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妈·共读】忽然想起大学时代的博文客,有一个固定栏目就叫“流水,就是生活”
流水账的目的,并不见得是单纯“记下了”(我相信仅仅记下来也有意义),更是当成一根火柴点燃思维,当成一把钥匙打开思考的门
当然,提问更是
结尾处尝试的“提问练习”很好玩,我忽然有个“新闻发布会”的新创意,今天和小伙伴们玩起来[坏笑]
今日链接知识:《提问力》“提问的‘二意’:带着‘敬意’和‘刻意’去提问”
2021-10-18 08:37:21,开始今天的语写。
今天早上我们共读的内容主要是流水账一样的东西写出来会不会对自己有帮助,这个内容怎么说呢,对我来讲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因为毕竟写了三年的语音写作了,流水账子也做过很多,包括以前在没有接触语写之前就有很多这方面的思考,我是认为流水账非常有价值,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以线性模式在流逝的流水账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一种线性流式的证据。
当然了,更主要的还在于记流水账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而记录前面说过了,我认为单纯是这种记录就已经是有价值的,但除了这种价值以外,刘世家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他可以借由一根清晰明了的主线帮我们把自己可能已经忽略了的东西理顺出来,在那些流淌的事情过程当中,其实是有很多有可能甚至是必然引发我们思考的内容,在地。
如果不是回头去想这些流水账,我们可能就忘记了这个过程到底是啥,他需要一个线头去瞪出来,有的时候让你专门把它记下来,除非你拿纸笔写在一个本子上了,在他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敏感的抓住了他,否则的话很可能是想不起来的。
这是为啥?我们要尽量在有了想法的第1刻立即拿起手机来做语写,因为有感受的时候那个灵感是在的,如果我们想要把它再次从已经翻过片很多的琐事中找出来,就需要重新激发当时还产生的那个油头,这个时候通过流水进去倒就是一个好办法。
当然了,这个办法虽然好,通常你重现了当时做的那个事情,自己的状态以后再次激发就是因为环境是一样的嘛,就会比较容易,但是他也挺笨的,因为你得繁琐的把所有都走一遍,要不然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自己到底是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想到了这个话题。
也就是说流水账本身它是很多事件连接起来的一根数轴,在这个时间轴上某一个时间点我环源了一个场景以后,很可能就会激发在当时那个场景下产生的想法,甚至在我回头去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产生了一个反思的机会,他可以重新让我带入到当前那个情境以前也许曾经出现过,但是我没有留意,但现在再次看见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就开始对他有了新的想法和感触。
这就是我认为流水账最主要的一项作用,平时在语写的时候我也是这么用的,就是不断的重新看见那个事情,在这个事情上引发出更多,有时我们会忽略这种研发过程的重要性,因为觉得那些琐事里面都是一团鸡毛蒜皮,没有什么记录的价值,其实真不是这样,我们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个伟大的想法和感触都是从日常事件的小事当中开始产生的,如果你不专门把它挑出来,你也不会觉得它是一个很特别的时刻。
换句话说,所有特别的时刻也都是因为量变的积累,到最后才产生真正那个转折性变成质变的效果,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有这种蝶变的机会,只是你有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注意力,允许他在这个过程中呈现罢了。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其实我还没有很明显的感觉,但在读完这一个小标题的内容之后,却有一个很清晰的收获,那就是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深度真的很不一样,想想看如果给了这个话题我们要我们去说,在语音写作中如果只做流水账的记录,他是否能够提升能力,这本来是一个质疑,如果我们要求回应这个质疑会想到哪些观点呢?可能也会有一些比如说从量变到质变,比如说像我刚才谈论的能够引发出一个由头引出更多的思考,这些都是。
