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师傅,欧师傅!”
走廊里是杨护士操着京腔在呼叫欧师傅。
很快,操着川普的欧师傅向杨护士报道,接受任务分配。
欧师傅是病房资深护工,听护工王师傅讲,欧师傅已经在这个医院干了二十多年。她身材矮小,皮肤白皙,干活麻利。她的任务是管理病房被服,好像还间接领导另外两名护工师傅,配合护士做些零碎工作。每天饭车进来时,再挨个各病房通知打饭,闲暇时背着手在病区踱步,或到病房指导病人家属术后护理等,颇有领导风范。
欧师傅很是健谈,在这里工作久了,积累了不少护理经验,更会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计算出住院时间等等,人材呢!
在严格的家属探视时间外,欧师傅不失为一名好聊友。尽管她从南到北工作了二十多年,但我还是不能完全听懂她的川普。我是虚弱的病人讲话声音小,她是急促的川普,我俩聊天好多是彼此在连蒙带猜,聊了两次,她便不来了,哈哈哈。
饭车整点整时到,老公总要迟到几分钟。术后两三天我自己打不了饭,便请前来通知的欧师傅代为打饭,她熟门熟路地帮我做好这些,还不忘报一下食谱。等老公满头大汗赶到病房时,我已经使劲坐在床边,扶着移动输液架吃饭了,告诉他这是护工师傅帮忙,要记得感谢人家。
护工王师傅的任务是给各病房打开水,擦洗手台,拉窗帘。她是河北人,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每天早、中、晚,她要推着水车挨病房送开水,轻手轻脚,轻言轻语。从初次见面的点头微笑到后来的问候聊天,我们已经相当熟稔了。
王师傅每月工资三千多,这收入在这个城市生活比较困难。她们一家住在出租房,聊到买房时她给了我一个超级惊讶无比的表情,我懂的。她很珍惜这份工作,服务认真极了,我喜欢她的微笑,也喜欢和她聊几句。
一天,朋友来探视,抱了一捧超大的鲜花束,病房马上沁香扑鼻。他们走后,我美滋滋的闻着花香,辨认着花朵。这时,王师傅来送开水,看到那一捧花高兴的说“啊呀,芍药香呀!”然后告诉我,她老家邻居的花田里种着好多芍药,这个季节正是芍药开花的时候。看她内行又兴高采烈的样子,我觉得她可能是想家了。
第二天清晨,她照例来拿开水壶,一推门便说“还是在你这能闻到好空气”,谁说不是呢?连查房的医生护士群都忍不住瞟一眼我的花呢。
病榻笔记(2)第三位护工师傅也是河北人,她的任务是清洁地面、卫生间。与欧师傅、王师傅相比,她很内向,在住院期间,和她说的话最少。她干活一样认真,我的病房没有一点异味,妹妹为此把医院夸了又夸。
术后的我弯不下腰,如果她看到我挪着下床,会主动过来帮我把拖鞋放好,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感动不已。
出院的前一天,三位护工师傅看到我都在问是不是要出院了?我说还要看医生怎么说。她们肯定地说,没问题,一定能出!喏,她们很有经验呢。
果然,在最后的检查后,主治医生宣布我可以出院了。医生们前脚走,欧师傅、王师傅后脚就来问,大家都喜滋滋的分享我的好消息。
当我正式离开病房时,三位师傅正好在走廊里忙着,我一一和她们道别,走廊里小热闹了一阵。
这些善良的人们,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留给我许多温暖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