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原文摘自丛非从老师的公众号,是公众号文章的拆书稿。原文地址如下:https://mp.weixin.qq.com/s/Moxckrzx84ZVSvCg-XqFWw
【R·阅读原文】
陪伴的前提是参与,没有参与就没有陪伴。而参与,至少有3种形式。
最低级的陪伴是“帮你解决问题”。
稍微好点的陪伴,就是陪你说话、带你玩。
最好的陪伴,是陪伴一个人的情绪。
最后,如果没有人懂得陪你,你可以陪自己。
【I·讲解引导】
陪伴,这是当下社会最热门的一个词语哈!
恋人之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亲子关系,“陪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对于父母,更有那首温情四溢的“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但你真的会陪伴吗?真的是在陪伴自己的恋人、孩子、和老人吗?
图片来源于度娘首先,陪伴真的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陪伴,被他人陪伴着,获取内心的温暖;去陪伴他人,给予对方肯定和支持。一起去抵御这个现实世界的苍凉与残酷。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呢?
有人会说:我放下自己的事情,就在你的身边,这不就是陪伴嘛!
还有人会说:我关心你的衣食住行,给予你物质上的保障,难道这不是最真诚的陪伴吗?!(典型的直男思维哈)
不,这都不是陪伴。
因为真正的陪伴,前提是参与。参与到对方的情绪和想法中去,没有参与就没有陪伴。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戏谑的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看着手机。
很多熊孩子(问题孩童)的原生家庭,其实并不是父母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管教。
而是父母就在孩子的身边,但并不关注孩子内在的所思所想,只是想让孩子外在的行为符合父母的要求。最终压抑孩子的天性,导致年幼的他们产生本来可以避免的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于度娘所以,真正的陪伴,至少有3种形式。
一、帮你解决问题。(最低级版)
即当你产生负面的情绪问题时,我来帮你解决问题,甚至直接动手替你完成本该由你自己要去面对的事情。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很多夫妻或情侣之间,当女生想要倾诉自己内心的情绪时,男生会觉得她很啰嗦。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唠唠叨叨说了半天,而且自己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了呀!
已经告诉她该怎么去做,只要她直接去做就好了,一直说,说了这么多,累不累啊!我都快被她烦死了!
而当女生感觉到男生不耐烦的态度之后,本来就郁闷的心情,更加的雪上加霜,甚至会产生他就是不爱我了的念头,导致双方的感情变得冷漠。曾经的无话不说变成了无话可说。
这个情景是不是感觉挺熟悉的哈?
对,这就是著名情感心理学家约翰.格雷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最经典的概念:女人需要倾诉,男人需要独处。这也是男女思维差异的重要观点。
这种所谓的“帮你解决问题”,其实是希望对方尽快的闭嘴,结束当下的这个话题。
因为给你解决方案之后,你去做就行了,就别来烦我了哈,让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如果进一步的分析内在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对方尽快的结束当下的情绪状态,回到我认为“正常”的情绪中来。
这其实也是一种“控制欲”的表现。即,我不允许你有别的情绪,只能处于我允许你的情绪状态。
而任何的“控制”,都会引发对方被侵犯的感受。
首先,就是自己的情绪不被看见、不被接纳、不允许存在。
这种被压抑的自我感受,进而会产生新的负面情绪。即自我被否定的委屈。
有些人会用愤怒来宣泄这股委屈的情绪。
“你就是不懂我,都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你是直男,根本不懂什么是爱…”
然后,用指责与攻击来发酵自己的这股情绪。
也有些人会用悲伤来接纳这股情绪,认为对方已经不爱自己了,自己被抛弃了!导致自己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中。
所以,“解决方案”只有在对方真的来求助的时候,才能给予你的建议和方法。
而在对方只是想要倾诉的时候,这就会变成“说教”、“控制”、“侵犯”的化身。
直男们请记住,你好不容易追到的女朋友,内心的真实需求是:“老娘只是想要跟你说说话,不是来听你教导滴!”
图片来源于度娘二、转移你的情绪状态。
即,陪你说话,带你去玩。
相比“解决问题”(实则是不允许你的情绪存在),陪你聊天,倾听你内心的烦恼。
然后帮你转移当下的负面情绪,用吃喝玩乐,或者购物,来压制情绪。
可问题是,情绪能被压制住吗?