但是看了剑飞老师对这一段论证,你就会发现人和人的想法真的差别深度上有太明显太明显的不一样,可以说他这两页里五行里面80%的内容,我自己在想的时候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而他说出来我就觉得特别特别有道理,无比认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看起来那是挺简单的东西,并没有很特别的技能才能做到,但是你就是没想着啊,你一开始不知道啊,没有经过提示没有让别人说出来的时候,你就是对她好概念啊,那这些东西能算是你的思维成果吗?显然不行。
由此至少得出一个结论,就我们能听懂能看明白的,并不等于我们已经拥有了这些,大多数时候我们去思考,在后甚至没有思考的,不会思考在前,只有思考在前的那一部分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当你看了别人的结论以后,拍着大腿说,唉,没错就是这样啊,我知道了,下一回让你说的时候多半还是说不出来。
所以我要去考虑的就是为什么我们之间会产生这种深度上的差异,真的是因为我没想到表达不出来,还是我的思维方式方向就已经偏了,跟人家不一样。
不过如果让我来深入去探讨这个话题的话,我可能也不会那么简单,只是说一句量变到质变,这只是一开始最初想到的那一些就是未加思考的部分。
就好像昨天晚上在跟大家一起磨课,其实我是没有提前去看知识点的,因为周末陪孩子时间还是蛮紧张,在刚刚开始讨论的时候,我几乎跟不上真姐和大家的节奏,会觉得哇,他们谈论的这些好像跟我试用的两套语言逻辑,我好像不能快速的融入,他们怎么能那么明显的抽离出内容中的线索和框架呢?
但是因为大家都在做这件事情,我也一直在听,所以想着想着就发现我有想法了,我有思路了,这个思路并不是等在那里,在路边等着搭我的车一直在那儿的,而是因为我在积极投入这个思考的过程慢慢出现的,可以说一边思考在一边整理,它是一个逐步同步成型的状态。
既然如此,如果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比如说一两个小时让我要去想为什么流水账也是能够提升能力的,肯定也还是有一些成果会出来,这点我不用太担忧,但是是不是能够最终呈现出像剑飞老师的这种深度,就只有试过了才知道,所以我挺后悔的,其实应该给大家三五分钟的时间让我们先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流水账可以提升能力,再去对比之后效果就很明显了。
你就像在做淘淘阅读的时候,家长们通常不会做这样的选择,也没有机会去也不是没有机会吧,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陪孩子做深度的理解拓展,但是他在看到他的老师做的这些以后,识货的就会发现自己的这个问题,不识货呢就会想,唉,这些我也可以做呀,没错你也可以,问题是可以,但没有做的到底算不算数呢?
显然是不算的,所以我们不用去给自己找借口,你没做到就是没做到,你以前没做到,现在知道了,可以这么做,未来也未必见得会做,所以如果那些真的对我们来说有难度,不管是时间安排上的难度,还是思维深度上的难度,都有必要从现在给孩子介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允许他跟着,自然而然就会这样发生的事情去进展,这样一来省了我们的事儿,二来呢也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新的起点。
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家长是孩子的天花板这个问题,因为现在你只要有钱,你找到靠谱的内容来帮孩子做延伸拓展,把这事交给专业的老师去做,完全是有可能的。
不过我并不认为这完全就是推卸责任,因为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自己也有要提升的部分,但是我们的提升跟孩子学的这方面的提升并不能完全重合,你比如说每天早上我们做共读其实也是一种自己思维的提升方式。
这就是那天我跟陈静小伙伴解释,我们的共读是什么时所说到的,看起来我们是在读书,但其实读什么内容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主要是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在呈现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我呢看见大家的思维方式以后,就可以从中观察出一些现状和问题,并把它反馈给小伙伴们。
通过共读来呈现的爱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途径,而在剑飞老师如何指导我们的过程当中,这个途径变成了语音写作,因为你每天关注的内容,你表达的事情是跟自己的思维直接相关的,而且还会涉及到很多你真正在乎的当前的问题,所以从这些看见李健飞老师就可以提出一些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经验的想法来帮助我们提升和参考。
所以我也是这么定位自己的这个共读的,如果共读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那我就觉得我的价值在更多的发挥出来,原本我是希望自己的这个能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以后能够有更大范围应用,但目前来看倒不是说我的能力暂时已经供给不上了,而是有些小伙伴他可能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或者他觉得危机方面的需求付费不是他现在能接受的。
