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5.14,母亲节,一大早就受到微信朋友圈各种“母亲节快乐”,“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我爱你”之类的语言暴击以及各种朋友同学同事师长微商的母亲的照片刷屏。
“你说,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应景般地发一条朋友圈?”
朋友小初发了这句话过来,附上一个翻白眼的表情。
“难道不发朋友圈,我就不爱我妈了吗?”
是啊,什么时候,朋友圈成了曝晒情怀的地方了?
什么时候变成了,“哎,你看她妈妈好年轻噢。”“怎么他妈妈这么气质,他却长得和闹着玩似的。”“哎,你看你看,啧啧啧啧……”这样带有攀比性质的话题了呢?你的父母不曾嫌弃过你,你却在这里将他们搬上货架一一比较吗?
其实对于母亲节父亲节乃至妇女节的刷屏,我早就习惯了,就像每年的愚人节一样,一群随波逐流彰显情怀的人不知所以地说着“这一天,我不想别人,只想你”“世间再无程蝶衣”。你是否真的看过《霸王别姬》,你是否真的了解过哥哥的生平事迹,甚至,你是否为此了解过什么是抑郁症?至少,我觉得我还远远不够格。
那么,哥哥太远,就在你身边的父母呢?你有多久没有和他们打过电话了?
我身边的朋友笑我说,你怎么还像个小孩一样每天打电话给爸妈汇报一下今天的事,不烦吗?
烦?怎么会烦呢?因为自身的原因,很难有时间回去,见不到面还不联系,是不是,太不合乎情理了?说句开玩笑的话,买家电还有售后服务呢,养了十几年的孩子,连评分表上的一般满意都做不到,是不是太不正常了?
中午约了小初一起吃牛排,小初的堂妹阿鲁一听有大餐吃也嚷嚷着要一起过来,我见过阿鲁一两次,怎么说呢?小姑娘爱笑脾气也好,就是有一点,她太爱拍照发朋友圈了,不管是吃饭购物,她总要拍照然后进行长时间的修图发朋友圈然后等候点赞的人数。
“我看她不会为了来吃,是为了拍照的吧?”
“她也就这点小爱好,随她吧。”
果然,刚上了一道沙拉,阿鲁就开始忙不迭地拍照,“你们先别吃,让我拍张照。”
全程,在我和小初边聊天边吃饭的同时,阿鲁一直都在修她的照片,“姐姐,你说我妈这张照片好看吗?”
阿鲁把手机屏幕在小初眼前晃了晃,“干嘛?你要发母亲节的朋友圈?”
“是啊,同学都在发,我不发总觉得怪怪的。”
“就发这张吧,挺好的。”小初无奈地对我摇了摇头。
“好嘞,那我换个滤镜再想一下要发的话。”
全程,阿鲁都在致力于她的修图大业,我想,她应该不记得今天中午牛排的味道吧。
“喂,妈,蛋糕收到了是吗?好的,没事,你跟我还客气啥呀。”
“阿姨的蛋糕到了?”我问小初。
“恩,她还和我客气,弄的我怪不好意思的。你说,这不是应该的吗?”
“是啊,我们拿东西的时候都觉得父母给的天经地义,但只要给他们一点东西他们就能开心好久,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很愧疚啊。”
“是啊,然后就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像当初他们给我们的一样。”
我身边有很多像小初这样的人,她们做什么事不浮于表面,也觉得没有必要在朋友圈找存在感,有很多事情,都是她们说起后我才知道。我有一个学姐,暑假一个人从西安走到青海再从新疆走到内蒙,钱不够的时候就在路边打打零工,再继续上路。这件看起来可以放到朋友圈里吹嘘的事,是凌晨在街上撸串的时候她告诉我的。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也不尽相似,有像阿鲁这样可以从朋友圈获得快乐的人,也有像小初和学姐这样自己知道就好的人。
最后,每个母亲都是小孩,需要相互守护,母亲节快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