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1),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huán),其状如樗(chū),其叶如麻,白华(2)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fú)(3)。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4),多苍(5)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6),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tún)而白毛,大如笄(jī)(7)而黑端(8),名曰豪彘(zhì)。
【注释】
(1)乔木:高大而盘曲的树木。乔,高大而盘曲的意思。(2)华:即“花”,同音同义。(3)胕:浮肿病。(4)竹箭:即箭竹。(5)苍:深青色。也可解释为黑色。(6)水玉:水晶石。(7)笄:即发簪、发笈,古人的一种生活用具,一般用金属、骨木或者玉石等材料制成。(8)端:毛尖、毫端。 【译文】
(英山)往西五十二里,有座山叫竹山。竹山上到处是高大盘曲的树木,竹山北面盛产铁矿。竹山中生长着一种草,人们称它为黄雚。黄雚的外形像樗树,但叶子像麻叶,它开白花而结红果。外表呈赭色的黄雚果子,人们若拿来洗浴,不仅可以治愈疥疮,也能治疗浮肿病。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竹水的北岸生长着很多箭竹,还蕴藏、出产着许多深青色的玉石。丹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它向东南流入洛水。丹水中多出产水晶石,也活动着很多人鱼。竹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猪,身上长着白色的毛。它的毛粗细长短如同发簪,而且毛尖是黑色的,人们称这种兽为豪彘。
又西七十里,曰羭(yú)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yù)(1)、橿(jiāng)(2),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3),其阳多婴垣(yuán)之玉(4)。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嚻(xiāo)(5)。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tuó)(féi),冬见(xiàn)夏蛰(zhé)(6),服之不畏雷。
【注释】
(1)棫:指白桵,一种小树,丛生,茎上有刺,果实紫红色,可以吃。(2)橿: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材坚韧,可做车轮。(3)赤铜:暗红色的铜。(4)婴垣之玉:能够用来做饰品的玉石。(5)嚻:即“嚣”字。(6)蛰:蛰伏、冬眠。
【译文】
(浮山)向西七十里,坐落着羭次山。漆水发源于羭次山,向北流入渭水。羭次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棫树和橿树,而山下则有很多箭竹。羭次山的北面蕴藏有丰富的赤铜,而山南则出产大量的婴垣玉。羭次山中有一种野兽,它外形像猿猴,但双臂比猿猴还长。这种动物擅长投掷,人们称它为嚣。羭次山中还生活着一种禽鸟,外形像猫头鹰一般,但长着一张人脸,而且只有一只脚,人们叫它橐。橐常常在冬天出来活动,到了夏天便蛰伏起来。把橐的羽毛插在身上,人便不怕打雷。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1)。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jiū)(2)。
【注释】
(1)丹粟:丹砂,古人作药用,也有人称为朱砂。粟,形容丹砂的形状像粟米那样的小粒状。(2)尸鸠:即鸤(shī)鸠,攀禽类的布谷鸟。这类鸟的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替自己孵化。
【译文】
(时山)往西一百七十里,有座山叫南山。南山上蕴藏着大量粟粒般大小的丹砂。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南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猛豹,而山上栖息的禽鸟大多是布谷鸟。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bō)冢(zhǒng)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miǎn);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1)、鉤(gōu)端(2),兽多犀、兕、熊、罴(pí)(3),鸟多白翰、赤。有草焉,其叶如蕙(huì)(4),其本如桔梗,黑华(5)而不实,名曰蓇(gū)蓉。食之使人无子(6)。
【注释】
(1)桃枝:竹子的一种。(2)鉤(gōu)端:也是一种竹子。鉤,即“钩”字。(3)罴:据考证即是棕熊,人们也叫它马熊或人熊。棕熊的毛呈棕褐色,力量很大,善跑,能爬树,能游水。古代中国人用它的胆做中药。(4)蕙:一种草本植物,气味芳香,初夏开淡黄绿色花。古代中国人常用它来比喻人的品德节操或气质风范的美好。(5)华:即“花”,同音同义。(6)无子:没有孩子,不能生育孩子。
【译文】
(大时山)往西三百二十里,有一座山叫嶓冢山。汉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沔水;嚣水也发源于此,并向北流入汤水。嶓冢山上桃枝竹和钩端竹非常多,山中活动的野兽以犀牛、兕、熊、罴最多。白翰和赤是嶓冢山上最多见的禽鸟。嶓冢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它的叶子像蕙草的叶子,茎干却长得像桔梗。这种草开黑色的花朵,却又不结果实,人们称它为蓇蓉。吃了它,人将会丧失生育后代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