以前我其实不太愿意在这个方向使劲上去推大家的,因为总觉得像我一样沿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那个节奏,不断的向上攀登,在什么时候愿意突破,愿意多做一些向前的尝试,这是每个人自由的权利,如果一定被别人推,那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产生排斥,我一直是这样相信的。
但是就上个星期跟孟钢的聊天之后,忽然发现有一些推动力量,他受了一种促进而存在,只要你看到其中的效果,不必用从内心的那种感觉上去排斥他,因为你排斥的可能是更快的成长和更大意义上的突破。
今天的后半阶段还做了一个功课,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大家来尝试练习提问,就是为什么会跟提问关联在一起,也是为了来帮大家积累更多语写的素材。
可能在小伙伴们刚刚写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候,还没有遇到这种有枯竭的感觉的想法,但是也有人说,啊,我在写了1000字2000字之后,就好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说了,这个时候用提问来帮自己抽了一个话头是很好的做法。
这些提问有可能是长时间徘徊在我们大脑中的一些想法,没有获得答案的以前,也不一定是没时间去想,而是有事的时候顾上,他没事的时候又想不起来,所以就像孩子们问我们的那些问题一样。
今天早上跟小熊讨论了很久,关于为什么一定要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不能直接倒到上面说是汉景帝之后,你看能提出这个问题思辨能力也是放在那里的,你可以不明白,中国传统的宗族制,中间有嫡之行之这么一说,但是你能够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值得探讨,就是一个很敏锐的点,如果说宗族制那些考验的是孩子知识面的广泛应的,就是思维的深和浅。
我觉得挺开心,小熊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的,这说明他的逻辑上是非常敏锐的,那就一定要问,如果一直往上倒,大家都是皇帝的后代,为什么我非要在这里加一个节点叫做中山晋王之后呢?
你看这种敏感度我小时候肯定是没有过的,这么多年看三国演义,我肯定是知道刘备自称皇叔,是因为他是皇室的后代,但是其实自然而燃的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牵扯出来啊,你作为一个皇室的后代,怎么最后混的那么惨的去卖草鞋了呢,跟一个平民无差别呢,其实这就跟他的祖宗中山晋王产生了一个关联,因为是中山劲王被分成了唐,之所以它的下面的分封是越来越小的,当你的子孙特别特别多的时候,就没有东西可以封了,没有东西可以继承,那你可不就跟个平明一样嘛。
这种思考抓住问题并且把它提出来,而且是有人能回应的感觉真是太棒了,今天早上小熊在聊天的时候,我讲到庞之和狄之谁来继承王位,其他人怎么办的时候,小熊脱口而出,嫡长子继承制,而这个东西我没有直接跟他说过这个名称,虽然讲过类似的话,那我就很好奇他是从哪得到的,就他告诉我说是白熊老师教给他的。
我觉得这个地方也是淘淘阅读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我们作为家长自己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总担心有些概念他吸收不了,其实也未必是人家吸收不了,而是我们自己讲不明白,你可能都没有想到这里面要用联系到嫡长子继承制,这样一个东西你不是不知道这个词汇,也不是不理解它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在跟孩子讲的时候用不上这个词。
现在我们的孩子从其他的地方,他从白熊老师从淘淘阅读那里有了这方面的收获,他开始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了,我们在旁边一看,觉得唉对呀,这样的就是相互关联的呀,那他在将来如果印象足够深刻,给他的孩子讲解的时候,就会天然的把这两者合而为一,不会遇到像我们这样的障碍了。
你看这就是提问带来的效果,也许一开始你只是从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入口就牵连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比如说今天早上我们除了敌长子继承制以外,还拓展到了他最近正在读的明朝那些事儿里,朱元璋,朱允文朱棣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就是一家子,都姓朱,是不是就是顺利的跟其他朝代一样理想子继承的呢?
