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放弃自己炒股,准备好好做个基民,加深对基金的学习,试图把国内那些优秀的基金经理找出来,在其中选出最top的基金。
有朋友会质疑,何必这么麻烦,老老实实买指数基金就好了,何必买主动基金,给那些基金经理送管理费呢?
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哪个更好,是争议特别大的事情。雪球上还一度发起一个讨论活动,很多大V、普通用户都参与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可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
说指数基金好的搬出巴菲特站台,连他老人家也多次公开说指数基金的好,说出主动基金管理贵、甚至有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业绩特别烂,赌性强不对用户的钱负责。
说主动基金好的,主要是通过数据说话,A股的散户还不少,机构的成绩还是很不错,不少优秀基金经理的存在,他们用多年的业绩说话,战胜沪深300指数可能,很多的成绩都比基准要高出不少。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加喜欢主动型基金,当前A股市场还不够成熟,还是有很多优秀基金经理业绩很好。等到A股也像美股市场那么成熟,基金经理战胜指数难度也很大的时候,就会选择指数基金。
决定买主动型基金后,便开始从网上资料查找有哪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在雪球、知乎、头条的基金达人们文章中出现最多的基金经理有张坤、谢治宇、朱少醒、董承非、葛兰、杨浩、曲扬等等。
可以说,优秀的基金经理几乎是明牌,只要多看几篇文章,稍微用心找一下很容易就找出来。
找一只优秀基金难度不大,用这些基金构建合理的组合,是很有难度的事情。
以NBA球队组建打比方,不是说你有几个明星球员就一定是强队,必须每个位置上都有牛人,能合作好配合好,才可能组成一支强队。
为了分散风险,我们买了不同的基金,但如果这些基金风格很接近、持仓相关度很大,那么便起不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有些基金经理偏好价值股、大盘股,有些更喜欢成长股、中小盘股。想要构建好的组合,需要对这些基金有一定的认识,可以说难度不小。
构建基金组合这么麻烦,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呢?
我觉得应对的办法就是抄作业。
雪球、天天基金、且慢这些平台都有各种各样的组合,这些组合有的理财大V维护的,有的是基金公司维护的,有的是普通用户维护的。
那么多组合,如何知道哪些作业值得抄?
一个值得抄值得跟投的组合,至少必须满足以下两点:
1、有公开的成绩证明,时间越长越好
一个混合型股票型组合,长时间跑不过沪深300指数,那么连看的必要也没有。一个以债券基金为主稳健为目的的组合,要是曲线不过平滑,回撤总是很大,肯定也不是好组合。
组合的净值肯定越高越好。组合建立时间肯定越长越好,几个月的时间意义不是那么大。
2、主理人有发文章解释组合构建理念、调仓逻辑,越多越好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能不能拿住一只基金在于你能否相信这是好基金,迟早会涨起来。能不能拿住一个组合,持续跟投组合也是同样道理,在于你能否相信这是好组合。
如果主理人选择那几只基金也不解释,你也不明白组合构建的目标,业绩基准,主理人调仓换基金也没任何说明,只是简单说两句话,那么跟投的人体验一定很差。
我最推荐雪球上的组合,有很多基金大V都有自己的组合,有好几个组合成立有两三年,成绩也很不错,有几个已经净值翻倍。
@二鸟说 老师的价值五剑

@基民柠檬 老师的远足

@东方财之道 老师的东方进取1号

兴全、交银、中欧、工银等基金公司也在平台上有公开组合。
交银施罗德基金-交银带飞组合

投资中,心态有时候比策略还重要。大V的公开文章、直播一方面是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逻辑,还有更大的作用是心理按摩。
就我个人而言,知道一些大V的公开组合后,我就下定决心不折腾,好好地抄作业。与此同时,多看大V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理念。
抄作业是因为我意识到这些大V、老师们做的比我好,自己达不到他们那种境界,能看懂理解、踏踏实实抄作业,然后获得想要的收益就好。感谢他们的分享,也感恩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
注意:以上仅为个人意见,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