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开始对理科班讲动量守恒了,这是高中的重点与难点。先引入了两个情境,一个是:一个人在一望无尽的冰面上,如何逃脱离开?后来学生反映这个人怎么会到这里,是啊,设计题目要符合实际,最好改为在光滑的溜冰场中央;另一题是一个人在小车上,用锤子连续向一个方向敲打小车,小车能如他所愿一直向一个方向滑行吗?
不得不说,这个引入会引起兴趣与思考的,我没有解释答案,而是说学了动量守恒定律,你就会得出答案了。应该说这样的设计是能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
接下来就是讲涉及动量守恒的三个概念,分别是系统、内力与外力。我根据常见的例子与画图,让学生理解他们的概念,这个讲得比较通俗易懂。我想没有寒假了解比较多的例题,没有稍微的总结,也是一下子难以脱口而出的,可见花时间的作用了。
然后讲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与理论推导,实话说,我以前从没有用理论推导过动量守恒,其实真正教3-5动量也就不超过3次,还是用粉笔做背景的。所以没有基础与课前的简单重新备课,一下子还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推导。
后来发现是用动量定理来推导的,也就是说分别对系统里的两个物体运用动量定理,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内力等大反向,然后进行移项合并,就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这里使用的都是矢量表达式,没有规定正方向,也就是方向是否规定与结论无关,这里内力中的负号只是反映两个内力关系是反向而已。
这个推导过程有点类似于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推导,就是利用动能定理,利用功能的关系,移项合并,就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然后讲述守恒的条件,讲得还很简洁扼要,一是合外力为零,这个包括不受外力情况与有受力外力为零情况,二是某个方向上合外力为零情况。我都通过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特别对于某个方向上合外力为零,我举小球沿弧形小车向上滑行与单摆在小车向上摆动过程为例,此时小球或单摆向上运动过程中,受到自身重力作用,且没有力与它平衡,不像小球在水平面运动,有支持力与它平衡,所以系统动量是不守恒的,但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合力为零,则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我还具体地列出守恒的表达式,应该说,学生对于这个难点问题会理解比较到位。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例题让学生分析思考,有些班还让学生上讲台做。不做不知道,结果有些学生在脑子里就得出答案了,也就是学生不但理解某个方向合外力为零,列出式子,而且能列出最简式。从这题,我们也得出系统内部作用前动量为零,作用后一个向前运动,为了保证守恒,另一个物体必定向相反方向运动。
这样就顺利成章引入开头的情景,如何离开冰面,就是从人这个系统里向前扔出一个物体,比如衣服,那么人就会沿相反方向运动;人敲打小车,锤向右提起时,车就会向左运动,相反地,人挥手向左摆动锤子时,车就会向右运动,即车随着锤子的一提一放向左向右的连续运动,而不可能连续的向一个方向运动。
应该说,由于备课的充分,学生的积极性,在某些班级上课是高效的,精神是抖擞的。即便这样,我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随口说出某个例子中,单摆向右运动,车子也向右运动的情况。深思一下可以得出,如单摆向右获得一个速度,动量增大,那必然另一个物体动量减少,怎么减少呢?如果原动量都为零,则物体沿相反方向运动,这样系统动量才会为零,保持不变;如果小车本来就有速度,那么它就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减速运动,抵消另一个物体动量的增加,也就是说另一个物体也可以沿原来的方向运动。总之,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一个动量增加,另一个就必然减少。
还有一个问题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冰面上要多次扔出衣服吗?我是这么提到的,如有摩擦,反方向运动的人会停止,就需要多次向前扔,但如果冰面假设绝对光滑,就只需扔一次啊!这是我没有仔细考虑到的,但聪明的学生就一下看出来了。
总之,学习不断,才能进步不止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