其实并不是。在朱元璋自己的太子朱标去世之后,其实他已经放弃了嫡长子继承制,因为按照这个规则,嫡长子去世还没有来得及继承王位的时候,他可以顺道传给在下面的一个实质上得D出最佳儿子,只不过朱元璋没有这么做,他传给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他皇太孙。
也就是说,在这里朱元璋首先破坏了传统意义上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后来朱棣去推翻他的侄子,朱允文等于把皇位抢到手,这件事情你也不能说完全是他的问题,因为原本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其他的嫡子还有机会获取王位的继承权,毕竟这个东西是一个大成果呀,他不是随随便便让给别人让就让了的。
这里如果再硬扯硬联系的话,其实也可以把它上升到对规则的传承和破坏,当我们在指责一些人没有遵守规则改变了他的路径时,也可以先看一看他是不是具有自己的苦衷,就像我们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那些让人觉得特别不能接受或者情感上有些偏颇的地方,他们或许也并不因为自己存在某些问题,而是被迫无奈的。
那个种想法吗都不一样,有人会觉得即使对方做错了,我也不能就做错的,有些人就会觉得既然他已经不按照规则行事了,如果我按照规则就要吃亏,所以我也要打破规则,看起来他人的做法对最后的结果是有影响的,但其实最后真正带来不同的结果的依然是你自己内心的准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念。
同时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他后面牵连出来的可能很多很多,真的就像个线头一样,有的时候你沿着这条路去走,本来只是一条小道,结果过去以后才发现哇,里面有一个别有洞天的大世界,它就像算是在暗门,当你没有发现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如常,但一旦发现走进去了,就会有特别大的收获,意外之喜的感觉。
可是这里对我的提问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顺道就给大家安利了提问力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也没有全部看完,别说是提醒大家了,其实也是在提醒我自己,就是除了早上的共读以外,我好像都没有安排其他的时间好好去读书了,这是一个巨大的bug,因为这段时间本质上来讲它是我们网络社交的内容,不管是站在我的角度还是站在小伙伴的角度,大家提升的都是思考的能力,可能还有表达能力,逻辑整理的能力,但是对于阅读本身的设计并不算是很深。
我今天目标是要读完体温的这本书,当然了,读完书只是第1步究竟能产生哪些有效的碰撞,还完全不一定,但是至少要开始迈出第1步啊。
有一个小伙伴们做了一个练习,给了我一些启示,想要把它当做一个固定环节,在群友当中展开互动,那就是练习提问。
现场我们做了个小实验,就请大家分头来提问,每个人有一个机会,提完问之后呢,先不做回答,而是邀请其他在场的小伙伴们对这件事情,这个问题的好奇和感兴趣程度来打分,从1~10如果你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就6~10分,如果你对他一点都不感兴趣,听不听无所谓,那就打一分。
这样一来呢,我们就不仅仅是由别人的问题能够听到一些回答更简单,还会有意识去衡量这几个问题在我这里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一开始是评判别人的提问,到后来慢慢的我们自己就可以有意识的向着这个方向靠拢,你会看见那些你也很好奇的问题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你真正在乎的东西,也是你在提问的过程中应该去着重琢磨的内容。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个部分就不再模仿和评判这个层面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要提问的,那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我怎么样才能不浪费这个问题,有一点像当年我们一起做私董会的时候,绞尽脑汁想要去提问的那种状态了。
