胸椎脊突和胃脘下俞着重刮。)

    痞根:横平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5寸。主治:腰痛,痞块

    (可以检查人体内是否有肿块)

    消积:足后跟上三寸。主治:聚积、痞块。

    (这个穴我们可以和痞根配合用来诊断。最正确找消积,要让脚垂在床沿上面,从这个地方找上三寸的距离,那你可以用原子笔管,不要太尖的哦,去压,如果没有痛,代表这个人身上没有积,如果有压痛,只有一个脚,不管是左脚或右脚,代表身上有积,你一样可以在这下针,治疗完以后,你怎么知道它好了,再压它,没有痛了,那就好了。)

    2.2.7 足太阳膀胱经

    井 穴    至阴        金(母穴)

    荥穴      通骨        水(本穴)

    输穴      束骨        木(子穴)

    经穴      昆仑        火

    合穴      委中        土(补法)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荥

          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称五输穴。五输穴又配属五行,其按五行相生克规律依次配属,阳经的“井,荥,输,经,合”配“金,水,木,火,土”,膀胱经的经性是水穴,按五行配属“水穴”对应 “荥穴”,“荥穴是通骨穴”,通骨穴就是膀胱经的本穴。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那么对膀胱经的实证在束骨穴(膀胱经的子穴)上多刮,膀胱经的虚证就在至阴穴(膀胱经的母穴)上多刮。由于该经的母穴是井穴,按照“补井当补合 ,泻井当泻荥”的原则,对于膀胱经的虚症在委中穴多刮。

    三、刮督脉和膀胱经的顺序、手法

          刮督脉时在骨凸处要斜着往下刮,以防损伤骨膜。先刮督脉再刮两边膀胱经,肩胛骨内缝扣进去一直往下,全背要一片一片的刮(如同扫地一般),而不是刮完一条经络再刮另一条。注意手上的经络是需要一条一条刮的。特别是刮手腕处要完全暴露出来,一直刮至经络的井穴,再四井排毒,从肘关节以下磨黑痧。

    刘主任还亲自给我们做了演示,让我们能够更直观的了解重要穴位的刮法及位置。

    【襄中医问痧之路】铜砭刮痧工作坊第14次公益培训活动

    台下的学员也是听的很起劲!拿起手机拍照记录!

    【襄中医问痧之路】铜砭刮痧工作坊第14次公益培训活动

    结束语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理论知识很重要,但还是要求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会应用,结合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刮痧技能,更好的传扬李氏砭法。

    “慧于心,乐其事,勤于思,敏于行”

    李道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襄中医问痧之路】铜砭刮痧工作坊第14次公益培训活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qq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