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上,在优酷上看《中国机长》,也算是补了国庆档的课。当意外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当不可能变成可能时,如何保持头脑冷静,这部电影带来了一些启发。
看完电影,也算明白了为何袁泉突然广受好评。当危险来临时,有人歇斯底里,可总需要有人保持清醒。
“给你飞机,你会开吗?”
“我们也是儿子、女儿,爸爸妈妈,我们会一起回家”。
先严词震慑住失态者,再用同理心来争取大家的信任,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生死与共。
电影的结局早就知道,可是在看的过程中还是会感到震撼。电影让人有一种代入感,仿佛我们也在8633航班上。地面人员不停的呼叫,雷暴中的一线生机,导演抓住了观众的心。
走心的故事,票房不会太差,加上张涵予、袁泉、李沁的专业,2019年的优质电影,便又多了一部。
都说人的记忆过了48小时便会减半,周末再回想,几个情节值得回味:
(1)玻璃裂了,没人会提前告诉你
欧豪饰演的副驾驶,第一次与刘机长共飞。一趟常规的飞行,有人想着回家后给孩子过生日,有人想着这趟飞完就结婚,咖啡的香味还没散去。
可是,挡风玻璃裂了,没有飞鸟、没有征兆。原本风和日丽的一趟飞行,一下子仿佛陷入诅咒。右侧发动机损坏,青藏高原的海拔让飞机不能下降,供氧时间有限。转向四川降落,大范围的云层中电闪雷鸣。

一趟普通的飞行,突然就变成了绝路。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3月末的那个夜晚,急促的电话声中是母亲崩溃的哭声。父亲的一场重病,让整个家庭都差点窒息,如今也只能期待时间的馈赠。
前夜,加班有感,在朋友圈写道:经历多了,遇事便不再意外,会控制欲望,能咬牙扛事。
是啊,当看着《少年的你》中00后都已经长大、担事,80后的自己真是人到中年了。
(2)认知对待每一项技能,也许看着没用,需要时可能就是生死一线
电影中有这么一个片段,机组成员上机前,繁琐的规章程序一条条念,有人吐槽说,背了这么多次,一次都没用上。
可是,当意外发生时,人的恐惧、茫然会让人忘记冷静,这时便是刻到骨子里的程序来发挥作用。因为,那种环境下,连自己都快忘了。
我们常常会自以为什么都懂,看书一目十行,做事轻轻拂过,仿佛尽在掌握,可隔天便清零了。
所以,对自己狠点,对这个世界的敬畏多点,居安思危,是真要做到才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