提问的能力究竟有多重要,他一方面体现着我们的思维,另外一方面也在深化着自己的思维,如果不是看到一个现象,我们可能不会引发出那么多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又有可能是可以非常短暂的,因为它逻辑链很短很浅,所以没办法更多的去延伸,现在当我们有意识的想要延伸它的时候,就需要有一定的路径可以借鉴。
今天早上我觉得这个路径真的太好了,一定要把它当做一件事做起来,未必能够每天都做,但是至少一周做2~3次还是有可能的一次嘛,也就半个小时的样子,一开始还是现在陪伴有价值里征询吧,单独拉一个小群。
我要想办法去创收,毕竟社群养了这么多年,大家可能在买课上也给我有一些贡献,但我一方面也是想要跟大家有更多的链接,因为现在孩子长大了,做微课呀什么的形式也更多样了,反而就更少去关注这一部分,可是其实那些好奇彼此的链接也还在,只是要重新把它巩固起来。
这当做一个群友福利吧,我目前设想的适用一点非常小的费用,先把大家的习惯培养起来,看看这件事对小伙伴们是不是真的有帮助,如果有帮助自然而然就会想要继续做下去。
越想越兴奋,好久都没有这种感觉了,因为一直以来语音写作在我而言是一种梳理,但是激发的部分要装大运有的时候能行,有的时候就有点拖沓,比如说没有做什么事情,只从日常的琐事中去倒,遇到可供展开的这种概率其实并不是那么大,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发生的事情里面没有价值,而是我们从这些小事当中衍生出有意义的东西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我今天想到的这些完全把它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再加上昨天我写下来的a2整理三川林老师的作文微课,以及导出陶陶的物料,把孩子现在上林汉达历史故事的学习内容做一个整理,他们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某个地方开始呈现,就好像考古的时候先是碰到了一段没被砸碎的土壤,发现里面有个硬硬的东西,一点一点去找,最后发现哇,原来是一座恐龙的骨架。
我现在就已经在这个路上了,一点一点去尝试未必见得肯定能够达成怎样的效果,我现在脑子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蓝图,但是我希望能够有机会去看一看下面可能存在哪些东西,而且我也莫名的自信觉得我周围的小伙伴一定会对这个也感兴趣的。
大约是因为我在这个社群里面有一种循环论证,因为我具体几个社群就是靠着大家都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所以我提出的我感兴趣的话题,大家通常也会感兴趣。
不管哪一种吧,现在培养有价值,今天来做尝试,如果顺利的话,明后天就可以从朋友圈去引起,看会不会有更多人。但是现在朋友圈的营销效果也非常有限,因为大家很多人都不看朋友圈了,我觉得广告信息太多。
但我还坚持把自己的生活记录放在朋友圈里,一方面是因为这是真实的我的样子,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影响到周围的人这么多年一直做晨间和晚间的记录,其实并不是为了秀,不是为了晒,而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筛选,如果一些人一开始看到感兴趣,后来就对他做出了一些负相的评价,比如说你就就是在晒你娃的优秀,他觉得不舒服可能后来就不再关注我了,甚至会屏蔽我。
今天我们共读的时候也聊到这个话题,什么叫晒?其实你去研究一下这个动作很有意思,要把压箱底的东西费劲巴拉的全部搬出来,还要找一个好天把绳子架起来,把被子搭在上面正面让大家都看见了,把它转过来再把背面也展示出来给大家看,当然了,这个大家其实是晒太阳吗?因为有阳光照射的,但是你想想看我们用了这个词是不是跟他有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呢?
