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个小说,内容是写一个学生考上大学,然后找工作养家的事儿。
这个学生出生于贫困的家庭,靠着自己的拼搏,终于考上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大学,但这在村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新闻,真可以说是光耀门楣,全村的老少爷们儿集资给他凑够了学费,对他改变乡村面貌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当官,给家乡修路,希望他能够改变乡村的命运。他带着希望迎着太阳出发,求学路打了几份工,工友们听说他是考上的大城市的大学生,都对他十分客气,敬重。他也那么勤劳,朴实,善良,人间的温暖如春风催生他的成功梦。
大学里他一方面打工,一方面刻苦求学。同学们和老师也都好心帮助他,本来想通过考研考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家庭那一头太沉重了,他无力再只顾自己,于是毕业之后开始求职。
他和几个人共同合租一间房子,工作找了一个又一个,老板不给钱或者拖欠扣饷。在这艰难的情况下,母亲有病没了依靠,他只好带母亲在身边。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工作,但因为照顾母亲,而两次影响了工作,于是失掉了这份儿工作。在生活边缘挣扎的他,实在没有资格生病,而艰难困苦的他,他不生病又是不可能的。他年纪轻轻,没有资格恋爱,也没有在大城市里买上房子,创业艰难痛苦多,精神没有打败他,而糟糕的身体把他打个大败。
小说写的太沉重了,特别是后面的部分,越来越走向抑郁消极,其实这只是个例,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工作之后能够养活自己,照顾家庭。
但大学生毕业之后,要敢于吃苦,要敢于奋斗,却是每个农村山村学生都要走的路。他们没有家庭的物质资助,也没有祖辈父辈人脉可用,文凭又没有烫金片儿,毕业之后,投身于城市的人海之中,艰辛谦卑真的令人关注!
规划人才缺口,为需设科,学而能用,尊重青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可以让青春流汗,莫让青年流泪!
呼唤大学教育制度改革,呼吁社会关注青年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