答案:不能。
我们永远无法压制自身的情绪。因为它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潜意识行为。
压抑自己,只会产生更大的情绪问题。
因为产生情绪的根源问题,并没有被解决,甚至没有被看见。
比如,你的朋友失恋了,你带着他外出旅游散散心,吃好喝好,玩他喜欢玩的电玩游戏。
表面上是在安慰他,把他从失恋的负面情绪中给拉出来,陪伴着他,一起度过这段伤心悲痛的时光。
但是,吃完了,喝光了,游戏玩腻味了之后呢?
当他回想起自己被分手的那一刻,他还是会重新陷入到悲伤哀怨的情绪中去。
因为他的问题还在,为什么会分手,被抛弃的那股感受一直都没有消失!
其实这第二种陪伴方式,依旧是我不允许你的情绪存在,只是我用自认为快乐愉悦的方式,来让你处于我想要你有的情绪反应之中。也就是你只能有开心的情绪,不能有悲伤和委屈的情绪。
这其实与第一种“帮你解决问题”,是差不多的。
“我带你玩”和“帮你解决问题”,都是不允许你当下的情绪存在,尤其是负面的情绪。认为只要帮你转移这种情绪状态,就是万事大吉了。
殊不知,这却是在剥夺一个人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成长的机会。让ta再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依旧会手足无措,依旧会负面情绪爆棚。
因为ta根本没有真正的了解与接纳自己。
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中,这是太常见的情景了。
现在电子产品畅销,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有情绪问题的时候,(一般孩子情绪问题的外在表现就是,要么哭哭啼啼,要么大吵大闹),大多数父母就会把自己的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给孩子玩。
这个方法看起来非常的有用,当孩子接到手机之后,立刻沉浸到游戏,或是动画视频中去了,人也不在哭泣,也不会吵闹。
而父母就可以安静专心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似乎世界一片祥和,每个人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可真的是皆大欢喜吗?
不。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并没有被看见,更谈不上满足。只是被手机给转移了。
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还是会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
并且一旦这种行为模式形成思维定势,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回避型人格特质。
将来一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他们就会想要逃避问题,找一些能让自己快速愉悦起来的事情去做。
其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就是,“我不能有不开心,不开心的状态是可耻的。”
这就是逃避型人格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我不能不开心的,所以我要时刻的去追求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这很容易让人陷入到及时享乐的心理黑洞中去,甚至沾染上各种成瘾性的行为。
又或者会培养出讨好型的人格。认为自己只要讨好所有人,就不会产生不开心的事情了。
最终导致自己变成“中国式老好人”,失去了内在的底线、原则、主见,还有梦想。
这背后其实都是因为自己无法面对内在的负面情绪,想要通过转移或压抑,让自己去逃避问题。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在童年时,自己产生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没有被看见,没有被接纳。导致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理。
推荐大家看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就是很详细的描写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他的心路历程,如何逃避现实问题,最后陷入到人生无尽的深渊,害人害己,不得善终的故事。
这不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哈,而是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自传。
图片来源于度娘三、最好的陪伴,是陪伴一个人的情绪。
即,就是我看见你的情绪存在,并且作为旁人,允许你情绪的存在。
哪怕是你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是你让自己陷入到这种负面情绪之中。我不但看见,而且接纳你的这份情绪存在。
当你抱怨生活的不公,我陪着你一起控诉;当你生气,被他人侵犯,我陪着你一起抵御和咒骂;当你失败沮丧,我陪着你、鼓励你,和你一起重头再来。
我就在你身边,陪着你,一起度过这段时光。
但是我绝不来改变你,不是来给你指点江山的,更不是来点评你和教导你的。
所以,最高级的陪伴,就是我允许。
允许你有任何情绪的存在。焦虑可以,孤独也可以;失败可以,哭泣也可以;愤怒可以,宣泄也可以。
只要行为上不去伤害自己和他人,一切都是可以的。
当然,允许的基础是,看见。
你看见对方的情绪存在。或者说是感知到对方真实的情绪存在。
有人会说,如果我的孩子因为学习的压力,暴躁地发脾气,不愿意做作业了。也要允许他的这种状态存在吗?
正确的做法,允许孩子烦躁愤怒的情绪存在,但同时要求他完成一个学生的责任。
比如,你可以说:“是啊,作业好多好难啊,让你好烦!你也可以休息一下!但你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我可以陪着你,来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吧!你可以的!”