我自己看不上的是那种自己只有三分,你却要炫耀出我有7分故意让别人觉得我很好很厉害这种做法,但是从另外的角度,如果我们自己有三分的内容,我们就把这三分展示出来,又有什么不对呢,或者甚至我有7分,最后我展示了三分出来,让大家看见这些也没有什么问题呀。
今天早上我跟大家说,其实我挺反对晒的这种形式的,其实不是而是反对那种过度的不真实的晒,就故意夸大自己所有的那种晒,为什么我们会夸大左右,是因为想要享受别人崇拜和艳羡的目光,这种目的本来就不纯,所以他的晒才会让人心生反感。
小伙伴们也会反馈给我说很喜欢我的真实,所谓真实者,我自己觉得就是我有多少就表达出多少,甚至有的时候我还会有这种觉察,就是别人在看待我的时候可能不由自主的会把你向更好的方向去想,当我觉察到这种可能性,都会使劲把人家往回拽,因为我不希望他们把我想的太好太夸大,因为那样的话不是我自己在立人设,而是别人在他的头脑中给我立了一个人设。
原本别人怎么想我跟我无关,但是如果我希望自己是以真实样子不受干扰,那么最好的方式依然是我真实的状态,和别人看待我的这个形象,能够尽可能的相互吻合。
这里面其实有三个形象,一个是原本真实的,这个不是形象而是本体,另外一个呢就是我展示出来的,我显示给大家的其实是一个虚像,但是他就像是镜子照出来一样,相对来说在我愿意尽量真实的前提条件下,他会比较逼真,比如说我基本上不化妆也不会故意用一些外界的装饰和装扮来做修饰和改变,也不会用美颜啊,什么尽量不让大家看到我的某些缺陷只要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我是能够保证这个镜像的真实性的。
但是别人通过这个镜子看到的,我很可能在他的眼前也戴了有色眼镜,所以他们看见的和镜像里真实的那个影子已经有了差别,我们现在要尽量做到的就是让这三个形象本体我的镜像以及别人看到的景象保持一致,这是我的愿望,但是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想这样的。
有些人他就希望别人看到我是个特别完美的形象,这是个人选择没什么好说的,就像有些明星为了担忧自己结婚以后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说喜欢他的异性就会少了,那他就会故意隐瞒结婚的事实,以前在娱乐圈里这种事情好像也挺多见的。
现在我们作为普通人,可能很多也会有意识的用这种模糊或者偏差的方式去面对公众,因为大家现在都是自媒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信息发布员,难免的就会有一些做法对别人的准确认知造成了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设,如果出于主观,你就是想让他有这样的看法,那就是在立人设。
而我是不大愿意去立人设的,这个话好难讲啊,就是人设这个东西人人都有,但是没必要专门去一因为你是什么样子自然呈现出来,人家都看得见呢,如果有意识地要去立了,说明你要对真实的自己做一些修士,甚至是修改。
我觉得这种做法不靠谱,就在于你没办法永远维持一种虚假状态,如果你是真的改变了,你的行为本身就已经变了,你的日常状况都已经跟原来完全不一样,那就不叫立人设,你就要自己做了改变成长,就比如说这些年我一直在做的调整。
因为本体已经变了,所以镜子里的虚像,但是是真实的那个虚像他也会变,这种改变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我自己没变,我的本体依然在这里,让我通过化妆啊整啊整容,这些好像也已经改变了问题哈,好吧,我说的这个本体可能更贴近心灵的部分,你就产生了偏差,你故意去美化一个外在的形象,我个人认为是没必要的。
怎么说呢,也许我更在乎的是自己真实的那种程度,他也不一定非得要有多好,当然最好不要太不好,可是他很真实,让我很放松,不需要担心,有一天不一样的人家会从心里面产生一种落差,我觉得对我来说很重要。
这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观点,我也是这两年越来越理解到这种状态,一开始在朋友圈里发各种记录也好,包括双语工程最初的打卡,正面管教的课程介绍,这也都有营销的成分,那个时候我还不太明白,我们营销的其实是自己的个人形象,只是觉得如果有人看见就像广告一样也挺好的。
但正如营销学不等于销售学一样,当我们在说营销的时候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属于卖东西的考虑还会意识到对对方的影响,以及自己的长期未来发展不仅仅是形象的问题,还包括我自己就是愿意这么做的。
有了这种宏观状态上的改变,他其实就像从老鼠赛道推进到了一个更高阶层的富人的竞争当中,也许因为我们没有过过富人的生活,不知道哈,人家富人之间就没什么很特别的竞争,只不过那是在老鼠赛道上的人看来认为他是竞争,其实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合作的关系,因为既然我们都能做到这么大,彼此之间一定有可互惠互利的地方。
想法的改变,最终会带来你的行为有很不一样的状态呈现,根据行为每一次做反思做总结,又会继续提升思维,这是一个完美的正向循环。
只想肯定是不行的,昨天我们在共同磨课重新去看了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这一部分的内容,漳浦老师在最后一个反求诸吉利提到了一点,再一次如雷贯耳叫做爱不是感想,因为如果你只停留在感想的部分,只感动的是自己,爱一定是行为,任何一个人都是从别人的行为里来感受到我们之间的情感的。
这也是为啥我们的拆书帮那么强调a2,因为如果你不去实践,没有真正行为上的改变,做再多思辨上的成长都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带来的,只是自己个人的高峰体验,换言之,那只不过是一种特别虚伪的自我安慰而已。
而在最终的结语部分,照着老师用的那句话也特别触动我,为什么我们总会说我们宁愿吃生活的苦,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可是问题在于学习,那真的是吃苦吗?你觉得学习苦吗?那为什么这么多人趋之若鹜,仅仅是为一些公共利益上的目的,并不是的学习本身是有乐趣的,只不过我们段位不同未必见的每个人都能顺利的get到其中的乐趣罢了。
现在参加过的小伙伴们一定会对学习有乐趣这件事情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但是我们还不能让他很快的主动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步骤当中,这是因为我们的学习还没有产生非常有益的价值,就是为啥现在我特别自律的可以去共读跟大家的共读其实不一样的,因为共读中我是产生利益的,即使每个月只有2000来块钱,对我来说它也是一部分收入,未来我要把这部分继续拓展扩大继续怎么做,现在暂时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路径,但我知道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就像我跟小伙伴们说的那样,我从来不吝于让大家知道我为大家的服务是会从中产生价值,并且我靠这种价值来养活我自己的以前,可能在卖课上大家会觉得这个钱来的特别容易,但是我真正想要的还不是这个,我是希望自己的能量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能够真正让他们有提升,所以我做的这些服务就变得特别有价值。
剑飞老师前两天那个新产品发布局也特别启发我,你有多大的那种设想的方式量就会有多大的收获,对于我来讲呢,以前想的都是小量级的东西,现在都有机会想要去看一看大能量场是什么样子了,那就不要放掉这个接触和改变的档口,让自己有机会去突破一下。
我觉得这其实也是挺好的一个契机,为什么所有的事都阴差阳错挤在这一点呢,先是孟钢说我,你只在自己的那个小内部环境里去做循环是很浪费的,剑飞老师就提出了他为什么做创业的这个想法的分享,接触这些对我来说还要一部分一部分的渐进,但是我已经明显感觉原本固若金汤的体系开始有了一些松动的痕迹。
我不想说马上就能改变如何如何,因为有的时候口号喊的越响,决心下的越快,最后演习硒鼓的程度也越高,我只是希望自己抓住每一点点改变的那种契机,其实人生改变的契机很多的,你抓住一两个就足以让命运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了。
最后我来花一些时间,对今天早上的这个内容做个收口总结。
就语音写作而言,我们如果把它当做一件足就足够长远的事情,就一定要先做规划就要知道,不仅是现在我们暂时享受低垂的果实,想到什么就能说什么,还是比较顺畅比较愉快的这个阶段,我们怎样做预习更要去想,如果有一天我这些东西资源消耗的差不多了,或者不能保证持续的有所增长,开始出现一些不平衡的时候该怎么办?