这里多说几句哈,不只是孩子做作业的情绪。当他们产生负面情绪时,尤其是当他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绝之后。作为父母在制止孩子的行为的同时,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存在。
如果只是一味的用父母的威严去禁止孩子的情绪产生和发酵,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的情绪被看见,被表达出来之后,他的理性思维就会回归。当他慢慢地冷静下来,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行动力。从而走出自己的困境。
所以,真正好的陪伴,就是我在你身边。告诉你,这是可以的,你可以有情绪的存在,你也一样可以把问题出来好的。
图片来源于度娘那么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当遇到情绪问题时,有好心人给建议,帮我们转移负面情绪的注意力。
但你知道这并不是好的陪伴,甚至是在阻挠你的成长。
拒绝。学会拒绝这样的“好意”。
又或者,也没有人来陪伴。这时候,你需要做得就是,自己陪自己,去感知和接纳自己内在真实的情绪,允许这份情绪的存在,也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此时,就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让它自动的进行下去。
做几个深呼吸,慢慢的平复自己的心情,去迎接自己的理性回归。或许解决问题的思路,自然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图片来源于度娘关键词:陪伴=看见情绪的存在+允许情绪的存在。
适用边界:当自己处在情绪之中,或是陪伴他人的负面状态时。
what:陪伴,是允许自己或对方真实的情绪存在。无论是自己陪伴自己,还是陪伴他人,去度过一段负面的状态。这都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why:人与人之间最深情的情感链接方式,就是我陪着你,陪伴你度过最好或最坏的这段日子。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当然,陪伴也包括我们自己陪伴自己,一路前行,一路成长。
How:第一步,觉知自己或他人的真实情绪。对于自己不逃避、不压抑情绪;对于他人不猜测、不定义对方的情绪。
第二步,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如果与对方确定真实的情绪之后,可以去询问对方“怎么了”,认真倾听ta的情绪袒露。
第三步,允许这股情绪的存在。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因为情绪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潜意识的外在表达。
第四步,告诉自己或是对方,我知道现在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我愿意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个情绪产生的刺激源。
【A1·联系经验】
我曾经在朋友家小住一段日子,有幸与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相处了不长也不短的时间。
说实话,这位小朋友是一个被家人过度宠溺的孩子,脾气比较暴躁,甚至有时候是到了蛮不讲理的地步。
比如,会直呼自己外婆的名字。动不动就会发脾气,要么大喊大叫,要么号啕大哭。几乎在家里没有人能够管她。
有一天,我陪她一起看动画片,看到最精彩的时候,她妈要接她回家。
当她妈刚说出准备回家的要求后,立刻就像捅了马蜂窝似的,小朋友一下子大叫:不要,我要看动画片。
当时,她的声音真的是震耳欲聋哈!真不知道一个五岁的孩子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发出如此巨响。
她妈妈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生气的情绪爆发,二话不说,直接关掉电视机。
女儿也不甘示弱,趴在沙发上大声哭泣,真的是眼泪哗哗的啊!
而我就坐在小女孩的身边,用手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对她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看不到动画片了。不过现在真的很晚了,你要回家睡觉觉了。你现在可以哭,也可以生气,但你必须要准备回家。”
渐渐地,她的哭声小了,哽咽着说了一句:“那我明天可以继续来看吗?”
“当然可以,明天我陪着你,把后面几集看完!”
然后,她用小手抹着眼睛,对着她妈妈,弱弱的说了一句:“妈妈,那我们现在回家吧!”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一开始,我以为自己用得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些小技巧。比如,阐述事实(天黑了,时间晚了哈);提出要求(必须回家)。
后来,看到丛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先看见小女孩的情绪存在,并且允许她有自己的这股情绪。
当时,我就坐在她的身边,也算是一种陪伴。后面才是阐述事实和提出要求。
而当小女孩发现自己的情绪被我接纳之后,开始慢慢地平静下来,知道自己也该睡觉了,才会有她顺从的跟着妈妈回家。
要知道,当时她妈妈是蛮吃惊的,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以前小朋友遇到类似的情景,大概率会乱发脾气,大吼大叫的闹腾半天。
而这次居然能让她迅速的平复情绪,顺从的听话回家,真的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由此我自己也有所感悟。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的四步骤。其实也是看见与允许情绪的存在,并且接纳自己的情绪感受,然后再提出自己的需求。
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真理都是相通的!
【A2·规划应用】
那么如何觉知自己或是觉察他人真实的情绪呢?
先觉知自己的每一种情绪的真实感受,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写自己的情绪日记。这也是我自己一直提倡的,也是自己一直坚持写作的动力。
真正的高情商,并不是花言巧语的哄他人开心。而是能够觉知自己的情绪,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
所以,写情绪日记是非常棒的培养自己情商的方法。希望大伙一起来写作,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互相提升。
写作,无论外界怎么样来评价你,都是值得你去坚持的一件事。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字,也希望大伙来监督和点评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