我的想法是从两个方向第一,流水账。流水账意味着我们日常发生的那些事情,通过流水账,我们可以让自己对生活更加的敏锐,因为你会看见每天有不一样的事情,即使看见时间点一样,你填充的内容也会很不同,这就是现场回答一个小问题问如果今天有其他的事情侵占了原本的工作计划,怎么办呢?用模块化直接把它替换掉。
流水账可以用形式上的确定性帮助我们去发展内容上的变动性,让他们都成为语写的素材。
第二就是提问生活中,其实我们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大多数都被我们轻易的放过去了,因为我们觉得这样想没有意义或者暂时没有看见它到底有什么价值,但其实有的时候多往前走一步会很不一样,因此我们要练习提问力。
其威力可有特定的演练方法,比如说三心二意,其中的二一是指带着敬意去向别人提问,避免那种反驳性的反问,对别人表达不认同的态度,第二义则是刻意要与自然而燃的状态有所区别,带着明显的意图去思考去提问。
每一次的提问都会给我们一个新的契机,像是打开一扇大门能有机会走进去可以说提问,就是这个钥匙打开门以后我们可以做的也有很多不一样,有些人看了看就退出来了,而有些人愿意放开门把手继续往里走。
这两种不同的做法会带来我们拥有不一样的感受,最后获得的收获也截然不同,可以说有语写习惯或者说愿意尝试语写习惯的人在天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因为打开以后往里走已经变成了我们本身的目的之一。
做事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当语写写完1万字是目的的时候,你就必须要放开这个门把手往里去,因为你希望看到更多的内容来充实自己表达的这个要求的容器内含。
当然也会有无心插柳的部分,当你绞尽脑汁想要去看见更多的时候进入你眼帘的内容,它会自己带有了特殊的含义,可以说它们就像精灵一样自动排列,不需要你再做更多的设想,就会有很明确的启发出来。
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哪些内容其实是很考验我们的诚意的,如果他要确定你是真的对他感兴趣,前面会设置很多考验,通过这些考验以后,他们才能够放心的跟你交心,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阻碍了,他们会给你展示出原本的样子,让你轻松的得到那些以前认为费了老大的劲都无法拿到的成果。
为了走到那一步,我们可能要付出的努力还有挺多的,如果以前还没有机会有这样的体验,是不是就等于我们的这种做法没有意义呢?如果这样想那很可能会错过太多,而我宁愿把一切都用肯定的语句来代替,就算最后没有又怎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付出的努力也不会亏待自己。
就用力的去想吧,无论是日常生活中非常琐碎的流水账,还是头脑里那些曾经被别人被自己批判为没什么意义,你不用管的话题从任何一个地方就像打了一口水井一直往下走,只要你抓的够深,一定会遇到奇迹,有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打出来的是水,还有机会可能达到的是石油呢。
2021-10-18 09:27:56。
50分钟10,800字。
再追加一小部分,我刚刚看了一下自动美化这个功能,他其实有一些固定逻辑的,比如说经常会跟雨雪出现偏差的字,比如说淤血语写这类的错误他会改正过来,这个很有价值哈,省得自己去一个一个看了,因为也未必见得,每一次说得出来的实力都一样。
第2个就是他会删掉,然后以及一些嗯啊这样的语气词。
然后这个词儿我觉得挺有趣儿,再被他删掉以后我去看就会觉得,唉这个地方我本来就想用这个词的,他给我删错了吧,这并不是我习惯性的口头禅呢。
但是你细想想这个地方这个然后去掉以后,真的跟用上这个词有差别吗?如果去掉以后跟不去没有差别,那么它的存在就没有真正的意义,它就是一个虚词,而且它跟介词副词这样的虚词还不一样。
这个美化也给了我一个小启发,如果我们想要达到更精准的机制,在别人修改或者是给我们提示说,你哪里可能有问题的时候,就要保持一种开放,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而不是急着去争辩,觉得我这样也有道理,你可以先去看看别人那个道理呀。
如果从不同的道路都可以上山顶,你坚定的相信自己,这条路是没有问题的,那为什么不去看看别人提供的那些道路呢?
2021-10-18 09:30:27
网友评论